户外保暖“首”当其冲 冬季戴帽子,不但御寒还利于健康,尤其是60岁以上患有心血管病,呼吸道、消化道等慢性病的老年人,除了穿多一点外,一定要多戴顶帽子。 冬季防寒,人们多是“多加衣服”,穿上厚厚的冬装和保暖鞋,如果没有风很少有人想起戴帽子。殊不知,人体的头部也是很需要保暖的。据广州海员医院主任医师张玉亮介绍,头为全身阳气汇集之处。“寒”邪是一种阴邪,最易伤人阳气。而现代医学认为,头面部血管丰富,血流量大,向外发散热量多,身上衣服穿得再厚,如不戴帽子,就像暖水瓶不盖塞子,还是不能有效保暖。更何况,多数老年人的头发比较稀少,容易散热,更需要帽子来保暖。 另外,出门“首”当其冲,寒冷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毛细血管也可能发生硬化,甚至造成小动脉持续痉挛。冬天,脑出血(俗称中风)发病率明显增高,与寒冷刺激有一定关系。所以,老年人千万不能小看帽子的保健功能。 手脚冻伤急救四要点 局部冻伤:局部冻伤多在0℃以下缺乏防寒措施的情况下,耳部、鼻部、面部或肢体受到冷冻作用发生的损伤。一般分为四度: 一度冻伤:表现为局部皮肤从苍白转为斑块状的蓝紫色,以后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 二度冻伤: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发痒、灼痛。早期有水泡出现; 三度冻伤:表现为皮肤由白色逐渐变为蓝色,再变为黑色。感觉消失。冻伤周围的组织可出现水肿和水泡,并有较剧烈的疼痛; 四度冻伤:伤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呈暗灰色。由于冻伤组织与健康组织交界处的冻伤程度相对较轻,交界处可出现水肿和水泡。 发生冻伤时,如有条件可让患者进入温暖的房间,给予温暖的饮料,使患者的体温尽快提高。同时将冻伤的部位浸泡在38℃~42℃的温水中,水温不宜超过45℃,浸泡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 冻伤急救四要点 1、将患者移到暖和的地方,并將衣服解开,用毛巾、毛毯让全身保温,不可搓揉冻伤部位。 2、患者呼吸停止时,立刻将气道开放,并进行人工呼吸。若脉搏停止跳动,则要进行心肺复苏术。 3、只有手脚冻伤时,可在患者稳定后,将手脚泡在溫水中(37~40度),也可给予温热的饮料,但不可用热水浸泡或是火来取暖。 4、冻伤部位恢复后,要消毒患部并包扎起來,送医治疗。 冬季防寒小心四大误区 误区一:舔嘴唇可保湿 天气寒冷,空气干燥,人的嘴唇容易出现干裂、疼痛、出血。若用舌头舔唇,嘴唇只会越舔越干。搽甘油润唇,也会使嘴唇更干。可以适当涂些不含色素及香味的润唇膏。 误区二:喝白酒可御寒 王刚(化名)本想在寒冷的冬季喝白酒驱寒。没想到,一斤多白酒喝下,王刚一头栽地,昏睡过去。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诊断为急性酒精中毒。 误区三:穿衣越多越暖和 冬天这么冷,穿得越多应该越暖和。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衣服的保暖程度与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有关系,当一件一件衣服穿上后,空气层厚度随之增加,保暖性也就随之增大。但当空气层总厚度超过15毫米时,衣服内空气对流明显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 误区四:戴口罩防感冒 寒冬时节,有些人外出常常戴着口罩,以为这样可以防寒防感冒。要是整天戴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稍微受寒就更容易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