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城市的尺度非常适合人的行走 城市尺度 我们在做很多项目时,都有争做“第一”的心态。最好是世界第一或者是亚洲第一,如果没有条件,全国第一也好。再不行,全省第一也凑合了。举一个例子,好像佛山,本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城市,有很多特有的资源,没有去好好发展,偏偏要争做“大佛山”,要成为广东省第三大城市。原本的城市格局全部改变了,原来那种宜人的生活以及工作的节奏和环境在城市的不断扩张中慢慢消失…… 瑞士国土面积小,大小城市面积都不大,城镇的尺度非常宜人。城市中很多活动都可以步行解决。这样的城市本身就是低能耗的、环保的、健康的,同时也是高效率的。 我们国家的确不能跟瑞士相比,我们的人口太多,城市的尺度不可能小。但是中国有那么多小城市小城镇本来的尺度是非常好的,但是当地政府为了做业绩工程,不管是否有需要,都做大广场,超宽道路……很多做法已经通过改革30年被证实是有问题的,不合理的,但是是否有监督机构让这些明显的问题不再发生呢? 中心火车站是每个城市交通的枢纽 公共交通 瑞士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这里不需要再重复讲述。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学习的追赶目标是美国,学习美国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系统。美国的交通系统是鼓励私家车,建设高速公路网和州际公路网。而欧洲在二战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例如:铁路、地铁和公共巴士等。美国的高效率是依赖高能耗的城市运营,而瑞士在积极鼓励低能耗,甚至是零能耗,尽量减少污染。这样的思想在我接触到的瑞士人身上都有体现。 我们的城市尺度越来越大,不可能用步行来解决交通问题。最终的解决方案一定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缓私家车增长数量。建立良好的交通安全措施,提高民众的交通安全意识。让城市的交通能够高效运行起来。 在瑞士,除了非常繁忙的主要街道有交通指示系统外,其他的路段都是靠民众自觉礼让,这样反而提高了交通效率,很少出现交通堵塞情况。 散落在半山上的别墅和小房子 文化设施 在瑞士任何一个城市,都有数量众多的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博物馆、设计中心、书店、画廊……真让人羡慕。他们的文化设施有政府的,也有私人的。在瑞士,你能够感受到这里浓浓的文化艺术氛围。我们反观自己的城市,文化设施都是政府出资建设的大项目,都是占地大,体量大的标志性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文化殿堂。真正能够享受这些设施的民众有多少呢?他们去这些文化设施的频率高吗? 不能否认一个有规模的城市的确需要标志性的文化建筑。我们是否有可能将文化设施的投入资金“化整为零”,将一些文化设施的规模做小点,但是分布在各个街区(并不是说建在住宅区内),让民众能够更方便地享受这些设施? 有些人会问,谁去经营和管理这些国有资产呢?其实真的不难,使用的人越多,越容易管理和维护,我认为反而会比管理一座大的文化设施更容易。不用当地政府总是拨款扶持。我们不应该担心会有新的问题,就不去尝试,不去做。 我们是否应该鼓励那些企业或者私人投资建设文化设施呢? 去瑞士旅行,不会让你失望。因为瑞士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国家,一个运营非常良好的国家。看再多的介绍文章,也不如自己亲身的体验。还是用你们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瑞士之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