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城北乡的黄檀硐村是一个林茂、水美、石奇、洞怪的古村落,一直藏在深闺鲜为人知。前不久,因被推选参加首批“中国景观村落”评选活动才引人关注。上周四,记者走进黄檀硐村,用镜头定格它美丽的容颜。 黄檀硐村坐落在乐清市灵山风景名胜区内一个四周环山的谷地,十分封闭幽静。过去,只有羊肠小道与外界相通,村民外出要翻山越岭数小时。现在,一条平展的水泥路通到了村口,从乐城镇坐车50分钟即可抵达。 相传黄檀硐村有800多年的历史,谷地北坡上,鳞次栉比的房屋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村庄的前面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和连片的农田,最西面和最北面通往山外的两条小道的隘口,各有一座高大的寨门,守护着村庄的安全。村落的整体布局反映了古人崇尚自然、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黄檀硐村的古民宅以三合院为多。墙用山石叠砌,上面采用抬梁与穿斗结合的木构架,颇具气势,屋前有古色古香的石料院门,上有石刻斗拱作装饰,屋檐上的瓦当花纹各异,雕刻精美。经过规划等有关部门勘查确定,共有12座宅院极具古建筑的观赏和保护价值。 黄檀硐村的另一个特色是它周边的自然环境十分秀美。村庄的东西两端有数条从悬崖绝壁上飞泻而下的瀑布,两条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溪中游动着成群的鱼儿,四周的山体植被茂密,近百米高的岩壁上还有数个奇洞。西村口挺立着两棵像孪生兄弟似的罗汉松,古松已经500多岁,枝繁叶茂,粗壮的大汉都抱不过来。有人将黄檀硐村比作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在黄檀硐村可以看到从生产靛青到制作夹缬的中国最古老的印染文化的遗迹,村民们生产靛青止于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而印染夹缬则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据传,温州地区的靛青以黄檀洞村的为上乘,原因一是这里山高、水清、风凉,生产靛青的自然环境好;二是在打浆时,黄檀硐人能够用舌头非常准确地把握靛青水的酸碱度。 黄檀硐村虽然有300多户人家,1500多人口,但是中年和青年人大多已经外迁到乐成镇等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方生活,留在村里的主要是老人。这些年,黄檀硐村里少有新建的房屋,古村落的整体容貌保存得比较好。当然,也存在着很多古建筑长年失修、日渐破败的问题。 黄檀硐村的这一届村“两委”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古建筑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对黄檀硐村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村委会主任卢国友在接受采访时说,黄檀硐已经被列为温州市的历史文化名村,这次参加首批“中国景观村落”评选活动,又获得一次提高知名度的机会。不管能否入选,都要责无旁贷地做好古村落的保护工作,让它变得更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