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吕金波博士等专家、教授对石花洞岩溶洞穴景观资源经过十多年的勘测、研究,得出初步最新结论:石花洞风景区岩溶洞穴资源有8个全国之最。 北京石花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溶洞群观光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区。 1994年12月北京市科委下达了《北京石花洞地区洞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项目,从地质学、气象学和环境学角度全面总结了石花洞的特征。石花洞是中国北方乃至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具有典型性、多样性、完整性和稀有性的特点。洞穴景观资源有滴水、流水、池塘水沉积形成的石笋、石瀑布、月奶石,有裂隙渗透水、毛细渗透水形成的石盾、石花。其种类齐全、类型繁多,几乎囊括了中国岩溶洞穴沉积的主要类型。中国工程院院士、岩溶地质专家卢耀如考察石花洞题词:“石花名洞扬天下,天下奇景在石花”。原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赞誉为“地下地质奇观,溶洞博物馆”。石花洞洞穴景观资源有多美、有多奇、有多高价值, 从确定的稀有性有8个全国之最,可以见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 一是洞层最多,有8层。已探明的洞外1层,距洞口对面300米处的山峰,当地俗称“月亮山”。洞内7层,洞体为层楼式结构,1~4层对外开放,洞内1~5层洞道长约为5000米,6~7层为充水洞层和地下暗河。洞层多是区别于全国已开放的其它岩溶洞穴的显著特点之一。洞层多,记载着地壳多次抬升与相对稳定之过程,是研究古气候、古地理的较好地质材料。 二是石盾最多。有630个,堪称石盾王国。石盾是由渗透水沉积形成的,两片盾板之间的缝隙是流水通过的地方,因其间的结合力有限,有上下两个层面,呈环形向外生长扩展,如若水量增大,会在石盾的下面形成石钟乳或石幔。石花洞的石盾多而美,大而奇,最典型奇特的是双彩石盾和仙女乡花台,为洞穴中的奇观。 三是石盾最大。洞中仙女绣花台景观由3个石盾联生,盾面2.70m×1.53m,产状220°∠14°,盾下乳长1.48 m。据有关专家论述,洞内钟乳石每生长1cm,需要100年的时间,而洞中石盾的生长时间比池塘水沉积生长的沉积物还要漫长。仙女绣花台景观,堪称中国洞穴中第一石盾。 四是钟乳石叠置关系最明显,吕金波等首次建立钟乳石剖面,并与周口店第四纪剖面对比:即有周口店猿人时期的“挚天鸳鸯柱”景观,也有山顶洞人时期的“金箍棒”景观,还有人类文明时期具有碳酸钙微层理的石笋。石花洞洞内钟乳石叠置关系明显,这种岩溶地质特征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是其它岩溶洞穴难以比拟的。 五是石笋微层理发育最好。石笋是由渗透到洞穴顶部的岩溶水,滴落到洞穴的底板上,自下而上的生长形成碳酸钙沉积物,形似笋状故称“石笋”。石笋微层每一层是由洞穴顶部的岩溶水每年滴落而成。石笋每一微理层条状清晰,就如同树木的年轮一样清晰可见。就目前,从国内的、国外的岩溶洞穴中的石笋微理层勘测、研究的资料分析看,唯有石花洞中石笋微理层发育最好。并且,对石花洞洞内石笋微理层的研究又有新的科研成果,李铁英、赵树森、汪训一、李红春、谭明、刘东生、吕金波、秦小光等专家,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得出结论,石花洞石笋见证了北京约3000年以来的古气候环境变迁。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长的逐年温度记录,也是全世界最长的石笋逐年温度记录。 六是月奶石发育最好。月奶石是池塘水(停滞水)水下沉积,在洞底的积水池或积水中,饱含重碳酸钙的水,由于受补充搅动和压力、温度的变化,使二氧化碳逸出,而进行碳酸钙沉淀形成的。1981年6月北京市地质局专家在石花洞探险考察时,在洞内发现了大量的月奶石。月奶石是一种乳白色的含水量高、可塑的、乳酪状的洞穴堆积物。北京石花洞内的月奶石,经过卢耀如同位素年龄测定,一层3.2万年,二层2.2万年,主要成份是方解石,为我国首次发现。北京石花洞一层中的月奶石形状似荷花、似莲花,又似饱满的“大菜花”,一个个洁白无暇,布满池中,观赏价值极高。有诗赞道:半池清水半池花,十里香魂十里家。深埋洞府三千日,潜真仙境绽奇葩。潜真既潜真洞,是石花洞的原名。 七是洞穴次生化学沉积形态最全。共有重力水沉积、非重力水沉积、协同沉积和叠置沉积等40种形态。代表景观有月奶石、白玉石旗、龙宫竖琴、擎天鸳鸯柱、龙女绣花台、火树银花、鹅管等。 八是景观最集中,堪称一步一景。目前,在开放的1~4层中,已确定了128个景观,洞中其它次生化学沉积物仍在勘测、研究之中。 北京石花洞在中国北方规模最大,次生化学沉积物种类最多,类型最齐全,洞内景观具有奇、特、美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保护和利用好北京石花洞岩溶洞穴资源十分重要,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精神,石花洞风景区管委与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签订了“洞穴资源保护与管理合作协议书”,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