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是中国古老的文化古楼,也是海内著名的旅游景点。 历史的黄鹤楼屡建屡毁,仅清代就七建七毁,历史上黄鹤楼最后一次重建于1867年(清同治七年),1884年(清光绪十年)因附近民房失火,殃及被焚。黄鹤楼最初始建于三国鼎立时期的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年的历史。历代文人骚客登楼吟诗作赋,讴歌黄鹤楼的壮丽景观,流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并有多如珠玑的神话传说,成为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黄鹤楼是一座富于中国民族风格的仿古建筑,在它的附近还有60余处景点(包括遗址、建筑、石刻、植物观赏园等),从而形成了一片具有山地园林特色的景区。它坐落在武昌蛇山西部,刚好位于长江和京广线的交叉处,即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登上黄鹤楼,武汉三镇的美丽风光历历在目,辽阔的锦绣河山也遥遥在望。由于这特殊的地理位置,它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盛誉,如今仍属国家级旅游胜地。 现代黄鹤楼兴建于20世纪80年代,于1985年6月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由于重建过程中着意保留了景区内的遗址、遗存,从楼阁亭台到诗联碑匾又都着意恢复和体现历史的风貌,因此如今以黄鹤楼为主体的整个公园仍是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风景名胜区。 公园在景观建筑风格上,着力追求宫廷园林与江南园林的完善结合,既有金碧辉煌的气派,又有古朴幽静情趣,同时揉合了天然自成的楚地风貌。西边以黄鹤楼为主体的中心景区设立了中轴线,两边廊轩配亭对称,采用黄色琉璃瓦等建筑材料,重檐飞展,规模宏大,庄严而富丽堂皇,而南区建筑则基调淡雅,采用粉墙黑瓦,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的江南园林形式,复建式屋顶多用青筒瓦,形式以卷棚歇山为主,也有少量的封火墙和悬山,攒火顶,全部仿木石结构,呈暗红色或深棕色,并尽可能利用或摹仿民间古建筑的构件。 黄鹤楼重建开放20多年来,文化建设方面先后收藏了100多位当代书画家的作品,出版了10多本黄鹤楼系列文化丛书。开放迄今已接待中外游客4000余万人次,累计创收近4亿元,成为武汉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这20余年,黄鹤楼分别荣获了“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建设部“精神文明建筑先进集体”、“湖北省园林绿化十强单位”,连续三届荣获省文明单位称号;多次荣获“市级文明单位”、“新风杯双十佳单位”、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2000年通过了ISO14001国际标准认证;200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点,2001—2002年度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2002年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2004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度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形成了集观光、购物、休憩、文化、餐饮于一体的一条龙的服务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