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 三江源上的高原彩虹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覆盖玉树、果洛全境和海南、黄南、海西的部分地区,总面积36.6万平方公里。保护区划分18个核心区,核心区面积达15.3万平方公里,这不仅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 三江源区是青海南部的高原主体,昆仑山及其支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等众多雪山的冰雪融化后,汇流成哺育中华民族的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形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水源地,因此,这里被称为“中华水塔”。三江源特殊的地理位置、区域性涵养水源的重要功能以及对整个流域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使其成为生态建设的战略要地。但是,由于自然、地理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致使雪线上升、草地退化、湿地萎缩、湖泊干涸、植被日少、沙漠化面积扩大、鼠虫害严重,已对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日趋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举世瞩目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屹立在通往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的通天河大桥旁。通天河是长江的原区干流。三江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它们均为发源于玉树境内,故称玉树为“三江源”。 三江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纪念碑是由花岗岩雕成,纪念碑碑体高6.621米,象征长江正源地格拉丹冬雪峰6621米的高度;纪念碑基座面积636平方米,象征三江源保护区36.3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基座高4.2米,象征三江源4200米的平均海拔;碑体由56块花岗岩堆砌而成,象征中国56个民族;碑体上方两只巨形手,象征人类保护“三江源”。碑体正面刻有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八个大字。碑体背面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撰写的碑文。整个纪念碑造型美观,寓意深远,气势宏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于2000年8月19日正式落成揭碑,它标志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正式成立。 三江源区是青海南部的高原主体,昆仑山及其它支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等众多雪山的冰雪融化后,汇流成哺育中华民族的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形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水源地,因此,这里素被称为“中华水塔”。三江源特殊的地理位置、区域性涵养水源的重要功能以及对整个流域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使其成为生态建设的战略要地。 但是,由于自然、地理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致使雪线上升、草地退化、湿地萎缩、湖泊干涸、植被日少、沙漠化面积扩大、鼠虫害严重,已对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日趋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覆盖玉树、果洛全境和海南、黄南、海西的部分地区,总面积36.6万平方公里。保护区划分25个核心区、25个缓冲区和1个实验区,核心区面积达11.19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面积的30.83%。这不仅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因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不仅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也具有巨大的国际影响。 地理概况: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西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东部与四川省毗邻,北部与青海省格尔木市都兰县相接。总面积31.6平方千米,包括17个县市,占青海省土地总面积的43.88%,总人口占55.72万,居民以藏族为主。 景区特色: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四个显著特点: (1)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2)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 (3)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4)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 历史文化: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冰川退缩,湖泊、沼泽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气候反常,自然灾害加剧,冰雹、霜冻、干旱、雪灾等次数有增无减;草地沙化严重;虫鼠危害严重,三江源地区10%以上的面积有鼠害,虫害面积占3.73%;水土流失严重,占三江源地区的11%由于盗猎等行为,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遭破坏。如果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三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受严重影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好江河源头的生态系统,保护好高原湿地,为高原特有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护青藏高原原始地貌和世界"第三极"自然景观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