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朝圣游览过“海天佛国”普陀山风景区的中外游客,大都知道地处普陀山东面的洛迦山上有座百余年历史的洛迦灯塔,但很少有人知道普陀山西面的莲花洋上,还有座被人们称为“海天佛国夜明珠”的普陀山灯塔。 普陀山灯塔坐落在海军某部驻守地的风洞咀对面18米高的小山坡上,灯身高7.5米,射程18海里。这座灯塔主要用于引导船舶安全航行于普陀山至沈家门的水道。 日前的一个双休日,我在驻军一位曾经义务参加过修建灯塔的陈姓军官陪同下打开一道铁门进入灯塔参访,发现通往灯塔有一条长约一公里的曲折水泥路,走近灯塔只见该塔的旋梯和灯笼空间比较狭窄,从灯塔上向莲花洋面四周眺望,视野却十分开阔。 从山坡下远望普陀山灯塔时,我觉得它的外形和颜色与众不同,塔身直且瘦,灯笼处更加醒目,通体呈黄铜色,有些仿古的韵味,不由使我佩服起设计者的用心良苦来,其巧妙的构思令这座灯塔与普陀山的古老寺庙群相映成趣。走近细看,我才发现灯塔并非金属所铸,而是贴满了一种特殊材质的瓷砖。阳光照耀下,瓷砖泛出金属的光泽。 普陀山灯塔是一座无人值守的灯塔,它每天都向镇海航标处值班室传递数据和信息,“汇报”自已的工作情况。灯器若出现异常,值班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镇海航标处定海航标站的工作人员定期来对灯塔进行保养和清扫。 普陀山素以海天壮阔取胜,一座座小岛散落在莲花洋面上,船舶点点行驶其间,景色极为动人。有人这样评价普陀山:“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在如此大气的美景中,普陀山灯塔正如镶嵌在海天之间的一颗夜明珠,每当夜幕降临时,便会发出夺目的光彩,还因为有了它,才使得进出这一航道的所有船只平安无事。 。 然而,这颗璀璨的“夜明珠”来之不易。据了解,普陀山灯塔始建于1952年,1972年和1989年先后进行过两次改建。久经风吹雨打,灯塔渐渐破旧,灯器也日益老化,不能满足引航和导航的需要了。2000年,普陀山灯塔需要折旧建新,定海航标站接下了这一艰巨的任务。 说起当年建灯塔的过程,陪同我的陈军官记忆犹新。他说,修建灯塔时困难重重,当时上山的路还没有修好,码头到山脚下甚至连路都没有,“登陆艇把建筑材料运到简易码头上,修塔工人就背着100多斤重的水泥、沙子往山上送,硬是踩出一条路来。”他还告诉笔者,当时正值12月的天气,寒风一吹,手脚下都冻麻了,沉重的麻袋磨掉了背上的皮、有的压伤了腰,但没有人叫苦叫累。在保障正常工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定海航标站的30多名职工轮流上工地,连书记、站长也不例外。半个月后,终于把材料全部运上了山。 在把老灯塔推倒重建新塔的施工中,为节省开支,该站还请来几位懂建筑的师傅,带着大家一起干。经过整整4个月的施工,这座漂亮的新灯塔落终于落成了。 自此,普陀山灯塔不仅在定海航标人心中的分量更重了,还成了普陀山旅游观光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驻足观赏。 我站在高高矗立于山尖的灯塔下,仰望这盏见证了普陀山、沈家门十里渔港半个多世纪历史与现实的巨变,为中外来往船只“保驾护航”的“神灯”,与坐落于普陀山东面的洛迦山灯塔遥遥相对,相映生辉,共同担负起莲花洋东西两航道出入普陀山与沈家门渔港的过往船舶安全行驶的神圣职责,心里不由肃然起敬。图为普陀山灯塔早晨远望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