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道县的蒋阿姨打来电话,说要给我寄花生,当地的花生好吃啊!不由得又想起那堆迷人的小石头,小“鬼崽崽”们。
“哪儿下”
小婵,早在网上就联系已久的支教队伍中的一位朋友,了解完了支教的学校便去小婵的工作所在地———道县走走。网上找了几个可游之地,其中“鬼崽岭”最为之心痒,所以哪都不去,先奔“鬼崽岭”。可怎么去呢?这还得让小婵帮忙打听,网上说在田广洞村,可知道的人真是不多,小婵一同事父亲说“应该是在大井下车吧”,这个“吧”字让我半信半疑。
一早坐上去江永的车。中巴车上没几人,问田广洞村,无人知晓,那就先到大井再说!
天不太好,但没下雨,正在庆幸,售票员发话了,问我在哪儿下。
“大井。”
“大井过了,哪儿下?”天哪,刚过去的路边两三间小屋就是大井?
“那再往前点,到繁华些的地方下。”
估计没听懂,又问:“你哪儿下?”
正僵持着呢,救兵来了,有位大哥问我去哪儿。
“田广洞村。”我赶忙回答,并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
“跟我走吧,你找对人啦!”他笑着说。
“你也去那儿?”其实我一点也不怕他是坏人,就铁着心跟他走了。
“我就是去见田广洞村村长的。”他很得意地回答。
我暗自窃喜起来:“大哥,你知道‘鬼崽岭’吗?”
“知道,不过一直没机会去”,表情也能看出他得意中略带惋惜。一边和这位大哥聊天一边暗夸自己“小福星”这一称号没白取,原来这位大哥是找村长谈关于木材的事。
田广洞村
田广洞村去鬼崽岭的路
田广洞村
车到上江圩镇停下,终于看到了“繁华”,这是个小镇,有邮局、有卖肉、卖菜的,平时不算太热闹,但每逢周一、四、周日都会有集市。永州这一带好像都有这习俗,逢一四七在镇上有自发的集市,而这时才会有到镇上的班车,平时没有。
今天没赶上日子,镇上显得很冷清,没几个人,但一见到有邮局和卖菜的,知道一定走不丢。真不知当初若在大井下,那会是什么光景了,可能真会“叫天天不应,等车车不来”吧。
下车便见到田广洞村的村长,那位大哥先把我介绍了一下,村长说自己要去搞树(后来才知道是伐雪灾后的树),又把我交待给村支书,还让我跟他们一起吃中饭,热情得让我有些感动。可这里吃饭就一定会喝酒,我怕,这儿酒风可不弱,且独身一人来这陌生小村……我还是算了吧,婉言谢绝。支书在路边买石灰,我便跟他提“鬼崽岭”,说是来考察,其实说来玩也会被热情安排。支书让我先跟送石灰的拖拉机一起回村。
去田广洞的一路都铺上了水泥路,道县宁远这一带会在近二三年内将“村村通”工程做好(村村通水泥路),希望别再拖了,小孩子们上学走泥路看着心疼啊!
估计坐了四公里左右的路程,便进了田广洞村。司机给我指了去“鬼崽岭”的路,我也等不及支书回来便自己摸着去了。
“阴兵”
三月的村庄特别美,门前屋后的柰李花、桃花都开了,田里一片片的鲜黄,油菜花还没那么早盛开,应该是菜花。田埂上,光屁股的娃娃趁等奶奶拿纸来的功夫直愣愣地盯着我瞅。奇怪鸟儿都飞哪去了,这时候应该配上几声鸟叫才更显世外桃园之悠然。
通往“鬼崽岭”的路基都铺好了,估计在等开发商的钱来铺水泥,不过就这样小车也能开进去。远处能见一池水边矗立几棵古树,显得有些突兀。路到尽头,遇村长所说的伐树村民,问了便知原来刚刚远见的那几棵古树便是期待已久的“鬼崽岭”。
阴霾天空酝酿着一种神秘诡异的气氛,紧锁着雾眉终究也没散开,方圆五百米也只有这小岭的数棵古树依然葱郁挺拔,天灾没将其压垮,也许是树下“小鬼崽崽”的庇护,也更显一分神秘……
网上说过了“鬼崽井”便是“鬼崽岭”了,这眼前绿藓铺底,并多处冒有小气泡的清澈池塘想必就是“鬼崽井”?一旁犁田的大伯回答说“正是”,这井可是田广洞的宝啊,不论旱涝,一年四季总这水位,全村都靠这井水灌溉农田,水好土好种出来的米也比别处好吃些,说是多半都到了道县政府那里。
绕过井边一小屋,见两层铁丝牢牢围住一二百平方米的崽崽乐园。前些年人们发现它们时,池水里、树杈上到处散落着,甚至倒了的老桂花树根里也能摸出五六个来。据说地下还有,只是一直没搞开发。我庆幸这些“鬼崽崽”们暂时还没有被现代文明所践踏。不过由于这两年坏人们来偷崽崽拿去卖或攫为己有,所以现在已经全部用铁网封死了,有的还两层加固,高度到我脑袋。
邻井的一开阔处设简陋祭坛,有一些燃剩的香杆,一般村里有什么活动或家里有什么大事,都会来烧香祈福。
虽然有记载小鬼崽崽们被称为“阴兵”,说起这词再加上“鬼崽岭”这名字的确让人毛骨悚然。几棵古树也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可当看到这些小石像便顿时换成另一份心情,真是惊喜!
瞧它们,最大的一尊完整石像被供于祭坛之上,全像大约一米高,面部扁平,有五官,身体刻有大致形态,但并不精致。岭内大多石像已没了头,这多拜文革“破四旧”所赐。有几件无头石像看似武将,刻有鱼鳞铁甲;也有两手恭执朝笏于胸前的文官;有的膝盖向前弯曲,像在蹲马步;有的两膝左右张开,两脚脚尖朝下,上下挫放;有的双脚向外撇开成一字;有的一条腿横摆在另一条腿膝上……我只找到一个无头石像骑马的造型,严格地说可能是马,因为无头。
可能年久风化,有些石像的嘴脸只有大概轮廓,头顶发髻圆润难辨;有些石像全身扁平,只能依着其它石像或树根;有些石像能坐立,有些还能清楚看到手微握的姿态;有些握剑站立,有些双手或单手撑膝呈放松状……高矮胖瘦、站蹲坐靠、文官武将、将军士兵,或慈眉善目、或横眉竖眼,姿态各异,古朴粗犷,雕刻手法简洁豪放……
场内立着两块石碑,其中一块是当地秀才徐咏于光绪二十九年讲述鬼崽岭和石像的传说,也是这些小鬼崽崽身世的唯一记载:“有奇石自土中出,俱类人形,高者不满三尺,小者略有数寸,奇形万状……然能祸福人、生死人……此阴兵也,夜从山下来,闻鸡鸣而化石……”
关于石像的年代,专家们认为并非一个时代的产物,前后年代跨度很长,有专家认为可能是人类没有出现铁器时手工打磨而成,这么说比秦兵马俑还早?而最晚的打造年代可能延至唐代(后来我查了不少关于服饰和雕像的资料,有些将士的盔甲很象宋代的特点了)。
这数百尊石像的来历终还是个谜,可流传的故事倒不少。有说是人类原始祭祀遗址的,也有说是跟舜帝有关,或是崩葬之地,或是祭祀场所,原因是九嶷山是公认的舜帝陵,“鬼崽岭”与之相距不远。还有说是与神奇女书文化有某种联系,因为江永一带是当时女书文化的核心流传区域。更有说是祭水神用的,湘南为有名的旱区,而有了“鬼崽井”却是另一番景象,所以老百姓认为这是神泉,为求五谷丰登,各家供雕像为祭品,代代相传……
蒋阿姨家
我还依旧沉浸在“崽崽乐园”的幻想中呢,却不知不觉迎来了田广洞村民的热情与真诚。
回到村里,正独自欣赏每组门口的凉亭,一位蒋阿姨邀我去家里做客。阿姨家里一看就不是富裕人家,女儿嫁到贵州,儿子在外地上学。房屋是这一带比较典型的民居,人字顶青瓦砖墙两层结构,山墙略高出屋顶。进屋左侧是火堂,上方挂着熏肉,贴墙一直到二楼堆的全是姜,说是这样被烟熏对来年种姜有好处。屋内正上方有一眼小天井,房门正上方(也就是二楼)开有一窗,光线透过天井正好落到屋中央的饭桌上,可谓设计亮点。天井的作用不仅于此,更有其它妙用,原来二楼是个小粮库,收了粮食用一小滑轮将粮袋拉上二楼存放于箱内,天井上放有可活动的木板调节间隙,也许是便于夏日里能遮挡些阳光。
我吃完了甘蔗,又被邀吃中饭。盛情难却,便要求和平日里一样饭菜。等叔叔从田里干农活回来便一起上桌吃饭,好香的黄豆烧熏肉啊!看得出来,今天这顿一定比平日的肉要多。吃完饭我为了赶车便急着走,拿出准备好的钱给蒋阿姨,可她坚持不收,并表示如若收钱就不会让我来家里,我也只好作罢。可没想到临出门,阿姨却塞给我十元钱,真是折杀我了,说什么也不能拿这钱,而此时我的心已被震住了!回来后会寄一些特产给蒋阿姨,才有了本文开头提到要给我寄花生一说。现在想起此事仍感激涕零。
临行时遇到支书,他让我再等等,说本月底有几十位老板来村里,谈“鬼崽岭”开发的事,可能以竞标的形式。突然觉得“鬼崽崽”们的命运即将改变,他们还将拥有一个悠闲自在的“崽崽乐园”吗?在写这篇文章时,自己也在想,去的人多了,“崽崽”们还会快乐吗?是否还能保持着“世外桃源”的悠然与恬淡?
不管如何,祝“崽崽”们好运,也愿他们继续庇护这里的村民,并给他们带来好运,永远过着淡泊宁静、自得其乐的生活!
|
■图1 |
|
■图2 |
攻略
行:鬼崽岭的具体位置是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上江圩镇田广洞村,自驾方便些,班车时间不准。道县往江永的中巴定时发车,估计末班车在16:00左右,最好在此之前在路口等,可约好在村民家住。逢每周的一、四和周日会有集市,有班车来回,但最好在中午之前进出。(参见示意图1、2)
住:镇上好像旅馆不多,如有处住条件也不好,不过离道县并不远,如要住宿最好去道县。
食:村里没有饭馆,至少得到镇上才有小饭店,当地名菜是血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