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王国:格陵兰岛 |
时间:2009-01-06 来源:新浪网 |
格陵兰岛
关于格陵兰岛名字的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古代,大约是公元982年,有一个挪威海盗,他一个人划着小船,从冰岛出发,打算远渡重洋。朋友都认为他胆子太大了,都为他的安全捏一把汗。后来他在格陵兰岛的南部发现了一块不到一公里的水草地,绿油油的,十分喜爱。回到家乡以后,他骄傲的对朋友们说:“我不但平安的回来了,我还发现了一块绿色的大陆!”于是格陵兰(GreenLand)便成为了它永久的称呼。格陵兰岛以217.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堪称世界第一大岛,全岛约4/5的地区在北极圈内,格陵兰岛全年的气温在0度以下,有的地方最冷可达到零下70度!
因为终年只有雪,没有雨,除西南沿海等少数地区无永冻层,有少量树木与绿地之外,格陵兰岛尽是冰雪的王国。站在格陵兰岛上吟诵“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可以找到十足的感觉。全岛85%的地面覆盖着道道冰川与厚重的冰山。千姿百态的冰山与冰川成为格陵兰的奇景,对着它们展开丰富的联想,你会觉得自己一会儿置身于剑拔夸张的古战场,一会又到了万马奔腾的原野。格陵兰岛的冰块内含有大量汽泡,放人水中,发出持续的爆裂声,是一种非常好的冷饮剂。人们将其称为“万年冰”。这种冰既洁净,纯度又高,在严热的夏日喝上一口“万年冰”是种难得的享受。格陵兰盛产“万年冰”,冰层平均厚度为2300米,仅次于南极洲的现代巨大的大陆冰川。 可爱的小海豹
格陵兰岛共划分为3个地区18个市,西格陵兰地区15个市,北格陵兰地区1个市和东格陵兰地区2个市。全岛共有99个居民点。居民有5万人左右,平均每平方公里有一个人,是世界上除了南极洲以外人口密度最小的地方。大部分格陵兰人是爱斯基摩人和欧洲人的混血种:他们体形修长,长着蓝眼睛与黄头发。土著爱斯基摩人长得很像蒙古人,他们黑头发,眼睛是深棕色,体形矮胖,面孔宽阔,十分适宜于岛上的生活环境。爱斯基摩人住的房子叫作“冰屋”,因为岛上到处皆冰,所以只能用冰造房子。他们在冰山合适的部位凿出类似于中国北方窑洞似的屋子,用大块的冰砌成半圆型,房子还设有“冰窗”与“挡雪墙”。冰屋十分漂亮,但我们住一夜恐怕就会因寒冷而死。爱斯基摩人之所以可以长年住在冰屋里,是因为他们有一种特制的衣服――“阿奴拉古”。阿奴拉古风吹不透,雨打不湿。穿着它在零下几十度的冰天雪地里睡觉也安然无恙。为了有足够的热量抵御严寒,爱斯基摩人吃生肉,他们将猎取到的动物,诸如羊、鹿、海豹、狐狸、鲸鱼、北极熊等剥皮后生吃,渔猎到的鳍鱼、虾、格陵兰大比目鱼和鲑鱼等也被活生生地吞到肚子中去。
主妇们不用为做饭耗费精力而发愁,她们将节约出的时间制做阿奴拉古。先是将驯鹿皮用嘴咀嚼,一遍又一遍,嚼得越好越保暖。这种咀嚼的过程称作“鞍化”,阿奴拉古就是用驯鹿皮经过模化缝制而成。制做阿奴拉古是爱斯基摩妇女的主要生产劳动。
虽然远离大陆,但现代化的大潮同样席卷了格陵兰。爱斯基摩人也搬出了“冰屋”,住进了一种现代楼房―世纪营。它是格陵兰独有的冰下城市,居民们靠一种叫作“冰上电车”的有轨小型车辆在冰层的隧道中往来穿梭。世纪营与世界上别的地方的现代化建筑并无什么区别,只是在建造上费力得多。20世纪70年代开始,丹麦政府投资兴建的世纪营改善了爱斯基摩人的居住条件,电的普及使他们告别了用海豹或鲸鱼油点灯取暖的生活。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