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关文(左)在华人村与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副总领事任发强(右)一行见面。
华人村博物馆内陈设的物品记录了曾经的历史。
当地时间8月23日,再次确认,美国加州旧金山北部华人村(China Camp)的最后一名捕虾人关文(Frank Quan)于8月15日去世,享年90岁。
朋友发现他在华人村靠近码头的房子里辞世,认定为自然死亡。还有两天,也即8月25日,他将迎来91岁生日。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老人,不仅见证了近百年来华人村的兴衰、华人移民的变迁,还成了这段历史的守护人。
虾村的兴起,要从淘金热说起。自从1848年在加州萨克拉门托发现金矿后,淘金者纷至沓来。相当一部分中国劳工和偷渡者也因此踏上了这块土地。据美国人口数据显示,1848年,加州只有3位华人居民,1852年有3万人。随着人口增多,容易获取的黄金变少,华人遭到驱逐。
据华人村纪念馆介绍,与横穿美国铁路贯通而造成大批失业的华工一样,被驱逐的劳工需要新的生计。数千名华工有的转做农民,有人开设洗衣 店、中餐馆、车衣厂等。一部分不愿被遣返的劳工在旧金山海湾发现了与广州附近老家几乎一样的海虾。他们从中国订购了一批特制的虾网,开始了传统的捕捞生涯。
到1875年时,像这样栖居在海湾的捕虾村落已经有26处。关文直到去世都守望的这个华人村是其中之一。据说,这是华人村最繁盛的时候。他们远离其它部落,保存着自己的语言、文化、以及传统。19世纪80年代,华人村有469位来自广东的捕虾居民,有30名妇女,31个小孩,一位老师,一位理发师,两个园丁。甚至还有三家杂货铺。捕的虾一部分送往当地餐馆,大部分烘干后出口至中国。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每年虾产量超过300万磅。
但是,自从1882年《排华法案》实施后,美国政府陆续推出诸如禁止华人在虾季捕虾、禁止虾米出口中国等禁令。1911年,加州还规定禁用中国式袋网捞虾和晒虾干。这些禁令严重打击了华人的养虾业。华人虾 民已纷纷离开或转业,华人虾村也随之没落。到20世纪初,当年的虾村几尽灭绝。人口也下降至122人,只有79名捕虾人。直到1915年后一些禁令才陆续解除。随着对虾的需求上升,虾村在20世纪30、40年代也曾繁荣一时,但是规模极小。
Quan Hung Quock也是这些早期渔民的一员。他从旧金山唐人街搬至虾村,于1895年开了一个商店。他的孙子关文便出生在虾村。除去二战时加入美国海军为国效力,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生活在这里,并且成了唯一幸存的华人村的最后一位守护者。
1977年,加州州政府收购了华人村所在地,把它列为州立公园,并在华人村的遗址处设立了博物馆。当地的渔民除了关文以外,都已经星散。关文获准继续居住在公园里,他每天捕虾,维修古迹建筑和里面的设备。
公园也曾遭遇关闭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加州州政府也面临严重的预算困境。时任加州州长施瓦辛格试图关掉278家州立公园的220家,包括华人村。最后,以降低公园维护、减少公园管理人员以及缩减公园开放时间而告终。
但是,由于加州持续吃紧的财政预算,加州新任州长布朗2011年再次提议永久性关闭70个州立公园,包括华人村。经过各方努力,“华人之友”的公益组织募集资金,并同州政府签约接管了公园。虽然暂时避免了公园关闭,该组织每年至少要募集50万美元的费用才能确保公园开放。
关文一生未婚,没有儿女。他年纪大了,就再也没出海,经营着那家小小的、祖传的商店。每逢周末,他会准备蛤蜊浓汤给游客享用。
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副总领事任发强携同事曾于8月12日探望关文。关文在第二天告诉同行的海蒂女士说“我的祖(籍)国的官员来看我,听我讲故事,送我茶叶,我很开心,很满足。”
海蒂说,老人走得很安详。总领馆的探望是老人人生最后的礼物。
海蒂是John McNear的重孙女。大农场主McNear在19世纪70年代以1美元象征性的租金将自己在海湾的土地租给华人,让他们建屋居住、撒网捞虾、安身立命。那是华人村的起点。
如今,老人走了,华人村最后一位捕虾人走了。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