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组成改变 教授面临挑战
中国学生人数的增长也给美国的教授们带来了挑战。纽约大学中国史教授丽贝卡·卡尔(Rebacca Karl)通过电子邮件对记者表示,“很多中国学生来到美国之后仍然选择与中国相关的课程,但是他们没有做好接受博雅教育的准备,不懂得什么是批判性阅读和分析,并且学术英语水平不高。”
而在另一方面,中国学生也不满意一些外国教授对他们的态度。公共政策专业的阎贝贝就谈到了这样的经历。
她说:“他们对中国学生的态度也并不是不耐烦,他们就是简单的无视而已。他知道你有问题,他知道你课跟不上,他知道你的论文写不好,他也不会给你评论或者帮你改,他就只是会给你一个B-, 不给你好的成绩,但是也不会在你身上多花精力和时间。然后课堂讨论上如果你不积极他也不会叫你,我觉得这种现象还是挺普遍。”
布卢门撒尔认为,这是很多美国教授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中国学生需要主动去适应改变的一个现象。
她说:“这对教授来也是挑战,他们需要加强自己的技能。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很久的教授可能必须要接受新的现实:有学生的母语不是英语,他们的学术文化并不是要在课堂上交流。教授们必须更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接触各个背景的学生。”
布卢门撒尔特别提到,美国国务院就专门为中国学生设立了一个网站,用中英文免费提供美国高等教育的信息及申请方式。
卡尔教授表示,希望学校对国际学生从学术、批判性思维和其他人文学科技巧方面得到额外的强制性辅导,至少贯穿第一年的学习。她也表示,希望中国学生培养提出问题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并且不要只选与中国相关的课程,多与其他同学交流。她说:“如果中国学生,能同他们的非洲裔、拉丁裔、阿拉伯裔美国同学和其他同学一道加入讨论,那将会是很好的事。目前为止,很少有人这么做。”
与世界竞争 美国学生挑战多多
“美国教育”这个世界上最贵的教育,仍然是很多雇主眼中的香饽饽。纽约大学招生办主任肖恩·阿博特对美国之音说,即将入学的2016年级将有22%的国际学生,其中中国学生比例最大。相比之下,记者从学校网站上查到的数据显示,非洲裔美国学生的入学率为5.9%,而拉美裔美国学生为大约14%。
有美国媒体和民众对学校招收大量外国学生表示抗议,他们认为这是学校的敛财手段,而伤害了美国本土学生入学的机会。有些人质疑尤其是州立大学大量招收外国学生,是否意味着纳税人的税金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对此,纽约大学招生办主任阿博特表示:“如果校园中没有国际学生所带来的多元化,纽约大学会变得无趣的多了。”
国际教育协会的布卢门撒尔则说,美国大学的容量还绰绰有余。
她说: “对于那些没有进入首选大学的美国学生,我只能说美国有四千所大学。他们可能无法进入第一志愿的大学,可能要进入第二志愿或是第三志愿。但是我们的大学选择非常多,虽然有一些可能不那么出名,但是你可能在一千所学校都能得到非常好的教育。所以我并不只因为他们没有进入第一志愿而为他们感到过于惋惜,因为世界是一个全球市场了。”
会不会为钱影响学术自由?
还有批评人士说,当中国成为重要财源时,美国大学的学术自由可能会受影响,比如,学校可能不再就北京不喜欢的敏感议题召开研讨会,不再邀请北京不喜欢的人来做讲座,等等。
共和党籍国会众议员克里斯·史密斯2014年曾就中国影响是否侵蚀美国学术自由举行过听证会。“美国的高等教育可以出卖吗?……到底是这些美国大学在改变中国,还是中国在改变这些美国大学?”他问道。
不过,布卢门撒尔说,她不认为这方面会发生问题,美国的校园会永远保持言论自由。
观察人士说,大批中国学生涌入美国,总体上看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美国大学给中国学生带来了思维上的变化,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开阔眼界。中国学生也给美国的课堂带去了不同的视角还有足足的经费。然而挑战也不少:如何平衡国际学生与本国学生的比例,如何让国际学生更好地融入本土学生群体,以及教授们怎样应对更多国际学生进入课堂带来的挑战,都是今后美国大学和决策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