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注重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撑世界强国地位
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国家崛起的重要保障,而抢占军事技术制高点又是增强军事力量的最有效途径。英国一直重视发展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这不仅为其崛起和称霸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为它在20世纪逐渐衰落之后仍能保持大国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利用优越的地缘位置,全力发展海军,是英国几个世纪军事发展的重点,也是英国崛起和称霸的重要支柱。自由贸易、殖民扩张和海上霸权是英国成就霸业的三个支柱。其中,海军是保护工商业和夺取殖民地的保障。从16世纪起,英国政治家就坚信:在优势海军的保护下,英国可以防御欧洲大陆国家对英国本土的侵略,保护英国的战略航道,并大力从事殖民扩张。英国在亨利八世时代就创建了正规海军,建造了快速灵活、最先采用侧舷炮的新型战舰,并依仗这种新型战舰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到“光荣革命”时,英国的舰船数量仅次于法国位居世界第二。其后,英国利用工业革命的成果,不断革新海军技术和装备,把蒸汽机运用于海军建设,用蒸汽机动力取代风帆动力,带头完成从帆船舰队向蒸汽铁甲舰队的过渡。到19世纪初,英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军力量。英国舰船数量比排名其后的法国、俄国、西班牙三国的总和还要多,从而使其保持海上霸主地位长达一个世纪之久。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军备竞赛中,英国的实力已经相对下降,但英国依旧遵循英国海军必须多于其他两国海军之和的“双强原则”,确保英国海军在世界上的绝对优势。强大的海军力量不仅保证了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顺利实施,而且是英国在与其他列强争夺殖民地的较量中处于有利地位的重要支撑。然而,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海军力量迅速被美国和其他国家超越,海上霸主地位逐步衰落。战后,英国彻底丧失了海上优势,将世界海上霸主地位让与美国,世界由此进入美国主导的时代。历史证明,当英国牢牢掌握海上生命线之时,其世界霸主地位稳如磐石;一旦制海权丧失,其世界霸主地位也就无法持续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优先发展空军,使其在战争中顶住了德国的进攻。当时,英国虽然在外交上对法西斯德国采取了绥靖政策,但看到了德国空军迅猛发展的势头,也认识到了必须加快以飞机为代表的机械化武器发展,才能不被新一轮机械化军事革命所淘汰,于是制定了优先发展空军的政策。1938年,英国空军开支首次超过了海军。英国优先发展空军的政策极富远见,如果不是空军的作战能力在战前几年极速提高,英国将很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顶住德国的轰炸,伦敦保卫战将会是另外一个结果。
冷战期间,英国不顾美苏反对,坚决发展核力量,从而使英国在衰落之后仍能留在大国的行列。以战略核力量为代表的国家军事能力,是体现大国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谋求和维护英国独立的核力量是战后英国的一项长期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就开始实施原子能研究计划,在核裂变研究的很多方面一度领先于美国。战后,英国不顾美国的压制和封锁,继续秘密研制原子弹,并于1952年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苏之后成为第三个掌握核武器的国家。1957年,英国又成功试爆了第一颗氢弹。面对英国加入核俱乐部的实施,美国在恼怒之余试图将英国的核武器纳入自己的轨道加以控制。尽管英美之间存在特殊的关系,但英国仍在20世纪60年代初拒绝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坚持独立发展核力量,从而使其至今仍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在把握欧洲和世界大势中提升影响力
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仅要善于运用自身的力量,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而且要善于运筹国际关系,最大限度地抑制和削弱竞争对手。英国是世界上运用制衡之术最为成功的国家。在近代几个世纪中,英国或结盟、或“孤立”、或干涉、或战争,使用各种手段,极尽纵横捭阖之能事,目的是建立并维持一个均势平衡、互相牵制的欧洲大陆,既确保自身的安全,又为面向海洋、争夺殖民地奠定基础。
第一、借力打力,始终活跃于国际政治舞台。一是“扶弱抑强”。当欧洲各国力量失衡、出现某一突起强国或国家集团、威胁到欧洲均势时,英国通常采用支持弱国抑制强国的手段,来维持欧洲大陆力量对比的大致均衡;而当欧洲大陆相对稳定、自身安全无虞时,英国便采取孤立主义,静以待变,保留再度制衡欧洲列强的自由。二是“狐假虎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在自身力量大为削弱的情况之下,采取了跟随美国、借助美国之力的办法,来对付苏联的威胁,维持欧洲的均势,并发挥其世界性影响。凭借“英美特殊关系”,英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时刻从自身利益出发建立盟友关系。近代英国从不制定长远的联盟战略,它总是根据大国力量天平的摆动,利用其他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时而把砝码加到这一边,时而加到另一边,使欧洲列强始终处于相互敌对、互相牵制的均势状态。当西班牙与荷兰强大时,英国联合法国打败他们;当法国强大时,英国又联合荷兰对抗法国;在奥地利王位争夺战中,英国站在奥地利一边,对抗普鲁士与法国;七年战争中,英国又与普鲁士一起攻打奥地利。正如列宁所说:“英国一向作较弱的强国的朋友,是为了把较强的强国削弱到不足以危害英国的程度。”
第三、瞄准主要对手。基于自身是岛国的实际考虑,英国始终把争霸海洋的国家作为主要的竞争对手。海外扩张初期,英国将称霸海上的西班牙作为主要竞争对手,伊丽莎白女王实行联合荷兰、法国对抗西班牙的政策,摧毁了西班牙的海上优势。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霸主之后,英国联合法国对荷兰进行了三次战争,打败了荷兰。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法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舰队并称霸欧洲大陆,英国又联合荷兰等国家,与法国展开了近一个世纪的较量,最终打败法国,成为海上霸主并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四)注重制度创新提升软实力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硬实力”,还包括以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在内的“软实力”。软实力的作用表现得虽然没有硬实力那样明显和直接,但更具持久的渗透力。
近代以来,英国注重发挥本国语言、文化、价值观、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注重国家软实力的建设,借以弥补其国土小、人口少之不足。19世纪英国全盛时期的维多利亚女王有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从此话可以看出英国社会的风气和价值取向。直到今日,虽然英国早已不再是“日不落帝国”,但以英语为核心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仍风行世界,保持着强大的磁场效应。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