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中午12点,菲律宾新任总统杜特尔特在马尼拉马拉卡南宫就职。
阿基诺时代正式落幕,杜特尔特时代开始。
相信很多读者关注这一议题,是出于对南海争端的关切。2013年,菲律宾就南海争端问题,单方面提起了仲裁,他们声称中国主张的九段线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而根据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书记处29日消息,该仲裁庭将于7月12日公布实体问题裁决。
在这个重大关头,菲律宾新领导人上任自然引人关注,更何况他在南海问题上表现了温和的立场,甚至透露出将“求助中国修建菲律宾铁路系统”的意愿。
当然,在国际问题上,不了解行事的逻辑而做出判断,只能是一厢情愿,基于这一原因,边驿卒为您梳理菲律宾在南海政策的根源,以及新政府可能的施政路径。
从“克洛马窃岛”到南海争端国际化 菲律宾早先都干了啥?
众所周知,上世纪40年代,中国政府派舰进驻南沙和西沙群岛,宣布两地归中国所有,并公布画有断续线的《南海诸岛位置图》,菲律宾并未反对。
但在1956年,菲律宾马尼拉航海学校校长克洛马率船员登上九个南沙岛屿,宣称“占领了无主的自由地”,将其命名为“卡拉延群岛”,当时的菲律宾外长有 意模糊“卡拉延群岛”与“南沙群岛”的概念,默许了这一举动。遭到周边国家以及法、英、荷兰的反对后,菲律宾政府反倒大肆扩张海域,并宣称克洛马“占领” 过的53个岛屿属于菲律宾。
在1969年,联合国勘探后指出,南海海底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菲律宾遂开始在南海钻采石油,并邀请美国多家石油公司进入南海勘探,把外国利益植入南海。
1997年5月初,菲律宾出动侦察机和海军炮艇“吓退”在黄岩岛上开展活动的中外无线电业余爱好者。那一次,黄岩岛拥有了一个被国际承认的无线呼号“BS7H”,“B”代表中国电台,“S”代表南海诸岛,“7”代表其行政归属海南省在我国第7区,“H”代表黄岩岛。
此外又频频制造国际事件,发表措辞强硬的“备忘录”、组织外国记者美济礁“采访”、制造“黄岩岛事件”,吸引国际关注,成为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发端。
从阿罗约到阿基诺三世 温和与激进政策变奏
争端和问题是存在的,这个无法否认,但如何解争端,则有不同的方法。
在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任上,采取了相对友好的政策,中非南海合作也在不断开展。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缓解了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也提出了“在争端全面与持久解决之前,有关各方可以寻求或进行合作活动”的倡议。
2001到2007年间,她主持签订的中菲双边协议达到65个。2005年中、菲、越三国于2005年签订的《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以下简称 《三方协议》)。根据协议,三国国家石油公司将联手收集南海协议区内的地震数据,并表达了三方联合考察石油资源储量的意愿。
然而阿罗约身陷贪腐丑闻和合法性危机,一系列中菲合作项目因此受到牵连。
2008年初,《远东经济评论》刊登了一篇题为《菲律宾在南海的拙劣行径》的文章,将矛头指向了《三方协议》。文章批评三方协议缺乏透明性,并指出“菲 律宾同意进行联合考察的区域包括中国和越南没有提出声索的、菲律宾合法拥有的大陆架”,称“一些人会说这是对菲律宾的出卖。”该文章一经刊出便在菲律宾引 起了轰动。菲律宾国内反对派很快将中菲南海合作与阿罗约政府的腐败联系在一起。
阿罗约本人在2011年因贪腐被捕,中菲南海合作也被“污名化”,这才有了阿基诺三世上台之后迅速转向激进的南海政策,标榜自己“清廉、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的形象”,并借民族主义打压阿罗约及其盟友,也就是说,南海成了一张好打的牌。
阿基诺三世上台后,与主要反政府武装和谈,将军队建设重点转移到对外防卫上,将军队的巡逻范围从领海扩展到专属经济区。
同时,主张南海“谈判应在中国和东盟之间进行”菲国外长罗慕洛被撤换,取而代之的是任命亲美的罗萨里奥为外长。结合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战略,阿基诺政府与美国签署协议,承诺向美国开放大批军事基地,以换取美国更为明确的军事支持。
与此同时,阿基诺派军舰和飞机侵犯中国主权,并关上了和中国进行双边谈判的大门,一意孤行地将中菲南海争端提交国际仲裁。中菲关系因之跌到了谷底。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