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能力强
讲一个小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
硅谷一家公司招了三名实习生,分别是中国人丶美国人和印度人。美国实习生做事只求完成就好,一到下班立刻走人;中国实习生干活最多,但不爱说话;印度实习生做的没中国实习生多,但也不差,而且最爱提问,善于表达自己。
印度人比中国人适应能力更强,在美国职场更容易取胜。(网络图片)
最后的实习评价是,学到东西最多的是中国实习生,但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丶让大家都记住的,却是印度实习生。
这说明,印度裔的思维方式更西化丶适应能力更强,能够迅速融入不同的环境。
文章作者觉得,其实,海外华人想做到这一点也不难,有两个方面要格外注意:
一是要注意沟通时的技巧。最基本的是面带微笑丶多寒暄丶互致问候,在交流中多肯定对方,同时也表扬自己,不要太自谦,更不要抱怨;
二是别被面子牵着走,该拒绝就拒绝。有的华人特别任劳任怨,集体主义精神爆棚,无论是不是自己份内的,碍于情面都会接受,慢慢成了其他同事的“使唤丫头”,这样就会在职场中处于很被动的位置。
“扎根”意愿强
印度裔的家族观念很浓,故土意识反而却没那么强,似乎也很少听说印度人“回流”的情况。
有人说,这是因为印度太穷,实在是“心无可恋”,或者说无路可退。
事实并不尽然。有不少移居海外的印度裔,在故乡的生活并不差,甚至还能养得起仆人。或许在他们的观念里,“此心安处,即是故乡”;只要来了这个国家,就把这里当作故乡来建设丶当作故乡来“爱”,并以这个国家为傲。
反观海外华人群体,似乎意识里总为自己留了一招“后手”;万一混得不好,至少还有“落叶归根”这条路可走。
也许,就是在有意无意间,受了这种想法的影响,做事情难以百分之百投入丶对于融入的意愿总也达不到强烈的程度。时间长了,同样是作为少数族裔的两个群体,在定居国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差距就这样慢慢出现了。
有人总认为,海外华人难以真正融入定居国的主流社会,或许,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好好看看印度裔这个例子。
作者在文章最后写到,当然,并不是说海外华人处处都比不上印度裔,只是在很多方面,他们做得确实更加出色。
可能看到这里,仍然有人心里“不服”,不想承认印度裔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的现实。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与其嘴上嚷嚷着“不服”,不如想想如何“化不服为动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前进赶超对手。用事实证明自己的优秀,这才是海外华人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