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 - 交友 - 服务 - 收藏 - 设为主页
加拿大华人网
新闻 | 移民 | 留学 | 工作 | 房产 | 汽车 | 理财 | 美食 | 健康 | 交友 | 情感
分类 | 活动 | 黄页 | 便民 | 网址 | 打折 | 旅游 | 视频 | 直播 | 英语 | 文化
论坛 | 时评 | 吹水 | 军事 | 历史
家园 | 加国 | 快乐 | 亲子 | 厨房
新 闻 加国 | 大陆 | 港台 | 国际 | 财经证券 | 数码科技 | 明星娱乐 | 体育竞技 | 环球军事 | 社会万象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 新闻排行榜 看新闻请收藏本站网址 进入论坛 头条一览

华裔人口学专家:当年为多生出国 美国华人要多生

www.sinoca.com 2015-11-01  无界新闻  [复制链接]  字体:

易富贤

  中国将全面放开二胎的消息传出后,人口学专家易富贤又密集地接受了众多来自国内的采访。这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华人学者,多年来一直呼吁反思和改变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国内外聚集了一大批支持者。

  他是《大国空巢》的作者,也是“大国空巢”的坚定反对者。在专业知识之外,他还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他用自己言传身教的行动,对“大国空巢”说不,也影响了越来越多意识到“生育重要性”的普通人。

  在口述中,易富贤把自己还原成一个有三个孩子的普通父亲,一个笃信“生存繁衍是第一位”的生物医学学生,一个看到别人想生而多生了孩子会欢欣鼓舞的观念传播者。

  只能生一个孩子,只好做了“逃兵”

  大概1988年的样子,我读大一,生物学老师做了一个生育意愿调查,很多城市来的人都说将来只生一个孩子,我说希望生3个或4个孩子,一些同学还笑我思想落后。

  我是真的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一方面,这既是传统文化带给我的影响,认为“多子多福”,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生生不息,这基本上是一种本能的保护。

  另一方面,我是学生物医学的,专业给了我影响。社会学会说,要控制人口,人多了不利于社会发展,经济学家会分析人口多了有好有坏,但到了我这里,生存繁衍是第一位的。生物学上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新陈代谢”。所以,对个体而言,至少要保证数量不减少,因为有夭折、不能生育的存在,至少要生两个小孩,生命才能有好的延续。

  我出生在湖南湘西农村地区,这里是抓计划生育最极端的地区之一。我目睹了很多极端事件,牵牛、拆房、吊打、关押是寻常事件。1980年代我大嫂因为超生二胎有家难归而四处流荡的惨景,我记忆犹新。很多村民因为超生罚款致贫,十多年翻不了身。

  我有六兄弟、一个姐姐,小时候我经常与父亲一起劳动,他给我灌输了一套传统的生育伦理文化。我的几个哥哥由于与父亲一起的时间没有我多,反而不如我“封建”。“有子穷不久,无子富不长”就是他灌输给我的。他非常尊重生育、尊重女性。在这套文化的熏陶下,我很喜欢孩子。

  我1996年硕士毕业后结婚。1998年,第一个孩子出生,当时我在长沙边读博士边工作。我很早就和父亲说,今后出国后还要生两个。当时在国内只能生一个,没办法,后来我就只好做了“逃兵”。

  那时对于计划生育,在感性上我认为是不对的,但理性上的深入思考不多。我所接受的官方教育是“中国人口太多”。我当时想,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是不得已的选择,但与我个人的选择却有冲突。部分因为这个原因,大学毕业时我放弃了去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当医生的机会,就读母校药理学研究生——因为作为全国药理学三个重点学科之一,湘雅的药理学毕业生基本都能出国。

  在美国,华人也不喜欢生孩子

  1999年底我来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几个月后与我太太和女儿团聚。到美国后,我发现中国人,或者说大中华文化圈的人最不喜欢生孩子。当地美国的主流家庭都是生三个孩子,华人反而生育率最低,一般生一个,与我们的一般认识刚好相反。当时我就觉得中国的计生政策有问题,感觉政策对思维观念的影响很大。

  2002年,我家老二出生,2004年,老三出生。老三出生时,我告诉我的美国朋友,他们都是祝贺恭喜,但当我跟中国朋友说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你的胆子真大,太奢侈了”,然后才是恭喜我。

  为什么连美国的华人都不愿意生孩子?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这些年政策对我们观念的影响,认为人多了是负担。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多子多福、养儿防老,而现在的制度是根据西方的社保制设计的,投入在父母,但回报在社会,没有稳定可靠的回报了。如果只生一个,甚至没有小孩,事业、收入、养老金、个人成就可能会更好一点,这是与传统文化相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华人普遍有一个“孟母情结”,都想孩子有更好的教育,所以我们看到北京上海才会争破了头去抢学区。我们的教育成本、养育成本很高,拉美人就没有这个,他们在美国的生育率最高。

  我有三个孩子,现在家里很热闹,华人朋友都很羡慕,周末都愿意过来。我原来在博客里写过一系列文章,讲“三个孩子一台戏”:孩子多了,其乐融融,对孩子的成长也很好。

  生了孩子,对于我思考人口问题和计划生育政策也有了很多影响。2000年时,我就开始反思,在海外论坛发了一些文章,但不是很系统。等到2002年,我家老二出生时,新的生命给我巨大的力量,他与我的理念一致,并让我勉强做到了言传身教。

  2002年时,我的观点还是“计划生育可以适可而止了”。2004年时,我认识到这个政策是完全错误的,生命是多么宝贵。这时,我已经公开呼吁“停止计划生育更待何时”了。

  大概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关于计生政策的反思思潮开始了。

  生活,生活,生下来总会活下来

  2004年左右,国内的网民们一面倒的反对我;到了2006年,大多数人支持我了;2008年就一面倒的支持我了。网络民意已经逆转了。一个天涯网友说,我每天一个劲的骂你,每天都从你这里吸收观点,后来就是一个劲的生孩子了。

  这位网友说出了一个真实情况:很多人在我个人的经历和观点的影响下,改变了他们的生育观念,开始行动了。

  我在新泽西的一个朋友,2000年后一直看我的文章,心态变了。到他生第三胎的时候,是双胞胎,后来还想生老五,但年龄大了,生不了了。还有一个美国华人朋友说,老易,我老年得子了,他是你理论的产品。

  在国内,很多网友因为我写的《大国空巢》改变了观念,超生了孩子,我的微博上有很多例子。简单举个例子,2012年6月,一位女网友对我说她女儿很孤单,我鼓励她再生一个。2013年2月,她说有些想超生了,但还很犹豫。当年3月1日新版《大国空巢》样书在网上出售,她马上就下单了;她拿到后,3月5日将照片发给我,说要理论指导实践;3月28日她来信,发来早孕反应试纸结果的照片,已经成功怀上了。这应该是新版《大国空巢》的第一个理论“产品”。她中间迫于各种压力曾经想堕胎,双方父母都劝她将孩子打掉,她老公也犹豫了,我建议她坚持住。孩子出生后她向我报喜,各种问题也解决了,全家欢喜。

  以前,在国内生二胎风险很大,成本很高,要偷偷摸摸。现在要全面放开二胎了,但人口生育情况同样非常不乐观。可能90%的人都支持二胎,也认为计划生育不对,但也不敢生了。尤其在内地,人们一直认为人口是负担,观念上习惯了一个小孩。

  很多的观念已经改变了,就像跳蚤一样。一个跳蚤正常可以跳到身高的100倍,如果拿一个玻璃盖盖住了,一步步压下去,就算把盖子去掉了,它也不跳了,不会跳了。人也一样,你现在让他生孩子,他也不生了。

  而且,我们的城市规划、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等等,都是围绕一个孩子来展开的,即便放开二胎了,制度的框架在那里,生育率也不会很高。

  现在,全面二胎很快就会来了。生活,生活,生下来总会活下来。生命的第一位是生生不息,现在我们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勇敢的生产自救吧!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俄客机坠毁原因众说纷纭 副驾驶曾担忧客机状况
下一篇:90岁老太机场安检连内衣都脱了 官员称其自愿(图)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明星娱乐] 章泽天大方承认怀孕 笑称:经济搞上去·[大陆] 学者:中国普遍二孩后 人口结构合理也
·[大陆] 逃离北上广只是传说:5年上海流入人口·[加国] 本国患癌总人数增加 但按人口平均患
·[加国] 美加警方联手捣毁人口贩卖团伙 169少·[加国] 多市地产商捐10万用于控制本市野猫“
·[国际] 英国网友发照一句调侃 引来中国人口·[大陆] 学者:中国需正视人口危机 要果断停止
·[加国] 加拿大人口老龄化 看看其他国家如何·[大陆] 少子化拉响警报:中国人口或将自2017
进入焦点图片专题
月薪1万在台湾过什么日子 国人看后震惊了(组图)
月薪1万在台湾过什么日子
从奶茶妹到“奶茶婊” 深扒章泽天和霸道总裁故事
从奶茶妹到“奶茶婊” 深
“中国第一美女”鞠婧祎频获中东土豪关注(组图)
“中国第一美女”鞠婧祎频
苏军性暴行罄竹难书:奸淫老人、小孩、孕妇(组图)
苏军性暴行罄竹难书:奸淫
有位摄影师用镜头瞄准了伦敦的土豪 吓哭了(组图)
有位摄影师用镜头瞄准了伦
吓人一跳!据说十年后中国的房子将是这样的(组图)
吓人一跳!据说十年后中国
在加拿大享受8磅皇帝蟹接风宴 竟比头还大(组图)
在加拿大享受8磅皇帝蟹接
全面二孩政策公布 国外网友们深深酸了一把(组图)
全面二孩政策公布 国外网
编辑推荐阅读
本周点击排行
  • 24小时论坛热点
  • 本周论坛热点
  • 本月论坛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