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到底值不值?无疑,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每一个移民心中都有一本移民帐,金钱、时间、情感,都是不可忽视的项目,有人为了移民堵上了全部的身家,有人为了移民耗费了一辈子最美好的青春,也有人为了家人放弃了即将到手的移民身份……
英国华人的“移民账”
移民经济账:物有所值?
傅佑属于英国华人圈子里的中产阶级,自己有一个经营良好的公司,做旅游和移民的相关产业,还有多出来的资金可以做房产投资,经常在中英两国之间飞。妻子之前在一所英国小学当老师,后来有了孩子,就开始专职照顾家庭。两个小孩,一个7岁,一个5岁,都说着一口地道的英语。假期全家人偶尔会坐着游轮来一次环欧旅行。
在外人看来,现在的傅佑过着一种令人羡慕的生活。但傅佑的经历也是千千万万个普通的从留学到移民,从读书到成家立业的故事之一。在这里,傅佑为我们回忆了这15年来在英国花掉的移民账单。
傅佑刚到英国的前3年都在雷丁大学读书,他记得当年的学费是每年7,000英镑(1英镑约合1.53美元),还不算平时买书等开销。
“那个时候,那笔钱对一个中国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所以平时生活方面就会比较拮据。平时采购只去ASDA(食物价格比较便宜的英国超市),买东西只买带白标的(超市自产的品牌)。一袋面包就是一个星期的早餐。当时上课之余还打两份零工,赚取多余的生活费。”回忆起当年的生活,傅佑依旧历历在目。
毕业后的傅佑在2003年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开始做旅游生意。并且同年,成为英国高技术移民(Tier1)的第一批申请者。据他回忆,当年申请签证的费用并不高,大约600英镑。
签证下来后,傅佑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公司上,5年期间,他的事业蒸蒸日上,生活基本稳定,移民对他来说,似乎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2007年,傅佑的签证到期,他的第一个孩子也在这一年诞生,然而令他措手不及的事情也在这一年发生了。
那一年英国内政部更改了Tier1申请永久居留(PR)的有关条款,傅佑和妻子在转PR时纷纷被拒,不得不提起上诉。“那时候真的很煎熬,看不到未来,就等着上诉结果,想着说不定哪天就要离境,孩子刚出生就要跟着折腾。”
为了上诉成功,傅佑花了不少钱来请律师,加上申请费,大约有1.5万英镑。“当时真是没有计划回头,家都安在了这边,事业人脉都也基本稳定,签证下不来都得回国重新开始。”
情况终于在2008年有了转机,傅佑的上诉有了结果,他和妻子拿到了在英国的永久居住权。那一年,他们有了自己真正意义上得第一个家,36.5万英镑,买了一套区域位于较好地段的房子,方便孩子以后上学。
说到占英国生活费用很大一部分的住房,傅佑说,可能他的情况稍有不同,之前虽然一直都在租房,但颇有经济头脑的他一直都是在做二房东,把租到的大房子再分租出去,收到的房租就可以兼顾自己住宿的部分。
就在2013年,由于他的妹妹也嫁到英国,傅佑为了把国内无人照顾的爸妈也接过来,在伦敦用60多万英镑买了第二套房子。7岁的大儿子正在一所英国的私立小学读书,每年学费加各种业余爱好培训需要至少2万英镑,而小儿子将来也是同样的安排。
他说:“经济不宽裕的时候,觉得孩子读公校就可以,然而条件好了,就想给他们安排更好的环境,希望他们将来走入精英阶层,不用跟我以前那样辛苦。很多事情在发生的时候都没办法评论与否,当年选择移民虽然辛苦,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并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可能我错过了国内那几年好的发展机会,当年回国可能会比现在有更多的积蓄,” 回想移民的历程,傅佑说,“但是英国环境、教育、福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是高一些,在我眼中,英国一年收入10万英镑,比在中国100万人民币(1人民币约合 0.16美元)的年收入的生活质量要高很多。
移民情感帐:我不愿让你一人
小熊,7年前到英国留学。3年本科、1年研究生结束后,小熊申请了两年的PSW签证(Post Study Work)。在这期间,他并没有像多数毕业生一样投简历找工作,也没有遵循父母的意见回中国发展,而是用自己的创业计划拉到了一笔投资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
在英国,他遇到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人丽萨,有人陪着他一起奋斗,让小熊有了更多的动力。然而,两年前丽萨怀孕的消息,却打破了这样的平静。
由于两人都是独生子女,而双方的父母都是抱孙子心切,无论如何也不同意让自己的孙子出生在万里之外的英国。再加上妻子的孕期身体不适,需要人照顾。但小熊的事业也正在起步阶段,搞的焦头烂额的时候,根本无暇顾及怀孕的妻子。就这样,怀孕半年后,丽萨带着肚中的宝宝独自回到北京家中待产,小熊一个人在伦敦继续工作。在送行的机场,他对她说:“等过了这一阵子,我回国陪你,一起迎接宝宝的出生。”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人生往往就是这样。丽萨突然早产,而小熊乘坐的飞机,恰恰又因为天气原因被迫在途中降落,延误了回国。当风尘仆仆的小熊走进医院的那一刻,女儿已经出生两天。看着早产保温箱中粉嫩的小脸,这个当爸爸的男人后悔了。并且暗暗的下决心,要在以后的每个重要的时刻都陪着她。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