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一家在美国的第一张全家福。(记者杨青/摄影)
太太来美生产遇到的种种状况,让王先生一家未及好好享受喜添人丁的喜悦,每天疲於奔命。(记者杨青/摄影)
来自中国北京的王太太和先生去年底带著两岁的儿子来美旅游,两周后小女儿在嘉惠尔医院出生。新年喜迎宝贝,本来欢天喜地的一家,却因在美遭遇种种意想不到的状况,体味著「与想像落差很大的人情冷暖」。
「我们开始只是想试试看,没想到来美签证这么容易!」王先生说,他和太太去年12月29日到达美国。之前前往美国驻京大使馆签证,太太当时已是九个月身孕,离1月中下旬的预产期不到一个月。「白人签证官非常友善」,王先生说,他们申请来美旅游,签证官的问题非常简单,「只问我们到美国做什么,准备待多长时间」,当王先生和太太表示「看你们给我们多长时间,看看美国好不好玩决定旅游时间」,签证官轻鬆放行,「我们专门准备的厚厚材料,都没用上」。
得「高人朋友」指点,王先生和太太选择在拉斯维加斯入关,「海关几乎没问什么,可能觉得到这里的都是游客,没什么好问的」,王先生表示,事实上自从骆家辉担任驻华大使,北京来美签证非常容易,他的很多朋友都表示,来美签证容易多了,不仅通过率很高,从申请到拿到签证,「过去常常超过一个月,现在预约到面试,前后一个星期就搞定」。
与近年不少中国大陆来美生产的孕妇不同,到临产前两个月,王太太和先生尚未最后確定来美国还是去加拿大,因此並没有事前就在国內通过中介事前联络好医师、医院和月子中心。「我们从拉斯维加斯400元打出租提著行李就来了」,王先生说,除了在国內通过拐弯关係认识的一两个「电话中认识的朋友」,在美国举目无亲。
出租车將一家三口拉到了蒙特利公园市,「我们都是第一次来美国」,王先生说,从出租车司机口里知道这里是全美华人最集中的城市,华人多,很方便。
一头住进了蒙市一家酒店,开始马不停蹄找月子中心给太太待产。「短短几天中看了不下十家华人月子中心」,王先生表示,但不是卫生条件不好、就是离华人社区较远、或者太贵。他说,月子中心产妇坐月子价格均为1万2000元左右,他问到亚凯迪亚一家主要接待孕妇待产、並无完善产妇坐月子环境月子中心,最低也要1万1800元。
未及找到適合的月子中心,甚至连产科医师都尚未联繫妥当,王太太已提前开始出现阵痛。1500元现金,一名临时联繫上的华人产科医师,在王太太阵痛將近一天、在医院等待六小时协助婴儿顺利生产。
王氏夫妇本来打算生的「马宝宝」,最后提前变成了「蛇宝宝」。
没有厨房,没有月嫂帮忙,两岁的孩子还需照顾,来美后来一直住在酒店的王氏夫妇和孩子,每天只能到蒙市嘉伟街附近中餐馆解决三餐,好心的商家有时帮忙燉些鱼汤,帮助产妇催奶。
「女儿出生后我们先后临时僱了两位月嫂,一是东北的大嫂,第二个是职介所广告上的『金牌保姆』」,王先生说,除了给月嫂在酒店中租房另住,每天人工钱超过100元,后来才了解到是「金牌月嫂」实际上是来美陪孩子上学临时打工的妈妈。
住酒店、僱保姆双倍开销,加上酒店走廊的烟味,让王氏夫妇决定还是去月子中心再看看。「我们搬到亚凯迪亚的一家华人月子中心」,王先生说,有趣的是发现里面住著几十个全部都是来自中国国內的孕妇,北京的、上海的、湖北的、安徽的,「很多人表示自己是在国內就透过中介订好了美国的月子中心,每人人民幣16万8000元,住三个月待产,同屋可以住陪人,但陪人和家属另交伙食费,一人每天45元左右」,王先生说,一些孕妇表示,由於在国內已交了钱,所以即便来美后后悔,也没有办法。
而到了生产期,孕妇变成产妇,价钱成倍增长,每月花费1万元以上。
王先生说,太太第一天被安排在月子中心二楼房间,「闻得到地上发出的霉味」,刚刚生产第三天的太太在月子中心第一顿午餐,是饺子,「后来我才了解到,前一天晚上其他的待产孕妇们吃的也是饺子」。
性价不成比例,王太太和先生带著一对年幼孩子选择重新搬回蒙市酒店,每天花费近百元。
「事实上我们来到洛杉磯后就一直住在这家酒店,孩子也算在酒店出生」,王先生表示,她和太太对酒店的感觉就像自己的家了,尤其人生地不熟,看到酒店的人都感觉亲切。
但因为一张床垫,情况急转直下。王先生说,为了让太太和新生儿睡觉安稳,他和儿子另睡小床,两岁的儿子,三天两头不小心掉到床下。经与楼层管理人员商量,从另外一间閒置客房换来了稍大的床垫,没想到引起店家不满。
「酒店让我们马上换回床垫」,王先生说,当时他新出生的婴儿还睡在床上,「不知是否巧合,旅行社从那天开始拒绝帮我们向酒店订房」,王先生和太太每日的酒店住宿开销,也因此上涨將近20元。由於双方沟通问题,「好多次,酒店人员打来电话,说是再不缴钱,就叫警察」,王先生说,他从来没有拖欠酒店费用,但很多次接到「警察马上来了」的电话。
王先生表示,自己多年走南闯北,「怎么都没想到在美国、在华人同胞自己的地方会发生这种事情」。
他表示,来美国生孩子的选择到底是对是错,现在真得好好想想了。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