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VP(回覆主办方出席邀请)在许多华洋场合上,是主办单位确认人数的方法,但却是不少主办单位「心中的痛」,从节庆聚会、孩子生日派对到喜宴、丧葬场合,甚至侨界活动等,部分邀请宾客「不回应就是不回应」,答「可能」的宾客满天飞,主人人数拿捏困难,食物准备伤透脑筋。
RSVP在美国用法很普通,许多邀请函下方都有此註记。该缩写源自于法文,原文为Respondez sil vous plait,可以解释为Reply to the Invitation,沿用至今,便是「请回函」之意。
住在核桃市的Jack徐,儿子满月,从台湾赶来看孙子的爸妈,在高档华资海鲜餐厅席开两桌,请儿子至亲好友与白人上司吃满月酒,结果「两桌变成三桌半」,预算硬是多出近千元。
Jack徐说,他透过脸书发邀请信,发了40个朋友,「仅12人回应表态出席与否」,他知道华人多半不太喜欢回覆,因此多订一桌以防万一,没想到有朋友是「阖家三代光临,一人变五人」,少数没脸书的朋友,「听了受邀朋友告知后不请自来」。他说,最后半桌没坐满,还是叫了一整桌相同的菜,搞得剩菜满满,「还要拜託大家打包带回家」。
去年初买新家的Janet刘,同年圣诞节前夕,邀请孩子的四个好朋友全家与公司同事、研究所同学等,不仅用Evite.com邀请,也在脸书发邀请函,长辈则亲自打电话邀约。
然而,除一些家庭也有举办过派对的朋友马上回覆确认外,少数朋友「脸书邀请不回应、电话简讯不回覆,打电话确认又说再看看」。
Janet刘说,她约在圣诞节前20天发函邀请,可能有些朋友「也在确认其他亲友的圣诞派对」,迟迟未回覆她,派对前两天致电询问四名尚未回覆的朋友,竟不约而同回答「可能」,她只能先把这些「可能」都算进去准备食材,最后四个「可能」,只到了一人。
拥有筹办婚礼、大型活动多年经验的国际婚礼学苑水心明说,以她的经验而言,日本、美国文化,多会RSVP,华人、越南、韩国则比较无此习惯,华裔回覆RSVP以年轻人较多,一般新移民仍没此习惯,「通常会RSVP者约五至七成」,另外三成「怎么样都不回」。
她并表示,今年11月一大型医院找她举办活动,800张请帖发出去,「医院方跟我说,按照往年惯例,会RSVP者,大概只有200人」。
有的宾客「一人回覆,来一串」,水心明说,之前曾碰过一名客人的婚礼,有人RSVP上载明「出席一位」,没想到婚礼当天「一人变六人」,对方解释「因有朋友从中国来玩,没看过美国婚礼,所以过来瞧瞧」,但看其包的礼金,「只有一人分」。
她说,通常中餐馆请客,最便宜一桌500元、600元,一人出席礼金至少70元至80元,四人出席至少300元至400元,主人才不会亏本,因此她多半会建议客人准备预备桌,以备那些「不请自来」的朋友。
侨界社团举办活动,预约与否,也令主办单位伤脑筋。有不少活动主办经验的侨界人士表示,一些如园游会等庆祝活动,「人少了不好看」,总是会请会员「拉朋友」过来参加,好凑足基本人数。然而,却也曾发生「别的社团不请自来」。
该人士说,通常一些关系密切的社团,办活动会互相邀请对方社团代表与会,但几年前一次他所属社团办一个约40人至50人节庆活动,受邀的侨团代表却带了他们社团近20人来,且「都穿制服」,一时间「场子好像变成他们的」。突然多了三分之一人要吃饭,活动负责人,只得紧急打电话订了数百元外卖。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