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共(毛派):曾被美国政府列为恐怖组织,也曾被中国政府发言人斥责“盗用名字”。从上个世纪90年代发起武装斗争,到2008年参加制宪会议选举成为执政党之一,这个尼泊尔目前最大的政党,走过的是一条艰难的共和之路。编辑/翁倩 封面摄影 REUTERS/Shruti Shrestha
2011年5月29日,加德满都,普拉昌达出席尼泊尔制宪会议。普拉昌达原名普什帕·卡迈勒·达哈尔,1954年出生于博克拉市附近的农民家庭,曾当过教师。因受够了“贫困和野蛮盘剥”,1979年放弃教职成为一名政治人物,此后迅速崛起。1994年,他将尼共(团结中心)更名为尼共(毛派),从此翻开了尼泊尔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篇章。AP Photo/Gemunu Amarasinghe
1999年4月29日,尼泊尔民族民主党候选人进行竞选活动。当时的尼共(毛派)已经于1996年在普拉昌达的带领下,抱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态度,进入尼泊尔深山丛林发展军事武装,陷入了长达10年的内战冲突漩涡。AP Photo/Ashok Sharma
2001年7月21日,尼泊尔东部的Sailungeshwar村,尼共(毛派)军事战斗人员正在宣誓。尼共(毛派)成立初期,主要是通过“游击战争”的形式来追求自己的社会和政治目标(1995--2005年)。 AFP PHOTO/Sagar SHRESTHA
2004年4月6日,尼共(毛派)应国际红十字会要求,释放了37名囚犯,其中包括33名警察和2名陆军人员。尼共(毛派)以武装斗争占领了尼泊尔大部分地区后,从2004年底开始,对首都加德满都发起围攻。此时,尼共(毛派)和其带领的“尼泊尔游击队”被尼泊尔政府和美印等国认做为恐怖组织。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美国政府先后至少援助前尼泊尔政府2000万美元用于清剿尼共(毛派)及其武装力量。REUTERS/Gopal Chitrakar GC
2004年6月3日,16岁的Rudra Thapa Magar(右)和他的朋友在参加尼泊尔游击队训练的间隙到河边喝水。在君主制王国时期,尼泊尔经济情况恶劣,社会底层农民对王权政治和森严的种姓制度怀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据当时的官方统计,超过80%的农民因无土地成为“失业或未充分就业农民”。这样的情况下,尼共(毛派)所带领的“游击队”因“消除种姓、地区、宗教、妇女歧视”的口号,得到基层农民的青睐。甚至其通过暴力手段抢劫“银行”、商人和类似于税收的“暴力募捐”都得到基层农民的响应参与。据了解,“尼泊尔游击队”在10年内战中,武装士兵人数高达3万人,而其他人员和民兵达10多万人。REUTERS/Bhoj Bhat GC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