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汽车于1888年发明以来,郊区人口的成长率,一直高于都会中心。但在2011年,这个趋势百年来首次倒转。这是一个世纪以来,首次有较多美国人离开郊区,迁居都市。
「郊区的终结:美国梦何处去」(The End of the Suburbia: Where the American Dream is Moving)一书阐述美国郊区的兴盛和衰落。该书表示,人口、环境和节节高升的能源价格,都有影响。
该书作者莉荷.卡拉格(Leigh Gallagher)指出,社会趋势改变了美国的小家庭,而小家庭原是郊区成长的动力。
郊区原本是安静的村庄,但是二次世界大战后,住房短缺和中产阶级可获低利率贷款,导致郊区住房大增,除了有两个孩子和一只狗以外,拥有郊区住宅也成为美国梦的一部分。
不过,随着郊区成长,文化设施的缺乏也日益明显。郊区到处都是连锁餐厅,而且通勤时间越来越长。
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美国人每天平均花25.4分钟通勤上班,但多达1080万人的通勤时间超过一小时。由于能源价格日益昂贵,对很多人意味如此通勤不再符合经济效益。
此外,受到工作市场不振的冲击,一些被称为「租房世代」(Generation Rent)的年轻人,也选择在多元都会区落脚。他们被称为「租房世代」,因为越来越多人延后买房。
卡拉格表示,施工许可的数据显示,在好几个都市,原本集中在郊区的建筑活动,转到城市或是所谓的「都会核心」。
建商宣称,豪宅大屋不再流行,强调有效率使用空间的康斗(condo)、城市屋、多家庭住房单位,才是未来的趋势。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