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代夫被称为“人间天堂”,而同样由珊瑚礁岛屿组成的三沙市,其自然景观并不输于马尔代夫。马尔代夫的珊瑚礁岛小巧而繁多,三沙市珊瑚礁岛的数量略少一些,但造型更为别致。若论海水透明度、生物多样性,三沙市更不在马尔代夫之下。然而,因为一些现实原因,二者的现状相距悬殊。摄影/兰建琼
在三沙,每一寸土地都极其珍稀,因为这里的“土地”都是由珊瑚礁形成的(只有西沙群岛的高尖石由火山喷发形成),而珊瑚礁是由热带海洋中的珊瑚虫遗骸堆积而成,这种土地能不珍稀吗?因此三沙市建设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应该是:珍惜每一寸土地。
这样说似乎是老生常谈,哪里的土地不珍稀?但在三沙市,这个问题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因为三沙市目前已开发的土地很难说是珍惜了这些珊瑚用遗骸奉献的土地。
三沙市的珊瑚礁数量多、面积大,但有些珊瑚礁淹没在水下,人们称之为暗沙、暗礁或暗滩;有些在高潮时被淹没,低潮时露出,人们称之为“干出礁”。始终露出水面的珊瑚礁岛屿少之又少。少到什么程度呢?三沙市珊瑚礁的总面积至少在1.4万平方公里以上(按不同等深线计算,会有不同结果。这个数据来自曾昭璇先生等人所著《中国珊瑚礁地貌研究》一书,仅是采取最保守的20米等深线计算的结果,而且并未统计完全),但所有“岛屿”的面积之和仅有13平方公里,后者仅是前者的千分之一。因此说露出水面的“岛屿”是三沙最稀缺的资源。
如果从珊瑚虫造礁的角度而言,这种露出水面的“岛屿”本来不应该存在。因为珊瑚只能生长在海水中,不应超过海洋的低潮面,由珊瑚死后的遗骸沉积而成的珊瑚礁也不应超出低潮面(当然,我们这样说,是假定地壳和海平面的关系是稳定的)。也就是说,珊瑚造就的珊瑚礁不应超出海面成为“岛屿”。
虽然珊瑚虫不愿造岛屿,但是风暴和海浪不同意,它们要像艺术家一样创造一些作品来证明自己。它们将一些珊瑚残骸和海洋生物的碎屑收集起来,在珊瑚礁的礁坪上(这些礁坪早在千万年前就形成了)推来推去:东北季风吹来了,这些碎屑被推向西南;西南季风来了,它们被推向东北。最后各种力量平衡,珊瑚残骸和生物碎屑堆积起来,慢慢地越堆越高(高度受风暴和海浪所限,不会很高)、越堆越大(面积受珊瑚残骸和其他海洋生物碎屑来源所限,不会很大),先是形成一片没有植被的沙洲,慢慢地,草、灌丛、乔木等植被生长起来,一个小岛就产生了。这种小岛被地理学家称之为“灰沙岛”,因为它是由类似沙粒的碎屑物堆成,与那些岩石裸露的基岩岛屿完全不同。可以这样形容灰沙岛:它好像一块大蛋糕上的一颗小草莓,大蛋糕就是灰沙岛所在的巨大礁盘。从其生成过程可知,灰沙岛是三沙市最稀缺的土地资源。
在辽阔的南海海面以下,有着一个不为我们所了解的、高低起伏的精彩“陆地”,海底地形剖面图直观地反映了海底的起伏状况:从海南岛南部大陆架向东南的海底,1000米水深以下是宽度约267海里的海底高原,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就发育在高原的岭嵴上(左上图)。北纬4°至北纬12°的海底,大陆架外是宽广的南沙台阶,南沙群岛的主体就坐落在这个台阶上,台阶上发育着星罗棋布的礁滩和纵横交错的槽谷,它们构成了南沙群岛现今的形态。
首府永兴岛就是一座面积仅为2.1平方公里的小灰沙岛,但是它坐落在一个比其大数倍的礁盘上。即使在高潮时,这个礁盘水深也不过几米。我曾经绕着岛的周边走过一圈,那时正逢落潮,岛的周边都是覆盖着一层薄水的礁盘,有人在水中捉鱼,还有人在捉高潮时进入礁盘、低潮时被困在礁盘低洼处的小鲨鱼。
既然灰沙岛十分珍稀,犹如皇冠上的明珠,珍惜灰沙岛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然而遗憾的是,我看到三沙市以往的开发并没有在意灰沙岛的稀缺性、珍稀性。
这一点,如果我们将永兴岛与马尔代夫首都所在的马累岛的城市建设比较一下,就很清楚了。永兴岛和马累岛都是珊瑚礁上的灰沙岛,巧合的是,它们的面积都在2.1平方公里左右。说起来让我们羞愧,我们的一些专家曾经很为永兴岛因为面积小而放不下政府机构忧心忡忡,可是同样面积的小岛,马累已经建设成一个常住人口超过10万的国际化大都市,永兴岛还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小城镇。《谁能给中国造一个“天堂”?》已经说过这种对比,就不多说了,今天我要说的是二者在开发时,对待灰沙岛的态度。
为了比较这一点,我们来看4张航拍照片:第一张是马累岛,第二张是永兴岛,第三张是马累岛和它旁边的机场岛,第四张是永兴岛和离它7公里左右的七连屿。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