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美国宣战高潮 奥巴马泡沫破裂 中美变数急增 |
www.sinonet.org 2012-09-22 中评社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近期,正巧是美国总统选战的“高潮”。民主党候选人、现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与共和党候选人米特•罗姆尼都在忙于全国性的游说,以帮助自己攫取最大限度的支持票。为此,二人之间少不了犀利、苛刻的“嘴皮子仗”。但是,令人担忧的是,二者似乎都将中国作为捞取政治选票的主要诱饵,甚至一点也不顾忌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前景。
这里,我们有必要细细地回忆一下四年前的这个艰难过程。究竟是什么原因帮助一个黑人成功打破总统选举的潜规则,在一个白人占绝大多数的移民国家中赢取了总统宝座?是什么原因促使绝大多数国民都信奉基督新教的国家,接受一个曾经在异教徒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中,接受过启蒙教育的新总统?更是什么力量帮助奥巴马打败了强大的竞争对手?
要知道,当时奥巴马的两位对手都不简单,一位曾是美国的第一夫人,显赫的社会地位及总统夫人时代出色的政治活动能力,早已为希拉里赢下了丰厚的竞选资本;另一位则是美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越战中的被俘经历以及长期在美国共和党内和国会参议院驰骋的丰富政治经验,也足以让麦凯恩在大选中上演“狼来了”的故事。
但是,这两位传奇式的人物均被名不见经传的、且仅有一次美国国会参议院当选经历的黑人所打败,其主要的原因除了奥巴马自身优秀的教育背景和个人才华之外,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金融危机的“赐福”。
毋庸置疑,2007年的总统大选与以往选举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大选之时恰逢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美国经济也一度陷入二战以后的最大衰退。昼夜之间,美国国民最为关心的话题全部集中至了“经济复苏”这一最为重要、也是最有切身体会的敏感话题。根据许多美国媒体及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国民对于“经济”的关心程度,远远地超出了其他各个热门话题,甚至连美国人一直以来极为注重的“国家安全”、“宗教信仰”、“ 总统的道德修养”等传统考虑因素,均被置于了脑后。由此可见,是金融危机帮助了奥巴马。
诚如,婴儿从诞生至迈入社会,需要一个艰辛的过程,奥巴马政权积累应对金融危机、治理美国经济的能力与经验,同样也需要一定的历练。但是,经过近四年的时间,美国国民开始逐渐意识到“奥巴马泡沫”的现实性存在,并且担忧其会演变为比金融危机更严重的政治危机。另一方面,回顾奥巴马总统过去近四年的执政历程,医疗改革、同性恋婚姻、以及个人枪支所有权等诸多敏感的社会问题,均已引发部分美国国民对于奥巴马政权的极度不满。由此,奥巴马亟需在此次大选中,精心挑选一个自己熟悉且能完美驾驭的切入点,而中美关系也就这样不自觉地进入了总统选举的议题之中。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奥巴马总统个人在对华的经济、政治、外交等诸多方面均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奥巴马始终是美国的总统,也是一个纯粹的政治家,维护政权的稳定和政党的利益是其根本的政治任务之一。由此,内生性的客观因素决定了美国对华政策上的种种不理智。比如说,美国政府的贸易代表处经常性地在其公布的《外国贸易壁垒评估报告》中,犀利地指责中国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领域,存有大量的贸易壁垒及非公平贸易竞争措施等。
此外,作为美国国会下属的一个独立调查评审机构,美中经济安全评审委员会也屡次在其递交国会的报告书中,毫无隐讳地指出中国的崛起将对美国构成巨大威胁,助长了“中国威胁论”在美国国会的扩散。更有甚者,在美国国会内部也充斥着诸如“中国货币联盟”等这样的、对中国持有抵触情绪的议员联盟,这些联盟中的大多数议员也往往是打着“对华强硬牌”,以保证其赢得美国国内那些非理性的支持选票。
综上所述,今后中美关系的发展,仍存在着很大的变数,而且影响这一变数的主要因素仍旧来自于美国国内。无论是以总统为核心的政府也罢,还是由美国各个州的代表所构成的国会也罢,其讨论并制定对华政策始终是以美国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或者换言之,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以美国的制造业企业、金融机构等组成的各个利益集团为核心的,并在确保美国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被制定并得以实施的,这也完全符合美国人所崇尚的现实主义思想。
这里,值得提醒的是,当我们谈论中美关系,尤其是提起中美间的政治、经贸关系时,往往只重视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而忽视了政府与民间、民间与民间的交流与互动。而且,因为美国拥有特殊的、“三位一体”的政治架构,所以就赋予美国国会在对华的政治、经济及战略问题上,实质性地与政府享有几乎完全平等、甚至超越前者的重要权限。
由此,今后我们在考虑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之时,必须尽最大限度地涵盖美国国会的政策讨论与审议,因为国会才是与美国主要利益集团距离最近、关系最铁的权力机构。
最后,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诸多双边关系中较为重要的一对关系,而且,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中美关系的任何变动都会对周边及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这需要美国的有识之士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艾伯特学者陈友骏)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