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体平静的局势下,埃及进行了总统选举投票,正式结果将在29日宣布。这是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下台后举行的第一次总统选举,尽管投票日期一次次延迟,但就目前内外舆论反应,大体上认可这次选举的合法合规。埃及政局突变一年多来,埃及的政治生态演进至此,将再前行一步。
这是一次民主选举的试水,还相当初级,这也体现在各类相互矛盾而缺乏准确性的出口民调上。尽管在此前议会选举中拔得头筹的穆斯林兄弟会声称其候选人得票领先,但政治分析师仍认为情况不明,需要观察,有可能选举6月进入第二轮。
一般认为,得票领先者将在以下五名候选人中产生: 穆萨(75岁),前阿盟前秘书长;沙菲克(69岁),前总理;穆尔西(60岁),福图赫(60岁)和萨巴希(57岁)。这其中,穆萨是政坛老手,国际影响力大,代表世俗力量,他主张温和内外政策,得到华夫脱党等小的世俗党派和知识分子、中产阶级的支持;穆尔西则代表了较为激进的伊斯兰势力,获得穆兄会强力支持;福图赫是穆兄会前高级成员,代表温和伊斯兰势力,得到光明党等伊斯兰教萨拉菲派和大量虔诚教徒的支持;沙菲克代表了军人集团的利益;萨巴希则属于世俗革新派人士,得到以“广场青年”为代表的左翼青年和劳工组织的大力支持。
上述候选人的情况反照了埃及政治格局的分野。当穆巴拉克多年的强政轰然坍塌,对政权的竞逐既来自迅速勃发的政治力量,传统的势力也无意退让,在埃及迄今最大自由度的选举形势下,各方发力希冀在新的政权格局中抢占有利位置。选民的热情也十分高涨,首先因于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投票选举,而过去一年多政局的动荡更令民众急切地要求稳定和秩序的回归。
以这次选举为重要标志,埃及的政治嬗变愈行愈前,政权的非流血转换,避免了冲突的激化,但也潜含着政权不彻底更替的遗存,这使当前民众的急迫诉求与当局的施政能力与意愿之间发生矛盾。选民要秩序,要稳定,要安全,但由于民主刚刚开启,政权之争远未平定,国家机制还在艰难地咬合,和平安定仍受到冲击。选民要发展,恢复发展经济已成为埃及人最关注的问题,但国家的动荡直接影响经济,旅游业等支柱产业至今未见起效,2010年埃及经济增长速度为5.1%,去年为1.8%,预计今年增长将仅为1.5%。选民要民生,要快速改善生活和就业,但这在乏力的经济下无从谈起。穷于应付政治社会的当局无法提出并实施有力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政策计划,只能以扩大对民众的巨额食品补贴和能源补贴、动用外汇储备等手段维持经济和福利,这样权宜被动的举措只能导致财库的空虚、赤字的上升、民众生活的进一步窘迫。
这是一次基本符合定义的选举,有其积极之处,但不意味着将直接获取积极的效果。埃及未来之变必然遇到诸多难题,需要逐步的解决。
首先,政权架构恐怕很难通过这一次选举而确立。军方、世俗派、伊斯兰主义者以及前政权高官都想在未来的权力格局中取得一席之地,这其中以世俗派和伊斯兰主义者的博弈最为突出。回溯埃及历史,此前三任总统都有军方背景,穆巴拉克倒台后仍转由军方维持局面,这样一股传统的具有强力性质的力量,不会轻易离开政治核心。而在当代的埃及,如中东其他不少国家,宗教和世俗并行发展,都具有各自深厚的民意基础,未来无论哪一方力量代表出任总统,都面临协调各方政治力量的严峻课题。
这一问题将直接体现在各方后续对总统权力和宪法的角力上。目前的情况是,政权由军方实际控制,议会受到以穆兄会为代表的宗教力量的支配,未来总统的权力绝不可能如穆巴拉克时代那样集中,但总统究竟能发挥多大权限,这不由选举决定,而是取决于选举后各派博弈的力量消长。
对外而言,埃及与西方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也是新权力核心的挑战。从此前的情况看,华盛顿和布鲁塞尔更倾向于依借军方支持的领导力量,推动埃及的政治社会发展,维系开罗同美欧的关系。但如果宗教力量掌握政权,西方同埃及的关系一般要面临重整。
在中东阿拉伯地区,埃及长久就是一个重要国家,不仅埃及新政权的外交将直接影响地区局势走向,新总统的宗教或世俗性,也会影响正发生深刻变化的地区政治生态。
因此,如果将这次总统选举置于埃及的纵向历史进程和中东政局演变的大图景中,思路会更简洁清晰,这是一次实质性、阶段性、演进中的政治事件,只是中东大变中标记性的场景,而后续之纵阔、纷繁,殊难研判。(作者:夏文辉 国际问题专家)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