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导报》日前针对“福冈灭门血案”发生八年后涉案原中国留学生被判死刑一事发表社论。文章称,日方对案件终审判决,为这起案件画上了形式上的句号,但事件对在日华人形象的损害、对日本留学制度和留学环境的拷问,迄今挥之不去,发人深思。
文章摘编如下:
由原中国留学生制造的震惊中日两国的“福冈灭门血案”发生八年后,日本最高法院于2011年10月20日对目前在日服刑的三名涉案犯之一的魏巍做出终审判决,维持一、二审判决,判处死刑。2005年1月,中国法院已对两名逃回中国的凶犯做出了判决:杨宁被判处死刑、当即执行;王亮被判处无期徒刑。日方对魏巍的终审判决,为这起惊天大案画上了形式上的句号,但事件对在日华人形象的损害、对日本留学制度和留学环境的拷问,迄今挥之不去,发人深思。
血案发生八年后,最高法院对魏巍的终审判决在中日之间又勾引起旧事重提的效果。既然旧事难以回避,那么重提就是必要的。也许,“福冈灭门血案”是一起极端的小概率事件,但小概率成不了遗忘的借口。选择来日留学的的魏巍及其同伙们,也有过年轻的岁月、花样的年华,但他们究竟为自己的人生预置了怎样的现实和未来,正是通过那些无法挽回的小概率事件而透露出了真实信息。
现在回顾并反思福冈惨案的发生,可以明确几点原因。
魏巍等人出国留学,一方面脱离了在中国原有的社会关系和人际网络,变得自由无比,缺少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另一方面,他们游离于留学地的日本社会之外,也没能顺利融入在日华人和留学生社会的关系网,其结果是摆脱一切社会束缚的原子式的个人主义泛滥、极端膨胀,最终使他们走上了犯罪歧途。
日本开放留学生事业20余年,但在留学政策的完备、留学环境的完善、留学进路的完成等方面依然捉襟见肘,迄今未有重大改善。沉重的生存压力和严酷的留学竞争,压迫着意志薄弱的留学生们扭曲了心态,导致留学生群体事件时有所闻,个别化的凶恶犯罪也不绝于耳。“福冈灭门血案”就是最不幸的极端案例。
留学生群体并非阳光灿烂。当道德和廉耻已不能约束年轻人膨胀的欲望之时,那些铤而走险、以生命做赌注的敛财方式,正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在社群里蔓延。这是一种危险的流疾,其危害性超出人们的想象和社会的布控能力,对缺乏毅力和志向的新留学生构成了致命诱惑。魏巍等人成为诱惑的试验品,害人害己,以身试法。
在日落网的魏巍多次在法庭判决中表示认罪忏悔。他对被害的松本一家表示: “我犯下了罪行,让失去亲人的家庭感到悲伤和愤怒。如果能让他们感到安慰,我宁愿接受死刑”;他也对国内的父母表示:“父母亲相信我,为我备好学费,让我来日本留学,而结果如此,我辜负了父母的希望,现在只有悔恨和悲哀”。在日本监狱服刑8年,魏巍已经习得一口好日语,落笔有礼,对人生和社会都有了成熟的看法。但魏巍的所有表白最后都凝聚成一个大大的“悔”字。
青春是一条充满泥泞的道路,海外留学更是泥泞道路上布满了荆棘。时代发展了,社会开放了,海外留学依然是一次严峻的挑战,进而成为人生的考验。也许,在一个多元的社会里,过多追究多元生存方式和多元人生观念背后的道德意味,显得不合时宜。但道德判断落脚于是非对错,价值判断着眼于人生得失。从社会生活的常识出发,个人行为即使拒绝道德判断,却不能没有价值判断,哪怕是小概率事件,也概莫能外。
如果知道了短暂的、有限的获得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任何人都会在得不偿失面前断然止步,另作他选;如果了解到海外留学并非都是阳光大道、锦绣通衢,许多人可能会收起冲动,三思而后行。在生活中,价值判断的重要性从来都是存在的,可惜人们往往在失去之后才会回味忏悔,竟至连衡量、判断的机会都没有。魏巍的人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警示。
“福冈灭门血案”震动中日社会,引起了很多变化。一方面,中日警方高度重视,展开联合行动。中国驻日大使馆首次设立警务组,直接参与福冈杀人案的调查、取证等工作,推动破案工作顺利进展;另一方面,法务省入国管理局和警察厅等联手加强外国人管理、打击违法犯罪和非法就劳等,声威并举,成效渐显。事实上,赴日留学不再是想像中的“天堂”,在日外国人社会的净化、纯化和优化,也有利于新的国际化社会的形成。
最高法院发布终审判决,“福冈灭门血案”尘埃落定,但并没有终结一切。日本的留学事业仍在展开、国际化社会正在形成。如何防患于未然,不让悲剧重演,不仅仅需要法律制度,更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