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1十年改变美国人生活 公民隐私权向反恐让步 |
www.sinoca.com 2011-09-10 扬子晚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恐怖主义势力染指重要海运通道
8月底,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首次访华在国内引发不小争议,其主要原因便是中菲两国在处理南海问题上的分歧。南海问题一直是国内民众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又主要集中在主权争端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副教授徐飞彪表示,一旦你的邻居强大起来,你自然会有着本能的戒心与焦虑。中国作为崛起势头强劲的国家,给周边国家带来压力,它们做出这种本能反应是正常且符合逻辑的。然而,在这一焦点问题的背后,却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徐飞彪副教授称,由于连接马六甲海峡的南海海域拥有重要的海运通道,因此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严重的海盗活动,每年发生的海盗袭击事件数量与索马里不相上下,但由于近几年来亚丁湾海域索马里海盗的兴起与媒体的大量报道,使得与其严重程度不相上下的南海海盗问题被人们忽视了。尤其是近十年来,东南亚国家恐怖主义势力,诸如菲律宾臭名昭著的阿布沙耶夫武装、印尼极端组织伊斯兰团等不断渗透到南海海域,对沿岸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航道的通行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在关注主权争端、经济利益纠纷的同时,这片海域的安全隐患也绝对不容忽视。
恐怖袭击已经是邻国印度多年来挥之不去的困扰
2008年11月26日夜间,印度最大城市孟买陷入混乱与恐慌之中。一批批携带冲锋枪和手榴弹的武装分子出现在街头,制造了十余起恐怖袭击,造成近200人死亡,成为“9・11”后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伊斯兰组织德干圣战军随后声称对此负责。人们在悲伤的同时,也在思考:印度何时成为了恐怖活动的温床?
徐飞彪副教授分析说,恐怖袭击已经是印度多年来挥之不去的困扰。由于国内种族多元、宗教繁杂,印度独立以来一直存在着严重的恐怖主义问题,每年都有数百起袭击事件发生。
作为印度的邻国,中国是否会受到安全影响?董漫远研究员表示,印度国内的恐怖主义活动主要针对的是印度政府和社会,并未对我国构成直接威胁。但必须意识到,同印度一样身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平稳定才是发展的基础,失去安全,大国梦也就失去了意义。
然而,近年来印度想把军事势力朝南海海域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施加压力,这也是事实。作为两个崛起中的亚洲国家,中印有着共同的利益与关切,我们有理由相信印度总理辛格所说的话:“世界之大,足够容纳中印两国同时崛起。”
对“东突”恐怖组织 美国采取双重标准
“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名义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导致数以万计的平民无辜丧命,数以百万计的民众流离失所。美军屡屡不经巴基斯坦许可便在其境内一些地区进行空袭,导致大量民众伤亡。而对俄罗斯车臣共和国境内的极端组织,美国则选择性地“忽视”。对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东突”恐怖组织,美国则采取了双重标准。
这就导致一个奇怪的现象:时不时地,反恐变成服务于本国利益和意识形态的政治工具,有时甚至沦为干涉他国内政的廉价借口。正如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安德烈・亚什拉夫斯基所指出,一些被列入反恐名单的极端组织可以在地球另一个角落视为合法组织,一些遭到通缉的恐怖分子可以在另一国逍遥法外。
显然,这对全球反恐行动有百害而无一利。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都有违人类的文明与秩序、有违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步潮流,都是国际社会的公害。在反恐问题上搞双重标准,这不仅有违道义,使反恐的正义性受到质疑,无助于各国达成反恐共识,而且还会助长恐怖主义势力的嚣张气焰,最终对国际反恐事业产生负面影响。
“9・11”事件是美国之痛,也是世界之痛。展望未来,反恐道路仍然崎岖,全球反恐合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共有的准绳构建全球反恐共识不容忽视。
这十年
美国人怎么看?
几乎每个美国人都记得“9・11”那天自己在做什么,那一个瞬间,定格在美国人的集体记忆中,将一个年轻无畏的国家,转变成一个多疑而好战的反恐巨人。这种状态又反过来对美国的政治、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影响。十年过去,美国人的想法改变了吗?
永不磨灭的不安和警觉
玛丽・布朗是一个设计师兼摄影师,“9・11”那天她在曼哈顿南端的办公室工作,正好看到第二架飞机向世贸撞去。玛丽没有亲友在“9・11”中丧生,但自从“9・11”后,她每经过大桥、开车过地道、坐地铁,总会有种不安和警觉。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慢慢回归正常,但是这份警觉似乎已经成为脑海中的潜意识。“每次看到天空中飞机飞得很低,我都特别担心。”她明白各种各样的安全检查是不方便的,但是这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机场的安检可以抽查搜身;警察在纽约街头可以任意止住可疑的人,进行搜包;任何人都可以举报在公开场合被认为是可疑的人和物品……
穆斯林遭遇大范围歧视
“9・11”之后针对移民(尤其是穆斯林)的歧视性打击层出不穷。就在近日,一个穆斯林民权组织发起了一个网页“unheard voice of 911”,旨在让经历过歧视的穆斯林讲出自己的遭遇。拉比耶・萨基德(Rabia Sajid)回忆说,曾有一个人从车里向她喊叫:“滚回自己的国家去,要不然我就杀了你。”这名生活在纽约的穆斯林说,教会以及警察都建议她不要再戴穆斯林头巾,因为这样会比较安全。拉比耶后悔听从了这样的建议。为了安全,她放弃了自己的身份认知。
不便和笨拙的移民生活
黄华清是纽约酒店业协会的主席,来美已经30多年。“9・11”当天,他所工作的万豪酒店在双塔的22层,有好几名同事葬身火海。以前一些非法移民来到美国,到邮局就可申请到社会安全卡,再进一步申请工卡,就可以开始在美国的生活。可是,在“9・11”之后,社会安全卡和驾照这些在美国生活的基本身份证明,对于合法来到美国的人都变得不容易申请,让在美国的生活处处不便和笨拙。
反战母亲打算休假照顾家庭
“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不要放弃对和平的追求!”希恩(54岁,加州人,美国著名反战人士,被称为“和平母亲”或“反战母亲”。2004年 4月,她的长子、年仅24岁的美国士兵凯西在伊拉克战争中遇难。希恩因此与人合作创建了一个反战组织,开始巡回演说和示威,并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演讲。)
作为美国反战运动代言人,希恩经常去世界各地参加反战集会。最近,她刚刚结束为期13天的日本之行返回美国。近年来,希恩把越来越多的时间用来陪伴自己的家人。目前,她和子女同住在加州。希恩说,她的女儿即将生产,预产期恰好是9月11日,因此她打算休假在家照顾女儿和即将出世的外孙(女)。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