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震后百日纪:日本式断链和恢复 那些沉重记忆 |
www.sinoca.com 2011-06-28 中国新闻周刊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志愿者救灾已经写入基本法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时,共计有130万志愿者进出灾区,极大促进了日本NGO及志愿者活动的发展,由此1995年在日本被称为志愿者元年。
与政府迟缓的救灾行动和僵硬的应对政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年,自卫队是在3天后才进入灾区救援,而大批志愿者在地震发生后迅速进入灾区,平均每天活动人数高达2万人。因此,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比政府和军队更可靠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有丰富救援经验的救灾志愿组织。
阪神大地震时,大批志愿者密集涌入灾区,缺乏组织和协调者,在避难所,公园,政府机关附近的空地上,到处都是志愿组织大大小小的帐篷。周围建筑物的墙上,贴满了各种手写的告示,有的写着“在某某处可以洗澡”“有缺婴儿用品的请打声招呼”,还有的写着“帮您搬东西”“帮您照顾您的宠物”“免费帮您收拾房间”等。
那时为了协调志愿者的工作,临时成立了摩托队,每天穿大街走小巷,搜集各种信息,然后集中到联合会总部,彻夜整理。第二天一早,什么地方需要几名志愿者做什么的单子就会贴满墙壁。赶来的志愿者只要把自己的名字和参加类似活动的次数写在粘性纸条上,贴到看中的单子上即可。单子上要求的人数满员后,联合会工作人员就召集报了名的志愿者开一个简单的会,由参加活动次数多的志愿者作骨干,派往现场。
在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的支持志愿领域成长的政策,志愿者相关的法规也随之出台。志愿者的救灾活动被写入日本《灾害对策基本法》中,法律中明确写明灾难发生后,灾区该如何接纳各种志愿组织,以及其相应的工作职责。这些都在过去16年中数次大大小小的灾难中被数次实践。
本次“3・11”大地震发生第二天,日本政府就在东京成立“震灾志愿者合作室”,这是政府的一个窗口。各个行政机关的工作、与相关国际组织的联系、对外信息的发布等,都由这个窗口负责。同天,宫城县的志愿者中心就已经启动,开始收集受灾情况。
地震后第5天,宫城县内最大规模的石卷志愿者中心也建立了起来。石卷市社会福祉协会和石卷灾害复兴支援协议会是志愿者中心的牵头人,他们负责听取来自灾民的救援要求,并由他们负责出面协调志愿者和自卫队消防队警察之间的救援分工。
首相辅佐官日本众议院议员什元清美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这是日本政府首次设立志愿者担当大臣,这本身就说明了国家对这一个领域的肯定。而在她看来,自己的工作是把来自志愿者那里的各种需求,该如何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反映。
地震发生后的这3个月,什元清美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灾区的志愿者活动中来。为此,她奔波于各个志愿者中心之间,听取志愿者们的需求。还以政府的身份,为志愿者们争取到新干线的折扣票,免费的高速通行证。
“我们强调的是政府与志愿者之间的合作,而不是让志愿者为政府打工。” 什元清美说。
目前,日本东北灾区的志愿者中心,岩手县有20个,宫城县有13个,福岛县有30个。截至地震后百日,仅宫城县就有20万志愿者的活动记录。
如日本财团这样的NGO、NPO组织也在地震后迅速行动起来。日本财团在3月份就已经向有家人去世的灾民现场发放了一人5万日元的救济金,向因为海啸而毁损严重的渔民们,提供最高1亿日元的15年无息贷款。这些都是政府打算去做,却因为要在国会批准预算,出台复兴法,而迟迟无法做到的。
“作为非政府组织就是要行动比政府快,带给政府压力,从而促使相关政策早日出台。”日本财团会长川阳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地震刚发生时,因为通讯交通处于中断的混乱状态,日本财团还帮助石卷市建立临时广播站,播出每天重要的救灾信息,告诉灾民到哪里去领食物,去哪里领救济金。而当广播站建立起来,却发现灾民手里没有收音机,日本财团又火速从中国购买了3万台收音机,发到灾民手中。
“政府负责给灾民盖简易住宅,送食品生活用品等维持基本生活,而非政府组织要做的是细化各种救援的层面,比如给女性准备卫生用品,给孩子准备学习用品,给老年人准备药品。”川阳平说,“政府的灾后重建始终有结束的一天,而对于我们来说,这正是我们永久的事业。” ★
从“中国+1”到“日本+1”
与以往不同,今后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新投资项目,将会从低端领域向高端领域集中
东日本大地震及随之而来的海啸核泄漏问题,对日本东北地区为主的基础设施和工厂造成了巨大损失。部分零配件制造商被迫停产甚至歇业,这直接导致了汽车及电子产业为中心的产业供应链的断裂。此次影响,不仅局限于日本国内,甚至波及海外,包括以“世界工厂”闻名的中国。
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国,特别是在零配件和原材料方面,中国对日本的依赖性极大。受日本大地震影响,4月份日本对华出口同比减少了6.8%,其中原料产品同比减少10.9%,电机机械同比减少11%,运输机械则发生大幅度下滑,同比减少40.5% (以上数据均出自日本海关统计,以日元计算)。由此,一些在中国的日资企业也不得不进行减产。
虽然中国在短期之内受到的是日本大地震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日本企业为分散风险正在加快将工厂向海外转移的速度,中国有望成为投资首选。
以往,很多日本企业因为担忧一直不稳定的中日关系,为了减少风险,在投资中国的同时,往往还对其他国家也进行一定规模的投资,这就是 “中国+1”的战略。
但是,通过本次地震,日本人开始意识到生产设备集中于日本国内,也存在着相同甚至更大的风险。再加上核电站停止发电等带来的供电不足,部分企业开始摸索“日本+1”战略。
2011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开展了“关于恢复振兴东日本大地震后的产业供应链以及产业空洞化实际情况的紧急问卷调查”,对于“考虑到地震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性影响,今后是否有可能加速产业供应链的海外转移”的提问,回答有可能的企业占69%。
对日本企业来说,中国虽然存在许多问题,但仍是最为理想的投资对象国。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在大地震发生前所做的“日本制造业企业海外事业发展动向――2010年度海外直接投资调查”结果显示,在“开展中期(今后3年左右)事业最为理想的国家或地区”(复选)提问中,中国的得票率为77.3%,比上一年度还要高出3.8%。
这项调查中还显示出不少对华投资问题,如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够透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等。此外,2010年9月发生的钓鱼岛事件导致中日关系恶化,使参与问卷调查的企业中,有43.8%认为风险分散非常重要。
然而,在 “当地市场的未来发展潜力”“廉价劳动力”“作为组装厂商的供应基地”“廉价的零配件和原材料”等方面,中国获得了好评。经历了大地震,日本企业出于恢复产业供应链和分散风险的考虑,认为工业基础稳固,且距离日本近物流成本低的中国,较其他竞争对手更具魅力。
与以往不同,今后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新投资项目,将会从低端领域向高端领域集中。为此,中国也正在把握此次可推进产业升级的良机,纷纷吸引日企投资。 ★
本组文章在采访中得到了川和平财团川日中友好基金的协助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