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隐藏摄影机的记录:大师45分钟只赚7.17美元
路人匆匆而过,却不肯花1秒钟来听约夏・贝尔的演奏
陈荣生 何来 编译
2007年一个寒冷的上午,在华盛顿特区朗方广场地铁站里,一位男子用一把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共演奏了45分钟。他前面的地上,放着一顶口子朝上的帽子。
显然,这是一位街头卖艺人。
没有人知道,这位在地铁里卖艺的小提琴手,是约夏・贝尔,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演奏的是一首世上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
在约夏・贝尔演奏的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
大约3分钟之后,一位显然是有音乐修养的中年男子,他知道演奏者是一位音乐家,放慢了脚步,甚至停了几秒钟听了一下,然后急匆匆地继续赶路了。
大约4分钟之后,约夏・贝尔收到了他的第一块美元。一位女士把这块钱丢到帽子里,她没有停留,继续往前走。
6分钟时,一位小伙子倚靠在墙上倾听他演奏,然后看看手表,就又开始往前走。
10分钟时,一位3岁的小男孩停了下来,但他妈妈使劲拉扯着他匆匆忙忙地离去。小男孩停下来又看了一眼小提琴手,但他妈妈使劲地推他,小男孩只好继续往前走,但不停地回头看。其他几个小孩子也是这样,但他们的父母全都硬拉着自己的孩子快速离开。
到了45分钟时,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大约有20人给了钱就继续以平常的步伐离开。约夏・贝尔总共收到了32美元。
要知道,两天前,约夏・贝尔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门票售罄,而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那些乐曲,平均得花200美元。
其实,约夏・贝尔在地铁里的演奏,是《华盛顿邮报》主办的关于感知、品味和人的优先选择的社会实验的一部分。
【试验目的】
精心策划这样一个试验,《华盛顿邮报》针对的问题是:
一、在平凡的地方、不方便的时刻,我们能够感知到美吗?
二、如果能够感知到的话,我们会停下来欣赏吗?
三、我们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认可天才吗?
【实验预期】
在实验前的准备阶段,《华盛顿邮报》的编辑们紧张地聚在一起讨论:“如果围观者众多,该怎么办?”
根据华盛顿地区的人口以及约夏・贝尔的知名度,很容易做出如下逻辑推导:一定会有不少人认出他来并停留观看,随着人越来越多,其他不明就里的人也会暂停脚步“看这些家伙在看什么”,进而在交通尖峰时间引起出入口堵塞,被赌的人爆发脾气,通知国民警卫队前来……接着催泪瓦斯、塑料子弹等等齐上……像暴动一样,说有多恐怖就有多恐怖。
实验开始前,作者走访了美国国家交响乐团指挥史拉特金(Leonard Slatkin),询问他对实验结果的预期。他说:“即使没被认出来,而被当成一般街头艺人―――但是因为他真的够好,所以我不认为人们不会注意到他。”
史拉特金推测,在1000人里,至少有30―40人能够辨别音乐的好坏;75―100人将停下脚步,花点时间聆听;最后,约夏・贝尔应该至少有150美元的收入。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