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的一天,东北抗日联军一支“三十几人的骑兵小分队”,在一名刚满二十五岁的抗联将领的率领下,进驻宝清县二甲村(曾叫青山堡村,现为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青原镇永红村),住在村中的赵家大院。
部队休整一天且征缴给养之后,第二天中午午饭后就准备开拔。这个村庄到日伪军有重兵的宝清县县城很近,抗联的部队不能久留的。
但是就在准备出发前,日伪军突袭了二甲村――“刚吃过中午饭,桌上的碗筷还没来得及收拾干净,恰在此时,村东面响起了两声清脆的枪声,接着便枪声大作”。
响成一片的枪声之中,二甲村赵家大院的人们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带队的那名二十五岁的抗联将领,“在屋子里,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坐在炕上边喝着茶水边指挥。好像根本没有发生什么事似的”。
根据这几句描述,一个有“大将风度”的青年形象,已是呼之欲出……
战斗中,抗联的小分队利用有利的地形和院落,与五六十名日伪军对峙到傍晚,就趁着天黑在群众的协助下,到院墙上扒开豁口,利用夜色的掩护,带着赵家绝大部分家人和雇工等成功突围而去。抗联突出包围之后,日伪军仍盲目封锁住赵家大院的门,“只偶尔放冷枪来试探一下,他们还未摸清抗联的动向,不敢冒然往大院里闯”,一直到第二天的拂晓才敢于进院。
而关于这个抗联将领和他带的队伍,二甲村赵家大院的人还有这样的回忆:
“个头不很高,长得很英俊,穿着很朴素”;
“头脑非常精明,眼睛看啥事看得也准”;
“队伍纪律非常严明,不许进女眷住处,不许与妇女说笑,不许向百姓索要东西”。
这一名刚满二十五岁的抗联将领,名叫金日成。
(上述记载见《宝清文史资料》第七辑,赵成丽《记金日成在二甲的一次战斗》)
笔者收集有几份日本关东军关于东北抗联分布情况的报告:1939年1月《满洲国内匪分布要图》,1941年3、4、5、6月《共产军事态图》。
金日成这一个姓名,一直坚持在这几幅图的几乎同一片区域――
1938年1月
1941年3月
1941年4月
1941年5月
1941年6月
即使韩国人也不敢否认“金日成”这一个姓名,是属于“传说中的朝鲜英雄”……
但关于“金日成”这个姓名和身份的谣言却一直甚嚣尘上。实际上,金日成曾任“中共东北党委员会副书记”――中共东北党委员会,“东北党组织同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全东北党组织的临时最高领导机关”。于是,其身份不可能有问题。
《周保中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73页:
1987年的出版物,已明文记载了金日成被选举为副书记
国内各种抗联史,于金日成的战斗经历也是多有描述。而根据新发现的史料,金日成的战绩,也有至今几乎不为人知的部分。
萨苏兄于日本新发现的1948年版的《满洲帝国警察实态》,记录有金日成的一次著名战斗的情况――
第二份文献中记载了1940年杨靖宇牺牲后,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所部对日军发动报复性攻击的战斗,3月25日,金日成等指挥的抗联部队在大马鹿沟包围了间岛省警政长前田武市率领的日军警混合讨伐队,击溃日军并包围前田所部,前田在要求谈判不成后自杀,所部“全灭”,记录中标明姓名的阵亡人员就包括间岛省警正山下精等56名(包括伪满即中国籍警察2名)。
金日成突袭大马鹿沟的资料也比较丰富,目前在档案中至少找到六处,包括战后伪警察讽刺日本人结果差点引发斗殴的内容,而其被击毙的指挥官确认是间岛省警政长,而不是县的,此战还有另一个省高级警官被击毙,而且确认五十六人的阵亡名单只是警方,军方还有一个部队参战,从总共被缴枪一百支以上(日方承认数字)判断,关东军的伤亡也应该在数十人。
这确实是一次著名的战斗(发生地“大马鹿沟”,今在吉林省延边州的和龙林业局长虹林场一带),各种关于抗联军史的书籍,都会有专门的提及。
《金日成回忆录:与世纪同行》中有《“前田讨伐队”的下场》这一个章节,记载了前田武市率领的讨伐队被金日成率领的部队消灭的情况。朝鲜还为这一次战斗发行过邮票。
但是,金日成不知道战果中有一个间岛省的警政长,他认为“前田只不过是和龙县‘警察讨伐队’的一个中队长”。
把讨论的主题限定于东北抗联的斗争,那这些史料足以展示一个事实,身份没有问题的金日成,是不折不扣的抗联英雄将领。(作者:春秋的老胡)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