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希腊之后,爱尔兰政府21日正式请求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救助,成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第二个牺牲品。从希腊到爱尔兰,两者成因迥异,结局相同,个中详情,耐人深思。
如果说希腊最终陷入债务危机与其多年来经济缺乏竞争力有关,那么简单地认为爱尔兰也是如此实在冤枉。
过去十几年里,爱尔兰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成就,创下了连续高速增长的奇迹。从1996年到2007年,爱尔兰平均年经济增长率达到了7.2%,由此赢得了“凯尔特之虎”的美誉。经过多年的发展,按照居民人均GDP计算,爱尔兰一跃成为欧盟第二富庶的国家,仅次于卢森堡。
客观地讲,爱尔兰的经济繁荣并非只是空架子。自20世纪中期以来,爱尔兰政府就相当注重高新技术发展,推行科技兴国战略,从而奠定了爱尔兰企业在医药化工和信息通信等领域的竞争实力。无论是出口,还是吸引外来投资,爱尔兰也都表现抢眼,由此促成了经济腾飞。
如果说希腊陷入危机是因为多年来疏于巩固财政,大手大脚花惯了,那么爱尔兰也绝非希腊的“翻版”。
从欧盟统计局有统计记录的1995年算起,在截至2007年的13年间,爱尔兰没有一年预算赤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3%,即欧盟财政纪律划定的上限。实际上,爱尔兰在这13年中仅3年出现财政赤字,在欧元区成员国中属于严守财政纪律的“标兵”。
从当初的“凯尔特之虎”沦落为今天的“病猫”,爱尔兰的大起大落简而言之,都是房子惹的祸。
在爱尔兰十几年经济繁荣的背后,一直潜藏着隐患,那就是房地产泡沫的不断积累,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房价一路飙升。从1995年到2007年,爱尔兰房价平均上涨了3到4倍,房价相对家庭年收入的系数也从4增长到10。爱尔兰房价之高甚至一度创下了经合组织所有成员之最。
从1996年到2006年的10年间,爱尔兰房地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翻了一番,从5%提高到10%。2007年,爱尔兰房地产业从业人数所占比重也比1993年时翻了一倍,达到13.3%。房地产业逐渐成为爱尔兰经济的命脉和重要增长动力。
经济发展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本是自然,基于需求增长的房价上升更是经济规律的必然,但是问题在于银行过度宽松的房贷条件和政府多年来失察,致使房地产市场杠杆偏高,投资过度,房价虚高,泡沫不断累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房地产市场骤然萎缩,依靠信贷支撑的房贷体系出现大笔坏账,金融体系岌岌可危。由于大量新建和在建的房屋被闲置,爱尔兰甚至出现了多处“鬼镇”。
为了维护金融稳定,爱尔兰政府不得不耗费巨资救助本国银行,把银行的问题“一肩挑”,从而导致财政不堪重负。据爱尔兰政府9月底公布的数字,救助本国五大银行最多可能需要500亿欧元,爱尔兰今年的财政赤字将猛增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2%,史上罕见,由此掀开了债务危机的序幕。房地产业绑架了银行,银行又绑架了政府,这就是爱尔兰陷入主权债务危机背后的简单逻辑。
希腊也好,爱尔兰也罢,陷入债务危机的诱因不同,却都是因债务而起,前者是政府大把花钱引发公共债务,后者是银行大胆放贷导致坏账成堆,但最终都将由国家托底,进而演化为主权债务危机。
两个案例再次警醒人们,在后危机时代的风险环境下,任何超越其实体经济承受能力的消费与投资都可能转化为“债务炸弹”,未雨绸缪地调节资产负债表,维持稳健的负债水平将是何等重要。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