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高官绕着中国跑 拉拢周边国家结盟抗衡北京 |
www.sinoca.com 2010-11-01 文汇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在同一艘船上的人必须以和平方式才能共同过河,这则中国成语在今天将继续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2009年2月,刚刚就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弹着「同舟共济」的高调首访亚洲,并将其首次外交演出的压轴剧目放在了中国,凸显奥巴马新政府对美中关系的重视。
然而,时隔一年,美国突然「拉下脸来」,在汇率、贸易、军售、主权等诸多问题上频繁挑战中国核心利益,致使美中关系呈现出日趋复杂的局面。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希拉里10月27日开始的亚太六国之行,也不再如一年前那样「和风细雨」。美国媒体近日报道称,希拉里的第六次亚洲之旅,以及奥巴马11月份对亚洲四国的访问,都是为了拉拢中国周边国家以达到「制华」的目的。对此,中国专家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表示,中国需要拿出一定的耐心和气量来应对一个霸道的美国。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10月22日宣布,希拉里将于10月27日到11月8日访问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此次为期约两周的访问,重点是越南。
10月30日,希拉里将正式代表美国首次出席在河内举行的东亚峰会,以便为明年奥巴马总统亲自出席这一地区峰会铺路。美国国务院负责亚洲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表示,此次亚太之行显示了奥巴马政府在战略、政治、多边、经济和贸易等一系列议题上参与亚洲事务的努力。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自2009年11月奥巴马在日本发表「重返亚洲」的主题演讲后,美国的亚洲外交工作正在逐步推进。希拉里此次出席东亚峰会,是对「重返亚洲」战略的又一次行动宣示。
「美国要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亚太地区事务,美国必须扮演主导者的角色。所谓主导者,一是要当仲裁者,二是要立规矩。」
沈丁立认为,美国很可能会在峰会上继续「长袖善舞」,在南海问题上挑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矛盾,制造中国周边不稳的态势,以达到在亚太地区孤立中国的目的。
奥巴马将于11月初对印度、印尼、日本、韩国的访问,也被赋予「针对中国」的意义。
英国《卫报》分析说,尽管美国方面宣称这一行程并非是要故意忽略中国(奥巴马已经访问过中国一次,对印尼的访问却一拖再拖),但这种解释无法让所有人信服。
看看这四个国家,几乎全都在国防安全上同美国有着紧密的联系。日本和韩国自不必说。印度同美国的国防合作不断升温,美国同印尼的军事关系也在逐步加强。
「美国政府正在改变一贯的对华策略,从以往的一对一的双边对话,转变为拉拢一系列的盟友集体向中国施压。」美国《纽约时报》10月25日的一篇文章概括了奥巴马政府最近一段时间频频祭出的「联盟」大旗。
《纽约时报》称,除了「复兴」冷战时期盟友日本、韩国的关系外,美国还试图把「联盟阵线」拉大,在亚洲其他地区增强存在感。
英国《金融时报》26日报道称,在亚洲对一个更为自信的中国日益焦虑之际,美国正推动印度作为亚洲领先的民主国家和最大经济体之一,在该地区发挥更大作用。
一名美国高官表示,「在南亚区域以外的贸易、政治和安全合作方面,印度应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印美之间不断升温的防务交流,似乎也印证了美国拉拢印度的用意。9月底,一个印度高级军官代表团前往美国海军在日本冲绳的基地,参加了代号为「响尾蛇」的两栖军事演习。
10月份,印度还会派出一个约200人左右的队伍前往美国阿拉斯加,参加一个旅级规模对抗的军事演习。
除此之外,印美之间的军火贸易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据印度媒体报道,美国和印度近期将会签署一系列军售合同。除了斥资1.7亿美元购买「捕鲸叉」-2型反舰导弹之外,印度还将花费35亿美元购买10架C-17「环球霸王」运输机。
这两份协议预计将在11月份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印度期间签署。另外,印美两国还正在就一份价值3.75亿美元的用于反装甲作战的新式传感器引爆武器的军售合同进行磋商,预计也将于近期达成一致。
在经贸方面,美国试图拉拢欧洲国家和新兴国家,联合施压逼迫人民币升值。
美国先是在10月23日举行的20国(G20)集团财长会议召开前夕,以人为划分阵营的方法,将「汇价不合理」的中国从新兴国家中分化出去;继而又试图在财长会议公报中写入「对各国外贸盈余设上限」的提议,以便让各国将枪口一致对准中国的贸易顺差。
然而,美国的这两项图谋都以失败告终。不仅印度及俄罗斯等新兴国家反对,连七国集团(G7)两大成员──德国和日本亦开腔说不。
四处拉帮结派、不断制造麻烦的美国,同原先高喊「G2」(哈佛大学经济史教授尼尔・弗格森提出的「中美国」概念──编者注)的美国,彷佛判若两人。
是什么让美国转变态度,频频展现出与中国对抗的强硬姿态呢?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主任杰弗里・巴德指出,中国的崛起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尤为瞩目,由此使外界判定「美国正在衰退而中国正在崛起」。
然而,美国政府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现状,因此决定「通过复兴美国的领导地位来打消外界的这个想法」。
《纽约时报》认为,美国国内的政治需要也是导致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趋于强硬的原因。在全美经济状况仍然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中国已经成为白宫转移压力的目标。
美国《华盛顿时报》甚至认为,美国政界的对华认知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随着美中两国在对伊朗制裁、朝鲜核问题、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相互较量的展开。
奥巴马的决策圈内,主张「不要刺激中国」的「磕头派」正在逐渐失去对华政策的主导权,取而代之的是对「拒绝与美国合作」的中国「深感失望」的「失望派」。
「说到底,美国四处拉拢盟友对华施压,是一种战略焦虑的表现。问题堆积如山的美国,面对一个活力四射、雄心勃勃的中国,那种纠结不安、敏感多疑的心理可想而知。
但以美国现在所面临的困局,想要把所有资源都投入与中国的竞争,搞零和博弈,似乎又不太现实。所以,美国只好发动盟友力量,通过软遏制的手段来达到消耗中国的目的。」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美国政治研究室主任倪峰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
尽管美国牵制施压中国的势头当前很猛,但专家普遍认为,这并不代表美国的对华战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香港中评社近日的一篇文章指出,中美关系当前的微妙格局,其实是源于两国在相互认知上的一种「囚徒困境」:对于独霸全球日趋力不从心的美国来说,在不得不与中国合作沟通的同时,仍然心存疑虑和不安,于是对华政策的具体实施很容易在「合作」与「对抗」之间左右摇摆;正是由于美国的这种左右摇摆,使得中国在对美政策的具体执行中也同样容易陷入「交流中防范」、「对话中攻击」的复杂状态之中。
倪峰认为,既然美国难下决心与中国战略对撞,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都会控制在给中国「添麻烦」的范围里,但同时仍然寻求与中国合作的可能。
对此,中国必须培养耐心和气量,同样以「两手政策」来应对美国的两面性。「美国可以打太极,中国同样可以玩儿,而且应该玩儿得比美国好。
因为从地理位置上说,中国在亚洲的地缘优势比美国要强,美国的资源投送能力也不如中国。所以中国要有这个自信,破解美国的合纵外交。」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