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南人纠结看待涉华史 历史剧太中国化遭禁(图) |
www.sinoca.com 2010-10-18 国际先驱导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由于受中国的影响,越南古代帝王也采用“龙”作为皇权的图腾。图为10月5日,在河内的古代皇城前,一名越南学生身配古代皇帝的服饰留影。法新社
历史剧因“太中国化”遭禁播
越南官方禁播的一个明显意图是:这些地区的最终归属将受到历史关系的影响,或者说拥有历史话语权的一方,更有可能拥有现实话语权
小时候生活中越边境上,在听一些古稀老人讲故事时,我经常听到“小朝”、“大朝”的称谓。后来长大了一些,才明白老人们说的其实是“小朝庭”和“大朝庭”,前者指越南的首都,后者指中国的首都。在那些如今已故老人的历史概念里,越南和中国那时“虽然各有各的皇帝,但是两个地方的人来往、迁居都很自由,没有什么国家限制。直到法国人来到越南后,才正式立碑与中国分界”。
种种传说和现实其实都在证明着着中国与越南之间那些曾经不可否认的历史关系――不过,这样的历史对于中国人似乎比较坦然,而对于越南人而言却并不轻松。
进入2010年10月,本是越南首都河内建城1000周年纪念,当地政府大力筹备了各项热闹的庆祝活动,但是据法新社报道,越南国家电视台原计划播出的“助兴”历史电视连续剧《李公蕴:到升龙城之路》被意外取消,理由是“中国因素太重”,越南政府的心态和举动再度引发了外界对中越历史关系的关注。
合拍历史剧埋下“祸根”
2010年1月9日,由中越合拍的历史古装剧《李公蕴:到升龙城之路》在中国浙江省著名横店影视城开机,同年4月顺利完成拍摄工作,中越两国媒体都曾对此进行了广泛报道,有中国媒体表示“这部电视剧的开拍,使中越的文化交流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该剧为斥资530万美元的大成本制作,大部分场景均在中国国内取景拍摄,为越南首部10集以上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
越方执行导演谢辉强表示,该剧为一部史诗般的越南剧作,是为了给纪念河内建都1000周年的活动献礼,将深入刻画越南太祖皇帝的成长历程。其在越南国内筹备时,经过重重筛选,最后确定由众多越南一线演员担任主演。
有关这段历史的简单解释是,公元10世纪末,十二个分封在大越各地的封建领主割据称雄,相互厮杀。乱世之中,放牛娃出身的丁部领一举扫平了“十二使君之乱”,定都华闾,建立了大瞿越国,然而,由于他晚年的一场内乱,时任十道将军的黎桓登上了皇位。但在其太子黎钺继位后又发生了兄弟残杀的惨剧。在国家危亡的时刻,李公蕴登上了皇位开创了李朝,并在公元1010年把首都迁到了升龙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内。
谢辉强表示,本剧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刻画了李公蕴这位为越南民族独立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民族英雄。由于越南国内对于此类作品制作设备不足,剧组最后决定赴中国借景、借道具拍摄,却由此埋下“祸根”。
为了真实再现古代越南的生活原貌,该剧主创人员在场景、服装等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力求精益求精,把横店场景“越南化”。由于气候问题,越南演员们在中国可谓吃尽苦头,由于横店当时正值寒冬时期,但为了符合历史情景,这些演员只能穿着单薄的戏服拍摄。
而在该剧完成后,许多“与中国历史电影相近的场景”、“与中国古代相近的服饰”引起了越南政府影视审查当局的警惕,开始仅要求删除片中与中国历史电影相近的场景,“以免失去越南历史感,引起外界误会”,后来更改变决定不准播出。越南影视管理部副部长黎玉明公开表示,由于该电视剧取景问题引发争议,所以不适宜在河内千年纪念时播出。
也有越南人认为《李公蕴:到升龙城之路》“是一部说着越南语的中国片”,“越南太祖皇帝的服饰看起来更像是中国皇帝,没有在细节上体现出越南特点”。更有观点道出了“弦外之音”,除了许多越南人认为越南被中国占领长达千年,很多越南人还对上个世纪末的中越边境战争记忆犹新,加上中越之间有关南中国海的主权争议,也增加了越南人对中国的敌意。所以,该电视剧被禁播只是一种表象,其中深藏玄机。
纠缠不清的历史关联
由于中国和越南对以往历史关系的认识不同,造成双方对这段历史坦然与纠结之分。
公元前四世纪,生活在红河流域中下游的早期越南民族逐步形成了一些部落联盟,但从公元前111年起,越南开始处于中国封建王朝的管辖之下,当时越南称为“交趾”、“安南”。到公元968年,其中的丁部落建立了“大瞿越国”,虽然摆脱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成为自主的国家,但其后仍然与中国保持“藩属”关系。
中国唐朝著名诗人王勃曾经去看望在交趾(越南河内西北)做官的父亲,途经南昌时刚好赶上都督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写就《滕王阁序》。现如今,如果在越南全境细心游历,仍然能够在许多古建筑上看到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痕迹,显示出越南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巨大影响,尤其在李太祖花园、文庙-国子监、升龙皇城等区域更为明显。越南还有着与中国相同的春节、中秋、端午等国家传统节日,许多地方至今仍然习惯贴汉字春联,用汉字书写中医药方,甚至使用汉字墓碑。
不过,越南国内也一直有这样的观点:虽然历史上一些时期与中国保持着“藩属”关系,但那时的越南已经是事实上的独立国家了。尤其在中国的元、明代时期,越南人曾经击败了来自北方的中国军队,由此在其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抗元”、“抗明”和“抗中”的英雄故事。
1802年,越南的阮氏政权通过战争完成了全国的统一,1804年定国号为“越南”,其请求清王朝获得新的册封和承认,继续与中国保持“藩属”关系,双方的军、民都处于一种“协同互用”的情况,很难分彼此。直到1858年,法国殖民者侵略越南,并于1884年强迫阮氏王朝签订了《顺化条约》,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次年,中国清政府和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彻底结束了与越南的“藩属”关系。与此同时,法国传教士为本来采用汉字的越南,设计了一套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就是现在越南人称呼为“国语”的拉丁化越南文字。
越南在经历了抗法、抗日及南北统一等战争后,终于在1975年5月1日形成统一的越南。1976年7月2日,越南正式定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即现在的越南,首都河内。需要指出的是,越南反对殖民统治、独立建国的行为一直得到了中国方面的同情和支持。虽然中越两国也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再度发生过10年的交恶,但仅限于边境地区,尤其中国一再表示没有侵占越南的念头。
不过,民族自尊心强烈的越南人对于两国历史关系的记载和认识与中国人却是不一样的,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及接受中国文化并不代表他们愿意坦然面对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去中国化”保现实利益
作为越南首都和北方最大的城市,河内的传统建筑带有古代中国和近代殖民色彩明显两大特点,分别显示和证明着这座城市所经历的不平凡历史。有越南历史学家表示,“今天的河内是一个殖民地都市的遗产,升龙1000周年的烙印主要印在非物质价值上”。
在2010年10月2日至4日举行的“升龙河内大典”活动中,“升龙河内――英雄传统历史城市”、“升龙河内――文献首都”、“升龙河内――为和平的城市”、“河内――融入和发展的城市”和“河内――全国的心脏”等主题都得到了展示,同时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总干事向河内市授予了升龙皇城中心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年河内千年大庆中,越南的媒体在系列报道中都刻意回避“中国因素”。
事实上,在早期越南学校的历史教材里,中国人的面目一直被描述成“侵略者”,越南人希望通过这样的爱国教育来提升、团结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曾经,越南人甚至对旧时越南作家使用汉字书写的文学作品也抗拒、不承认,后期才渐渐有所改观,逐步承认其也是越南人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在现实中,越南人与中国人对于有关历史问题往往各执一辞,这些复杂的因素里不但包括文化、感情、尊严,更涉及现实利益的竞争。一方面,中国人对于过去与越南的关系始终直言不讳;另一方面,越南人却强调曾经在历史上受到中国的欺压、统治。这样的分歧在双方的一些历史学者研究里冲突更为明显,越南人尤其热衷不断例举自己历史上的各种“抗中英雄”,以及仍然有迹可寻的各种“抗中纪念碑(亭)”。
深层次的一个问题是,越南方面一直更担心的是与中国在海洋上的利益争端。进入21世纪以来,东南亚地区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随着越南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尤其同美国的关系日益升温,越南同中国的关系却变得更加微妙起来,双方在海洋争端突显。
中越两国政府就此进行了多轮谈判和协商,使陆地边界勘界和北部湾的划界问题得到了很好的处理,完成了应有的程序。现在中越之间只存在一个问题:南中国海地区,其主要包括西沙和南沙两大区域,尤其中国和越南都宣称对西沙群岛拥有主权。
之所以中国一直对南海问题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态度,正是针对现实情况而选择的务实态度。对于越南强调的西沙问题,目前中国在有关双方海上谈判机制上并不接受其为内容;而更复杂的是南沙问题,因为其涉及包括越南在内的五国六方(含中国台湾地区),历史和利益关系更加复杂。
由此,从历史古装剧《李公蕴:到升龙城之路》被越南官方禁播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意图:这些地区的最终归属将受到历史关系的影响,或者说拥有历史话语权的一方,更有可能拥有现实话语权。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