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尊严与创新:美国梦还是全世界人共有的梦吗? |
www.sinoca.com 2010-07-15 薛斐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美国,这个国家仍然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有人说,中国很快会赶上美国。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要看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去看。从国家实力的角度去看,也许是对的。从个人生活方式和创新活力的角度去看,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差距恐怕比许多中国人所想象的要大很多。我觉得,人的尊严和创新活力是密切相关的。
记得曾经有老专家、教授跟我讨论过尊严跟创新的关系。其实,当时我们是在讨论台湾人的创意对于华人世界的贡献。我认为,台湾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限制比较少,整体收入比较高,所以创意比较活跃。但是,这位老教授认为,人在条件比较艰苦的环境中更会激发创新活力,也许他比较相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吧!但我认为,人只有在尊严、轻松的氛围中才会有更多的创新。也许,两种处境都会激发创新,但创新的成果一定有所不同。革命性的创新、破坏性的创新,和继承性的、创造性的创新,两种机制应该是不同的。磁石般的吸引力和山洪暴发般的破坏力,都是一种能量,效果是不同的。
在来看美国,这个国家对全球人才的磁石效应,有许多事情可以佐证。就拿最近的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间谍案来说,我注意到,在美国的俄罗斯间谍是俄罗斯人,这不奇怪,但在俄罗斯为美国做间谍的也是俄罗斯人,这就说明美国吸引人才的魔力了。
“努力读书、努力工作,你就有机会,你就会成功,这就是美国梦(American Dream)。”“美国梦”,其实是说,这种生活在美国是真实的,是其他国家人的梦。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在我们中国人心里,也有这样的美国梦吗?
7月10下午,在龙应台文化基金会的“台北沙龙(Taipei Salon)”系列活动上,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长司徒文做了主题为“以矛攻盾的美国(The Paradox ofAmerica)”的演讲,探讨美国来自南辕北辙不同移民背景、不同文化族群的3亿人口,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的国家。在这次演讲中,他对“美国梦”做了上述诠释。
我本来是要去听这场演讲的,但临时回北京一趟,刚好错过了。回到台北就立刻找新闻报道资料,希望把这个对中国大陆、台湾和世界许多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有研究的职业外交官的演讲当作一面镜子,反射一下我们自己。
司徒文拥有英国文学博士学位,但从事外交工作长达30余年,曾派驻巴基斯坦、黎巴嫩、南韩及澳洲,并曾两度派驻北京的美国大使馆。
司徒文父亲为爱尔兰和意大利后裔,母亲为亚美尼亚人。他的家族是美国族群融合的缩影。祖父是银行副总裁,遇上19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家道中落,父亲连中学都无法毕业。这样的成长环境,司徒文却靠自己拿到博士,成为职业外交官。以他自己的经历为实例,他说:“这就是美国”。
司徒文认为,多元性社会、个人自主性以及公平的竞争机会,是让美国得以成功、且持续吸引世界各地优秀人才的三项特质。
他说,美国是一个多元社会,不同种族、宗教能和睦共处。“多元融合,是美国文化的首要特质。”作为一个负面的实例,他回忆当年被派驻黎巴嫩时的观察。他发现那里的人们,虽然大家都是“穆斯林”,却会因派系、政党、种族的不同而争斗。黎巴嫩人与巴勒斯坦人作战,逊尼派和什叶派不和。
从司徒文的谈话,联想到台湾。从每个人的面对面的互动中,我也可以感受到那种和谐相处的美和幸福。可是,从媒体和政治活动中,却又能看到台湾的族群融合还差存在一些值得改善的空间。其实,在台湾,制造不和谐的人并不多,只是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常常被极为发达的媒体给放大了。
美国的第二个特质,就是重视个人的独立自主性。司徒文说,他大学毕业后,父亲只跟他说:“别回来、别来烦我,也别跟我要钱,你现在要靠自己。”因为重个人,美国人从小就培养小孩要独立自主;在美国,人人都为自己打拚。
每个人对自己负责,更不需帮别人承担。2007年,美国维吉尼亚大学校园枪击事件,凶手是韩裔学生,当时驻韩的司徒文,面对韩国官员的致歉,不解地反问:“为什么要替别人道歉?美国不会因为个人行为,影响对整体的看法或态度。”
“不要因为个人行为影响对整体的看法或态度”,这一点我也觉得在不同族群之间的交流中十分重要。在台湾,经常有人说“大陆人”如何。在大陆,也经常听到有人说“台湾人”如何,也常听到“上海人”、“河南人”、“广东人”、“东北人”如何。甚至我们常常把人简单地归类为“男人”、“女人”。人们之间总是会给对方贴上一些“标签”,以便认识对方。不过,当我们给某人贴上某个标签之后,不应该就此认定他就是这样的人,而是应该经常去留意观察和验证,那个标签是否真的符合那个人的特征。
美国文化的第三个特质是机会无穷、人人平等。“只要努力就可以圆梦。”司徒文还特别以林怀民、张忠谋、李远哲这些在美国取得成功的台湾人举例,说明他们都是靠自己的努力,终在美国获得成功,而且又回到台湾,为这里的社会做出贡献。
司徒文说,“在欧洲,个人若没有成就,会被认为是缺乏背景,或身分地位不够高;但在美国会被人认为,那一定是因为你自己努力不够。”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可以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因为有能力就会获得同等报酬,“美国梦,人人有机会,非常公平。”
另外,提到美国人,世界各地的许多人都认为“个人主义”是一个重要特征。但司徒文以自身成长的经验来解读为何讲求个人主义的美国同时也重视集体主义的融合观。
司徒文说,除了运动、课堂、选美等式的个人主义,其实美国人也兼具“务实”精神与强烈“共同体意识”,这与美国立国与开垦历史有关。当一个人来到新大陆时,必须依赖邻居提供的帮忙与安全互助。
有意思的是,美国人没有集体主义式的罪恶感或责任感,但却提供许多政府援助给别的国家,也会有比尔.盖兹等慈善捐款大户,以及关于气候变迁的研究与提艾滋病医疗的计划等等。
联想到我自己在中国大陆所受的教育,共产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在头脑里根深蒂固。可是,在一个没有私有财产的社会里,公共财产又常常被践踏和破坏。
在美国,在台湾,一方面处处感受到个人对私有财产、个人隐私的高度保护,另一方面也感受到大家对别人的财产和公共财产的尊重和保护。这似乎告诉人们,在一个社会中,共有财产和私有财产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我们不懂得怎样对待自己和别人的私有财产,我们也就不可能懂得怎样对待公共财产。从逻辑上说,如果不理解什么是私有财产,又怎能理解和保护公共财产呢?例如,在台湾虽然很讲究私有财产、个人隐私,但与人共处同一个空间的时候,大家都会注意自己的说话声是否太大,更不用说在公共场合抽烟这种事情了。甚至打嗝放屁也会走开一下,有的人干脆冲去卫生间,以免污染大家共处的空间。
美国梦,如果真的是理想的,那么它就应该成为全世界每一个人的梦。这样,这个“梦”也就属于全人类而不是被美国人独享了。追逐这样的梦,也许真的应该从个人主义开始,以集体主义为归宿。
以多元化容许与自己不同的人、事和思想存在,以个人主义鼓励每个人积累私有资产、追求个人成功,同时以机会均等来人人平等地尊重每一个个体,每个个体也尊重大家的共有资产。这一切的前提,当然是每个人都明白,什么是私有资产,什么是共有资产。例如,我的宗教信仰属于我的私有财产,我和你共处同一个房间、车厢,这个地方就是我和你的共有资产。
其实,我这篇文章跟“美国”没什么必然联系。这是“美国梦”、“英国梦”还是“中国梦”,只是一些代名词而已。重要的是,读者朋友,“你的梦”是什么?怎么实现?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