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早期的野鸡大学:一部美国高教创业史(组图) |
www.sinoca.com 2010-07-15 网易新闻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唐骏的加州理工学院假博士学历被揭发后,又牵扯出他持有美国“西太平洋大学”文凭,唐骏母校“西大”也被冠以“野鸡大学”的称谓。
事实上早期的“野鸡大学”并非一无是处,也曾在美国历史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了解美国大学的发展历史,对全面了解“野鸡大学”是有帮助的,它意味着一段美国的教育创业史和分化史。
“野鸡大学”记录了美国教育创业史 美国传统大学曾坚持博雅教育,为社会精英服务。 密歇根州立大学受惠于《赠地法案》而建立。 “野鸡大学”是教育民主化的产物
一般意义上的“野鸡大学”,在美国有长久的历史渊源,是具有美国特色的历史文化现象,甚至可以说是美国“教育民主化”的一个特产。美国建国后,曾经历过高等教育为谁办的争论,保守派认为大学应该坚持欧洲传统,以博雅教育为主,为社会精英和教会人士服务。而坚持教育民主化的改革派则认为获得知识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所以大学应该向社会开放,强调工具化。论战最终以改革派的获胜告终,从19世纪开始,大学开始强调开放,并扩大选课范围,实用知识和科学知识开始进入讲坛。[详细]
《赠地法案》使得大学数量爆炸,质量分化
随着教育民主化目标的确定,1857年,时任众议员的莫里尔(JustinSm ithM orrill)起草了一个法案。这个法案规定,向每一个州赠与一块土地,以鼓励每一个州都建立一所农业和工业学院,教受“农业和机工技艺方面的技能……以普及高等教育和实用教育。”《赠地法案》于1862年被签署,传统的精英高等教育被消解,普通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出现,而质量良莠不齐也是在所难免。随着时间的推移,《赠地法案》推动了著名公立大学的创立,如密歇根州立大学,但其中最低端的学校也逐渐演变成了现今的“野鸡大学”。
《赠地法案》创办的学院除了发展正规的教育,还开拓性地使用了多样的办学形式。对那些不能正规上课的人们采取散发学习资料、开设短期课程和补习班的举措。这大大扩展了受教育范围,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不上课也可以拿学位的“野鸡大学”的前身。
教育民主化另一个产物:人人都可以办大学
教育民主化不单让每个人都有上大学的权利,也鼓励私人自由办大学。在美国,每个人都能开办大学,任何人都可以花几十元、用半小时的时间在政府部门注册成立大学,然后为自己及他人颁发学位。至于会不会被承认,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在美国很多州,注册一所大学和注册公司一样非常容易。例如在夏威夷,要得到州政府颁发的“资质证明”,只要花27.5美元通过夏威夷州政府的网站就可以获得。虽然美国各类大学多达上万所,但获得六大认证机构认证的大学则不足3000所。但从法律上来说,无论被认证还是未被认证的大学都是合法的。在美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曾经是“野鸡大学”,最早的野鸡大学不是不合乎学术资格认证,而是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学术资格认证制度。
“野鸡大学”曾扮演过重要角色 一个美国小区里有两所“野鸡大学”。 只有一幢教学楼的美国“野鸡大学”。 “野鸡大学”普通人获得学历门槛降低
《赠地法案》使得普通人得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相比起传统的教会、私立大学,当时的“野鸡大学”课程简单、学生年龄不限,学习时间可长可短,这是非常松散的大学学习制度。但是不要小看这种新型大学的社会作用,它改变了美国人对知识和社会对知识需要的看法。以前种果树、养牛、种玉米被看成是不需要专门知识的,现在有了大学,从事这样的事情也需要有专门知识了,知识和教育背景甚至成为从事这些职业的一个条件。因此,大学的文凭和学历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要求获得大学文凭的人也就空前地多了起来。[详细]
促进了普通高等教育和实用技能的普及
早期的“野鸡大学”大大扩展了受教育范围,美国平民因此学到当时最有效实用技能。虽然此类大学里学习的并非传统大学里哲学宗教等等博雅教育,但也使得更多的平民掌握了农业科学知识懂得了施肥和改良奶牛、猪等动物品种,也学会了给猪接种预防霍乱疫苗,耐旱抗锈病的小麦新品种也开始广泛推广,提高了美国工农人员尤其是农民的技术素质和农产品水平。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不仅最大程度地适应了美国教育的时代特点,普及了农业知识,还开创了多样办学形式的先河和典范。
昨天的“野鸡”演变为今天的名校
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普及,美国人对教育的态度也随之改变,逐渐把教育作为神圣的事业看待。所以当时多数人想做些公益事业或慈善事业,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为教育事业捐献。而有些富裕的人,则更喜欢拿出相当资金自己开办各种学校,一开始规模小,多是职业训练、“皮包公司”,即所谓的“野鸡大学”;而有些“野鸡大学”经过几代人心血的投入,也像哈佛一样成为了著名大学。哈佛大学1636年建立时用的是“剑桥学院”的名号,尽管它和英国当时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剑桥大学毫无关系,1639年接受了约翰&#・哈佛捐赠的四百本书,780英镑财产就改名为哈佛学院,所以人们称那时的哈佛为“野鸡大学”也是毫不过分。
分化变质的“野鸡大学” 唐骏母校“西大”校徽。 唐骏提供的“西大”博士学位证书。 唐骏校友不仅有企业家还有和尚。 第一波变质潮:为迎合日益增多的文凭需求
美国大学的发展中有重要的民主因素,获得知识不是少数精英的特权。他们上大学甚至不单纯是为了找到相应的体面工作。有许多职业工作,其实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也能做,但有大学文凭的美国人做了,也不觉得丢分。令美国人感到骄傲的是:“我们的青年人大约有1/3要上大学,而欧洲国家的男女青年大约只有1/15或1/20是大学生。但在欧洲人看来,这些美国人大多数都不是大学生,他们并不是为从事某种专业学术活动而作准备的学生。”
但是,也恰恰因为美国大学生太多,所以没有大学文凭的人在工作市场上的机会就受到挤压,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于是买文凭便成为他们补偿自己不利条件的一个手段。正因为社会中有对假文凭的需要,自然就会出现供给。于是便出现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波的野鸡大学变质潮:给那些需要文凭,但又不想真的进大学学习的人们提供现成的“学位”。1876年,主管美国教育的伊顿(JohnEaton)称“文凭工厂”大学是美国教育的耻辱,可见这个问题当时已经相当严重。
第二波变质潮:为满足退伍军人需要
20世纪,美国出现了第二波“野鸡大学”演变为“文凭工厂”的大潮,并且诞生了一批真正以贩卖文凭为唯一业务的“野鸡大学”。1944年的“军人重新安置”法案(GIBill)让数以百万计的退伍军人进入大学学习。为了一下子吸纳这么多的新学生,美国新开办了许多大学。当然并不是人人进大学都是为了学习知识的,有的人只要文凭,不要学习,文凭便成为显示受过大学教育的唯一实在凭证。更有不上大学也要文凭的,既然有这样的需要,“文凭工厂”自然也就大有发展的空间。
当时的“文凭工厂”问题非常严重,所以后来国会在为朝鲜战争退伍士兵制定类似于“军人重新安置”的法案时,附加了一个条款,规定提供这项服务的教育机构必须符合学术资格认证机构规定的标准。学生只有进入这样的学校才能享受联邦政府的资助,这项规定一直沿用到今天。美国对大学的学术资格认证制度也从此才慢慢建立起来的。[详细]
开放的教育市场:中国人也赴美办“野鸡大学”
美国塑造了一个极度开放的教育市场环境,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质量良莠不齐的局面,而且为那些对海外文凭有特殊需求的国家提供了一个特殊平台。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政府不能直接管理高等学府,只有私人和州政府有权创办大学,而认证只能通过非政府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而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州对大学的管理相对宽松,所以贩卖文凭的“野鸡大学”也多位于这两个州。
002年,一个叫王继徵的中国人专程赴美,在美国夏威夷州先后注册了两所大学,成立于2002年5月14日(Honolulu University),和2002年7月14日(University of Honolulu),中文名均为“檀香山大学”。2003年王继徵又将前一所( Honolulu University)更名为Council of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翻译过来是“国际认证委员会”,为他所创办的另外两所大学提供认证――仅通过一次简单的改名,美国就又多了一家由中国人成立的“国际认证机构”。成立后该校返回大陆招生,宣称持大专以上文凭即可申请攻读 DBA(工商管理学博士)课程,为此曾有80多名中国企业家就读于此学校。但随后学校被举报,被美国法院勒令解散。
结束语
在高等教育极为发达的美国,恰恰也是“野鸡大学”最多的国家,它曾在美国历史上扮演了普及高等教育和实用技能的重要角色。但随着教育民主化的演进,“野鸡大学”开始分化,这就塑造了最顶尖的大学和最混乱的教育市场。但是,这些“野鸡大学”并没有把美国教育搞乱,恰恰它们的存在,使得每一个购买教育的学生和家长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每一所大学为自己的声誉负责。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