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嫁海外的中国新娘背后的冷暖 七成变主妇(图) |
www.sinoca.com 2010-05-10 成都晚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在欧美,许多外籍男士都很欢迎来自中国的伴侣,他们打量中国新娘的眼光也并不苛刻,经济水平、家庭背景都在其次,具体相貌如何也并不重要,似乎只要是黄皮肤、黑头发、细眉细眼的中国女性,就能引起他们十足的兴趣。但并非每位中国新娘都能在国外安居乐业,她们中,百分之七十成为了家庭主妇,百分之二十有自己的工作,而百分之十则是经营由老公交给的生意。 当跨国姻缘具体到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其中演绎的悲欢离合只有个中人才解况味。本刊选择印度、日本、韩国、德国等若干样本,为读者揭开远嫁海外的中国新娘背后的冷暖。
安居难题与沟通困惑
“我拿不到绿卡,因为我的出生地写的是北京。”嫁给一位印度学者的中国女士玲玲告诉记者,虽然她拿的是德国护照,已经入了德国籍。印度在签证政策上一直将中国与巴基斯坦等几个周边国家归为一类,特殊对待。
不过这对能干又爽朗的玲玲来说只是手续上多了点麻烦而已。印度80%的女性不工作,专职在家相夫教子,但曾经身为德国公司中方经理的她在印度找到了一家大型中资企业的工作。“每年延长工作签证就行了,就是麻烦点”,她说。
但并非每位中国新娘都能在印度安居乐业。“中国女婿”库马尔先生对记者说,印度相对贫穷的地方,不允许与外种姓和文化通婚的习俗,而且大男子主义倾向,会较为严重,这也是他建议他的一名曾留学中国的博士生――来自印度北方经济落后的比哈尔邦的普萨德――和他的中国夫人回中国发展的一个原因。
与印度类似,在日本的婚姻中,男人必须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由于大部分的女性婚后都会辞去工作,作专职主妇。但与日本女性不同的是,中国姑娘徐芳婚后一直坚持做自己的事业,操持一家贸易公司,收入不比在企业里作中层领导的丈夫差。
“他每个月开支的时候,会把生活费交给我,支付家庭开支,其余的就一概不过问。每天他都要在外面应酬到很晚才回家。家就像他的一个旅馆。”徐芳说,每次回到东北老家,看到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们幸福和谐的家庭,她就非常羡慕。
华人婚介所“良缘俱乐部”的经营者齐藤纪美是一位日籍华人。据齐藤女士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女性的眼界越来越高,现在不但要看对方的经济收入、年龄,还要看对方老家在哪,现居住地在哪。不少中国女性都是经过精心挑选才决定结婚的。与前些年“只要是日本人都肯嫁”相比,中国女性在选择做日本新娘时少了盲目,多了理性。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近些年中日婚姻的离婚率始终维持在30%――40%的高水平上。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语言表达的差异是造成中日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
齐藤女士介绍,她曾经介绍一位中国女性和一位日本公司职员结婚。新婚燕尔,日子也算美满,但不久,这个中国女性就开始感受到生活的寂寞,就在工厂里找了一份工作。这份工作要经常干到很晚,日本丈夫开始不满,他认为,结婚之后,还让妻子出去挣钱,会让别人认为他没能力。两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由于平时缺乏沟通,两人本来就在很多问题上缺乏共识,感情渐渐出现裂痕。
中国女性独立、勤劳、心直口快,日本男性与中国女性相识的初期往往是被这些特质所吸引。但婚后,双方的性格差异和婚姻理念便会造成一些矛盾。所以,受伤害的往往是中国新娘。
盲目的代价与无奈的牺牲
多数嫁到韩国的中国女人都是朝鲜族,他们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介绍与韩国人相识并结婚的。但是这些人一般嫁的韩国人在韩国都不是特别富裕,所以来到韩国后,女人出去工作的很多。由于没有好的学历,许多人只能在饭店或者超市工作。
农村女孩梅香嫁到韩国时,才22岁。梅香是通过中介所嫁到韩国的,在嫁给自己的韩国丈夫之前,梅香只与丈夫见过一次面。梅香的家很穷,所以韩国在她的想象中就是“天堂”。梅香的丈夫是韩国庆尚道的农民,家里并不穷,因为韩国女人大部分都不愿意嫁到农村,所以他想通过中介在中国找一位妻子。
嫁到韩国后,由于语言不通,梅香与丈夫的感情不好,与婆婆更是因为文化差异水火不容。因此,梅香多次被丈夫殴打。最后梅香从家里跑出来,梅香的丈夫对梅香的出走非常气愤,将梅香告到了警察局,说梅香是假结婚,梅香因此成了“黑户”。可是,梅香不想回中国――为了来韩国,她家里举债付了5万元中介费,所以她必须挣了钱才能回去。
像梅香这种通过中介出高价中介费嫁到韩国的中国女人,幸福的很少。因为来之前对韩国不了解,对自己的丈夫也不了解,所以最后结婚几乎都以失败告终。
毕业于北京二外韩语系的李晶晶是在大学的时候与自己韩国丈夫相识。毕业后,她随丈夫来到了韩国。来到韩国后,李晶晶在韩国最高学府首尔大学攻读了研究生学历。但是这依然很难帮助李晶晶在韩国找到工作,韩国就业率本来就低,再加上自己是一位外国人,所以,一直希望拥有自己事业的李晶晶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最后她只好选择在一所中文学院担任中文水平考试的讲师。
李晶晶说:“如果不工作就没有安全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李晶晶认为自己工作了,和丈夫的位置才是平等的。但是,李晶晶依然很不开心,因为她经常都能感受到韩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现在她的大学同学在国内都有了很好的基础,可是,李晶晶却觉得自己离开中国的时间越长就越与中国脱节。然而到中国,丈夫又怎么办呢?为了丈夫,为了这个家庭,李晶晶只能做出牺牲。
坦诚平等是幸福的法宝
德国家庭部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德婚姻的离婚率近50%。中德婚姻协会的胡灵博士认为,两国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是中德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比如,中国人有孝敬长辈的传统,过节时总会寄这寄那,德国伴侣就很不理解。
毕业后在德国本地就职是不少女中国留学生的理想出路,而陈春丽则走得“更远”了一步――嫁一个德国人,定居德国。在采访过程中,可以听得出她对自己的生活是满意的。虽然她带着一个女儿,但是男方也带着两个儿子,相似的经历不仅令他们能够互相理解和互相尊重,也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她认为,双方都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也是家庭地位平等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在国外,父母不在身边,对男方依赖性太强难免会产生问题。没有工作的一方自然要多承担家务,开销方面也没有太多话语权,家庭地位必然受到影响。
另一位嫁到德国来的张女士也通过自己的情况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在国内当过老师和公务员的她离婚后就再也找不到感觉了,直到2005年某次在网上聊天时遇到了一位德国人。
张女士说:“我们都是非常坦诚的人,这一点令我们最后走到了一起。他并没有掩盖他的缺点。为了令双方有进一步了解,他当时还争取每年都飞到中国来见我。他也多次带我到德国来,让我了解他生活的地方。”
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下,这位德国男士终于在去年抱得美人归。张女士当时的许多国内同事和朋友都很不理解,对她走“网络外嫁”这条路颇有微词。她对此则非常坦然:“他们不了解我们之间的坦诚。其实在结婚前互相拜访时大家都在考验对方,观察各种情况是否与所说的一样。我们做到互相没有任何隐瞒。”
张女士与丈夫平时的交谈是用英语进行的,对双方来说都是外语,难免会出现一些词不达意的情况。但她说,人相处久了以后是会产生默契的,很多时候不必说完全句就知道对方的意思了。即使真的产生了误会,她现在也学会了把问题摊开来谈,很多矛盾都因此迎刃而解。
作为德国空军的战斗飞行员,张女士丈夫的薪水是足够一家人生活的,但她并没有因此就在家闲着。来到德国半年多以来,她已经开始学语言、找工作。对她来说,有一份职业才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而她的丈夫也是这样认为的。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