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阪世博:日本人的强国梦 高速发展的动荡(组图) |
www.sinoca.com 2010-03-22 中国青年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导读] “那是一场全民的国事活动”,日本财团理事长尾形武寿这样给大阪世博会定义:国家找到了在世界上的位置,那一代年轻人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1970年大阪世博会开幕式。 1970年大阪世博会开幕式后,参观者随意涂鸦。 “非洲馆的人黝黑的皮肤太稀奇了,我真后悔没摸一摸”“自助餐太解馋了,能把人撑死”……当时是初一学生的坂东贤治站在学校体育馆的主席台上,向全校师生报告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盛况。
坂东贤治是日本青森县那所中学惟一一个去参观大阪世博会的学生。看着同学们羡慕的表情,他备感骄傲。
大阪世博会创造了参观人次达6422万的历史纪录,这个纪录至今未被打破。当年,全日本每4人中便有1人离开自己的日常生活圈来到会展现场。
“那是一场全民的国事活动”,日本财团理事长尾形武寿这样给大阪世博会定义:国家找到了在世界上的位置,那一代年轻人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1970年的日本,经济实力已经实现了跳跃式赶超。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于1965年超过英国,1967年超过法国,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跃居世界发达国家的第二位。但在坂东贤治的印象里,虽然经济腾飞了,可有1亿多人口的日本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价值观紊乱。
而为时半年的世博会,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在世博会上赢得自信树立了目标的日本人,把产业升级和质量监控放在了首位,开始重塑日本制造。大阪世博会带动了关西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缩小了地区之间的差距。更为重要的是,大阪世博会实际上担负了国民普及教育的功能,国民开阔了眼界,头脑开了窍,日本走向均衡发展。
后来,坂东贤治考大学、找工作,在华盛顿、北京担任日本每日新闻社的驻外记者,精通多国语言,现任该社国际部主任。他至今最难忘的还是他小学老师的教诲:“外国客人来了,要讲文明,不要再随便撒尿了!”
高速发展中的动荡
1960年日美安保协议签订。在当时,许多日本国民把它看作是个丧权辱国的协议。“东京大学医学部的师生率先开始示威游行。后来几十万工人、学生和市民走上街头,流血和伤亡事件时有发生。”东京大学教授吉见俊哉回忆,有人评价“1960年的安保斗争,几乎造成日本的分裂”。
难以融合的政治观点、贫富差别、男女不平等、大地震带来的问题,无论经济多么高速发展,都无法解决无法掩盖。
日本政府把宝押在奥运会和世博会这两个国际盛会上,希望通过打开世界之窗,激发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人心和意志。“世博会筹备的第一站就是去邀请刚刚完成登月的阿波罗号飞船来参展”,吉见俊哉说:“它也真激发了许多年轻人对未来无限可能性的想象。”
但当时“反博”势力也非常强大,他们批评:在铁路和高速公路方面花钱太多太浪费;他们质疑:与其那么大把地烧钱,何不把这些钱用在穷人福利上?同时,大规模建设难免破坏环境和扰民,“世博会后,留下大片空地无法利用也是世博会被抱怨的原因。”
日本许多地方政府也明确表示反对。反应最激烈的,是大阪的近邻京都。京都府知事质问道:国家把钱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投入到了大阪,他们火了,对京都有什么好处?看世博的车可能连着半年堵到我们这儿,让我的老百姓出行不便。
开局不顺,一切都勉勉强强,但政府却执意要推进此事。
当时,连大阪世博会会长也没人愿意担任。
1965年,到了会长提名的最后期限。政府一个个找大阪大企业的负责人谈话,却不断被拒。“政府头大了,如果再拖就是国际事件了。”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石坂泰三的秘书宫尾舜助事后回忆说。
通产省大臣找到马上满80岁的石坂泰三。石坂泰三是东芝公司的退休总裁,当时兼任了380个职位,工作已经超负荷。
老人看无法推托,便回答说:“那我就出山吧,日本既然举了手,哪能再放下!”
“相对于产业界,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艺术家的感觉要敏锐得多。”吉见俊哉介绍说:“大阪世博会最初的主题叫‘光从各处来’,想以此表现当代社会的多元化。但是以日本大文学家桑原武夫为首的世博会主题委员会认为,世博会不能仅仅是一个大party,还应当起到社会预警的作用。”
这个汇聚了全日本知名知识精英的委员会呼吁:“世界处于不和谐状态,充斥着战争、环境、贫困问题,一步走错,人类就会走向灭亡,因此人类智慧必须承担起调和的责任。”
然而,知识分子的想法并不被产业界和政府接纳。
主题委员会的方案送上去,日本政府吸取了其严肃内涵,但消解了原来预警的意思,最终定为―――“人类的进步与和谐”―――“调子积极向上,就是人类一步步在走向和谐。”吉见俊哉如此评价主题的转弯:“这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失败,政府和产业界的胜利。”
大阪世博会前几个月,彩色电视机在日本普及。借助媒体的威力,一场自上而下的世博运动很快兴起。 “全家3口人,1万日元环游全世界”,媒体打出了这样煽情的广告,国民的胃口被吊起来。
自上而下的全国总动员
担任了世博会会长的石坂泰三立刻赶赴大阪。
下了飞机,石坂泰三四处看了看,说:“这个城市可不太干净。”
大阪市长脸红了:“您这么说,我真没面子。”
“1000年积攒下来的垃圾,正好在世博会上好好展示展示!”石坂泰三一副不依不饶的架势。
大阪市长脸上挂不住,石坂泰三一走就召开了政府会议,会议决定掀起一场全市清洁运动,所有市民都要每天打扫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
“二战”后,被重创的日本走上了积极复兴之路。然而当时的东京变化很大,关西地区却没什么起色。当举办世博会已成定局后,日本各方逐渐形成了共识:通过世博会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均衡化。对此,大阪上下更是积极踊跃。
八木亚夫作为《每日新闻》大阪世博会的采访总负责,指挥记者报道市民运动时说:“3年之后,外国客人就来了,脏乱差可不是咱东方人的待客之道。”
市民运动有声有色。安静运动:要求市民开车尽量不要按喇叭;清扫运动:每个月有固定的日子所有的人都去打扫街道;排队运动:所有市民必须养成排队习惯。
在大阪市负责招商的北条仁回忆,当时的大阪市民运动的主题之一是要用温暖的心保证世博会顺利举行。他们选拔的接待人员都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对他们的第一要求是保持发自内心的微笑。“不是表面做出来的那种,微笑不能敷衍客人。”
几十年后,日本给世界的印象是:待人彬彬有礼,做事讲规则到了苛刻的程度,街道一尘不染,服务兢兢业业。北条仁说,那都是大阪世博会养成教育的成果。
当时《每日新闻》跑政法口的年轻记者宫本二美生一开始就对世博成功充满信心:“警察忽然都开始盖新房或者重新装修改建自家的房屋。”他一琢磨才明白,大阪警察大都是外地人,世博会要开了,扩建了新房可以让亲戚朋友来住啊。“警察都这样有信心,世博会不会有问题!”
很多老人在几年前就开始规划世博之旅,存下一笔钱专门去开洋荤。连大阪周边酒吧的女老板都在忙着学英语、法语。此时,那些“反博”声音变得微弱了。
艺术家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1969年宫尾舜助遇见了日本的一位著名画家。
老先生拉着他的手说,你们干了件好事啊,我70多岁了,好多名画都只看过照片,以为这辈子看不到真品了,现在好了,明年就可以了这个愿啦!
老画家40多岁的儿子也从美国回到东京。宫尾舜助解释说,我这儿子也是艺术家,在纽约搞浮雕多年。外国人在那儿发展多有“玻璃天花板”,他儿子只能按当地设计师的要求干点小活。而现在他为大阪世博会工作,才是真正的创作!那么大的项目让他自由设计,对艺术家来说,太难得了。
对日本的科技人员来说,大阪世博会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时很多研究所都在默默地开发新产品,大家的心思是共同的:“一定要赶上世博会,去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富士通公司一位技术员告诉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顾问竹田一平,有了世博会,我们这些搞研发的人就有了名义去开发新的产品,公司从人财物各方面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我们去开发平时不能做的东西。
“世博会代表了全日本国民的梦想。怀抱着这个梦想,大家期盼着开幕那一天。”宫本二美生说。
突如其来的井喷
人算不如天算。刚开幕时的一场大雪,让世博园人气低迷。
“开园头一周每天只有10多万人,”宫尾舜助回忆说:“开局并不顺利,还出现了赤军爬上太阳塔示威的事件。”
对于大阪世博会的参观人次,政府请一些研究机构作了预测。当时几乎所有研究机构都预计在4000万上下,因为毕竟日本当时的人口才1亿多一点。
但有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研究所预测参观人次达6400万。这个机构就是刚刚成立不久的野村综合研究所。野村综合研究所经营与改革部首席顾问山田秀之拿出了当年的计算方法:能接待人流的土地有330公顷,按每平方米每天能接纳1000个人计算,乘以180日,最后算出了6400万人次。这被当作是一个笑谈。
然而奇迹最终发生了。井喷是从8月学校放假开始的。“参观的热情一天天上涨,一早大门口就挤满了人,一进大门就向美国馆、德国馆、苏联馆和日本企业馆冲刺。”山田秀之说:“日本百姓太需要感受和触摸这些最先进的东西了。”
大部分外地人都在美国馆和苏联馆那漫漫长队前选择了放弃。而大阪人却得地利之便,很多都参观过5次以上。
当年8岁的小井就是得天独厚的大阪人,从家到世博会场只需半个小时。他下课后背着书包直接赶去世博园。天黑了,他一点也不怕,还很兴奋。因为他知道晚上5时以后的票打半折只要400日元。
二年级小学生井前后参观了10次。作为老手,他总是事先看好地图,进门直奔最难排上队的美国馆和机器人馆,他还四处在各个国家馆搜集徽章,第二天拿到学校向同学们炫耀。
对于外地人来说,世博会是一次科技之旅。他们多半先坐上新干线,体会到陆地上最快的速度,然后再进世博园,体会人类最高的科技成果。现在服务于全日空航空公司的副本部长小川正人当时也是坐新干线去的大阪世博会。而尾形武寿当年才20多岁,刚刚结婚,把坐新干线看世博会当成了两人的新婚旅行。很多走不动的老人和婴儿,都在亲人的陪同下数次来到大阪。
一对来自新泻的夫妻,带着两个老人和4个孩子驱车到大阪看世博会,他们轮流开车一晚上奔驰了600公里,一到大阪就参观,晚上睡在车上。第三天参观完,他们连夜开车回家。
回到新泻,夫人清点孩子时忽然惊叫起来:他们才3岁的小儿子弄丢啦!
而在大阪世博园,晚上12时清场的时候,保安看见了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孤零零地坐在台阶上。问他父母是谁,哪来的,孩子只是哭泣,什么也不说。没办法,保安只好把这个男孩领回了自己的家。后来确认这就是那对新泻夫妻丢的孩子。
“不仅是丢孩子,还有丢东西、丢钱的。”宫尾舜助说:“世博会期间捡到的钱包,里面的钱多达 4900万日元。”
由于参观的人实在太多,通过各种捷径进入场馆的花招也不断翻新,这成了当时舆论监督的重点。让一些老记者记忆犹新的是一起“残疾议员事件”。当时一位著名议员为了不用排几个小时的队也能看阿波罗号和月亮石,竟然坐上一部残疾人轮椅,想从残疾人通道入馆,结果被工作人员发现,此事经媒体曝光后,轰动一时。
“在我的记忆里,大阪世博会最终的参观人次是64218770”,时隔40年,宫尾舜助一字一顿:“最多的一天是83.6万人,那也是个没被打破的纪录。”
日本的黄金时代
世博园开启的豪华世界像梦境一样。
台风是日本最大的自然灾害。日本孩子看到台风席卷而来的时候,都梦想在台风中心投放炸弹,帮助人们度过危机。
在三菱重工的企业馆,有一台体验式的轰炸机,尾形武寿操纵着它飞向台风中心,投放炸弹。“我们参观世博会是来寻找梦想的。”当时20多岁的尾形武寿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这也使他那一代的日本年轻人相信,技术能给他们带来美好的未来。
“世博,让日本人找到了自信,也看到了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尾形武寿说,日本人参观了一圈其他国家的最新技术后蓦然发现,日本拥有的技术与世界最高标准并不差太多。
大阪世博会之前,日本的部分产业如造船业已经在国际上领先了。马六甲海峡最浅的地方只有20米,很多国家制造的船都过不去。但爱动脑子的日本人突破了这项技术,他们制造的30万吨油轮吃水正好18米。这让他们通吃了油轮业。当时世界60%的油轮都是日本制造的,船体发动机占了世界的70%。
“世博给日本人带来的自信超过了奥运会”,尾形武寿解释。
世博会所展现的西方世界和现代科技深深刺激了那一代人。就像一次全民动员,由此日本坚定了技术立国的决心。
尾形武寿说,大阪世博会前的日本也是个出口大国,但少有品牌,一直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世博会后不久,日本开始控制产品质量,追求精工制造。国家出台了严厉的出口检查制度,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不许出口。
日本制造终于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家电和汽车在全球的霸业渐成。
山田秀之40年后指出,世博展馆是日本技术研发的起点,为日本精工制造提供了路线图。
东芝展馆展示的三维图象,是今天3D技术的雏形。三菱重工馆展示的便携电话,由于软件开发现在已经实现。当年粗陋的机器人和阿童木一起走入人心,为今天日本机器人技术独领风骚埋下了坚实的民间基础。
伴随着日本的公司在世博会后大批走向世界,很多年轻的精英也开始谋求到海外发展。
造船工程师尾形武寿就收到了荷兰鹿特丹的一家日本公司的邀请。此时他的大儿子刚刚出生,到底去不去?
“当时日本的潮流就是最优秀的人都出国工作。”尾形武寿最终决定闯闯荷兰,而这一去就是4年。“海外工作经历能开阔眼界也很锻炼人,所以,现在日本的中流砥柱,多是当年的那一批年轻人。”
1970年大阪世博会,把现代世界博览事业推向了巅峰,也把日本推向了巅峰。接受采访的老人,无论是75岁仍在担任名誉会长的宫尾舜助,还是80岁的老职员北条仁;无论是还经常回到世博园进行花卉摄影创作的八木亚夫,还是日本财团理事长尾形武寿谈起当年,都双颊潮红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因为那是他们的青春岁月,也是日本的辉煌时代。
回望1970年,老人们最留恋的是全国上下有理想有希望有干劲的精气神。
借奥运与世博的东风,日本人努力工作,出口量剧增,贸易顺差巨大,日元和美元的比价从340∶1,变成了130∶1,日本人变成了有钱人。
“然而日本发展太快,开始有点忘形了,太急着对西方强硬说‘不’。”每日新闻常务副社长常田照雄说:“大阪世博会后上任的首相田中角荣制定政策非常激进,那时全世界银行业的头几把交椅都是日本银行坐着,日本企业在全世界范围买土地买工厂买古董,就像现在中国的情形一样。”
“可西方利益哪是那么容易撼动的,招来的只是更强烈的反弹。那时候国际上各种媒体和电影电视都在丑化日本人,田中角荣也在美国的压力下下台。”
相较这些国际环境,更重要的是国内因素,尾形武寿问中国青年报记者,中国是否注意到了房地产泡沫,是否注意到有一个吞吃掉大量资源的大黑洞?
大阪世博会后的日本就是个教训。 “日本的摊子铺得太大了,而日本本身是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尾形武寿说:西方人拼命拱着乍富的日本不断制造新的泡沫,让他爬得越高摔得越狠。
正当日本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中东战争爆发,资源价格飞涨。“石油危机重创了日本,从此经济不景气挥之不去。”在老人们心中更糟糕的是:“富裕后的日本人不再勤劳,而且许多人没有了梦想。”
“日本成为世界强国后,遇到的挫折更多。回头看历史,最大的经验就是给孩子的教育更大的投入”,宫尾舜助表示,千年历史告诉日本人,钻研工艺和技术符合大和民族的性格,日本适合开发新科技,而且基础很好。我们不能避免新的问题发生,大国地位也不一定能保持。但立国之本不能丢掉。
大阪世博会刚刚落幕,就赶上大阪府知事的选举。几乎所有预测都认为主持了大阪世博会的佐藤义诠会胜选。“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大阪世博会那么成功,让大阪经济大步发展,他还修了高速公路,增加了电车路线。”
但出人意料的是,佐藤义诠落选了。
选民的理由是,虽然举办世博会拉动了经济,但也造成大阪空前严重的环境污染。
负责报道此事的宫本二美生总结:“在经历了世博会的大阪市民看来,这种光知道发展经济的人不合潮流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