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样是地震灾害 美国人的面孔为何如此截然不同? |
www.sinoca.com 2010-02-28 明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智利发生特大地震,场面教人想起末日电影《2012》,网上也流传种种穿凿附会的末日预言,因为「8.8级」这个级别,确实容易引起恐慌。单从破坏力而言,这地震远比月前的海地地震严重,但美国政府对两地地震的反应,却构成了有趣的落差。
剔除那些具体救援金额和社区筹款活动不谈,最具代表性的可算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态度。海地地震后,她曾亲自前往灾区视察,又决定取消前往澳洲、新西兰和巴布亚新畿内亚的访问行程,态度就像是自己国家的一部分进入紧急状态。智利地震后,她不但决定继续原定对拉丁美洲的官式访问,同时又表示未决定是否按计划前往已变成灾区的智利,和处理海地地震恰恰相反。
当然,两地地震客观上有众多不可比性。海地地震造成的大量伤亡、当地基建的相对落后、该国和美国距离的近在咫尺、美国干涉海地的传统,都让华府的关注合理化;而智利毕竟属于相对发达国家,地震造成的海啸又属全球化议题,美国不予以特别处理,也算是情理之中。
但更重要的是,美国处理两国地震时,同时具有内政与外交考虑。在海地地震一刻,奥巴马政府民望处于低点,内政外交都没有得分,急需一个显示大国气派的平台,而当民主党在指标性的麻省参议员补选失利后,政府对海地的关注更成了有效转移国民视线的工具。在美国,援助海地已变成了社会运动,激起了大众对第三世界由上而下的感情,要在发起一波类似运动关注智利,几不可能。
这样的处理手法,教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埃塞俄比亚荒的举国动员式赈灾。今天我们提起埃塞俄比亚偏见处处,无视这是世界文明古国的事实,原因和美国政府极其成功的救灾宣传息息相关。埃塞俄比亚当时荒自然严重,但同类荒在非洲也有不少,却鲜有被美国如此重视,也不能让美国明星集体灌录《We are the World》。事实上,这荒当时被当成是丑闻,因埃塞俄比亚当时由共产党管治,政府刻意隐瞒灾情。当救灾变成美国的社会运动,华府就有能力变相确认人民对政府内政外交的支持须知美国人原来对埃塞俄比亚新政权有一定同情,毕竟美国曾支持多年的埃塞皇帝晚年倒行逆施,开罪不少人权人士。同一道理,美国的海地政策常被国内自由派批评,但举国救灾后,美国对加勒比海后院具有特殊责任的理论,又变相得到肯定。
这门学问,牵涉到国家软权力的建构、硬权力的弘扬,不能否认,美国比中国领先数十年(管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对此一度颇有研究,但那属于纯粹的意识形态宣传,缺少了美国救灾外交的两面性)。中国邻近地区常有天灾人祸,北京近年也愈来愈积极参与国际救援工作,但工作却鲜有变成群众运动,除非救灾的对象是台湾。结果一方面,内地网民经常批评政府胡乱花钱为人救灾;另一方面,中国付出了,却往往得不到国际社会的回报。假如是美国决策者管治中国,也许早就挑选数场不为人知的印度天灾动员全国,而不会跟随国际大队关心南亚海啸对泰国的影响。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