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鲁大学杂志发文驳斥西方歪曲中非合作(图) |
www.sinoca.com 2010-02-24 国际在线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利比亚儿童手举中国主席胡锦涛的画像 长期以来,中国与非洲的互利合作,中国帮助非洲减少贫困、实现经济和现代化的发展的努力,不断遭到西方媒体的恶意攻击,被妖魔化为一场旨在压榨非洲资源的阴谋。但在近日,美国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主办的旗舰刊物《耶鲁全球化》在线杂志,刊登了香港科技大学社会学教授沙伯力和香港理工大学人类学家严海蓉的文章《“中国在非洲”:全球体系的困境》,对部分西方舆论歪曲中国在非洲意图进行了驳斥。
以下为《“中国在非洲”:全球体系的困境》文章全文:
编者按:近日,美国耶鲁大学近来,中国与非洲不断增长的贸易和投资屡遭非议。批评人士指责中国压榨非洲资源,并与专制统治者及军阀做地下交易。与欧洲殖民期间相比,这些贸易和投资没有让非洲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可能还让他们的生活变差了。但是,沙伯力与严海蓉两位教授却认为,中国在非洲所扮演的角色遭到了外界的诽谤。尽管中国与非洲大陆的主要往来是进口石油和其它资源,但是中国却按照比大多数欧洲国家愿意提供的贷款标准更低的利率为非洲国家的基础建设工程提供财政资助。由于工程都是由中国政府支持的中国公司建造,腐败行为在这些工程中的发生几率也更低。此外,低成本的中国商品并不像许多人批评的那样取代了非洲本地产品,而是挤掉了发达国家在非洲的出口产品。当然,中国受到的指责也不是空穴来风,比如说,中国企业所控制矿区的条件并没有欧洲企业的好。中国也许是非洲发展过程中重重问题的新替罪羊,但到头来,关于“中国在非洲”的辩论并没有切中“全球最贫困大陆的命运究竟有无得到改善”这一要害――耶鲁全球
妖魔化中国:评论家错置中国在非洲的角色
这些评论家犯下的错误和新自由主义世界所犯的那些错误如出一辙
沙伯力 (Barry Sautman), 严海蓉 (Yan Hairong)
耶鲁全球 , 2010年02月10日
西方媒体错了
最近,国际媒体涌现大量有关中非关系愈加紧密的报道。这些报道唤起了一个在过去两个世纪的殖民主义与冷战中一个熟悉的话题:由于残忍和腐败的统治,非洲饱受贫穷和无知的困扰。西方人试图让非洲人拿起书本,并慢慢往这片大陆引入秩序,可是其它力量,诸如现在中国的介入,却让一切变得困难了。不过基本事实却是,中国在非洲所发挥的作用要比这些报道描述的更加积极正面。中国在西方的负面媒体形象是因为于它既不是自由民主国家也不是白人国家,与此同时,这个国家却又是那些自由民主国家和白人国家的有力竞争对手――其所达到的强大程度甚至让一些非洲人视为发展榜样。
根据西方报道,中国人到非洲就是为了获取自然资源,以满足中国工业和庞大人口的需求。 为了压榨这片大陆,他们向流氓政权提供贷款和援助。中国人在非洲市场上大量倾销廉价劣质商品,破坏当地工业,使得非洲国家的境地每况愈下。而且,和道德更为高尚的西方公司形成对比的是,中国投资者给非洲雇工的薪酬十分微薄。所以说,中国只能是非洲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障碍。
真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但是,媒体全都弄错了。影响非洲发展的主要力量不是中国,而是基于私有化、贸易自由化和削减社会开支的新自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国只是刚刚开始融入这个体系。同为这一世界体系的一部分,中国与各西方国家在非洲有诸多的相同行为。只不过,中国还有一些独具中国特色的贸易和投资活动,通常,这些活动对非洲的吸引力更大些。
1995年,中非贸易额为30亿美元,但在2008年达到了1070亿美元。可这也不过是中国外贸总额的4%。然而,这已让中国成为非洲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非洲从中获得顺差。至于中国从非洲进口方面,“中国在非洲”这一媒体话语大量关注的是石油。常常有人声称,中国对石油的需求致使非洲长期依赖石油出口,而这将妨碍非洲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农业产业和制造业。
的确,中国从非洲进口的产品中大部分是石油和天然气(62%)以及矿石和金属 (17%)。可是,2008年美国进口的非洲产品中88%是石油和天然气,余下的绝大部分也都是矿石。中国对非洲石油生产的投资仅相当于西方跨国公司的 8%,占非洲石油投资总体的3%。在非洲的石油出口中,中国仅获9%,而欧洲和美国各获得33%。
西方国家不愿意给的低价
中国还把石油交易与基础设施项目贷款打包,向非洲提供低息或无息的财政资助,项目建设 成本远低于西方国家愿意提供的价格。2006年到2013年间,中国已经或即将向非洲提供28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和贸易信贷。由中国提供贷款的基 础设施项目发生腐败的几率也比较低,因为这些项目通常由中国政府直接雇佣的本国公司建造。相比之下,西方国家提供给非洲政府的多用途援助款更容易滋生腐 败。20世纪90年代,原本用于乌干达(Uganda)基础教育的援助款项中,五分之四都没有到指定学校的手中。
针对中国出口,“中国在非洲”这一话语的焦点几乎完全落在基本消费品和其所谓的负面影 响上。中国商品甚至被指要为非洲纺织服装业的衰落负责。可是,2000年左右,当中国商品首次大量进入非洲市场时,非洲纺织服装业早已被20世纪八九十年 代国际金融机构强制的贸易自由化所破坏,根据要求,这些非洲国家要向发达国家的二手服装和新服装开放市场。而摆在眼前的事实是,中国商品要比非洲从其它国 家进口的商品便宜得多,更不用说那些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公用事业收费昂贵、政府腐败而生产成本高昂的本地产品。一项英国政府的研究显示,中国出口到非洲的 产品主要取代的是发达国家商品。
一项英国政府的研究显示,中国出口到非洲的产品主要取代的是发达国家商品。
1990年,中国对非投资4900万美元,2008年升至78亿美元。2007年,流 入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为360亿美元,大部分来自欧洲、美国和南非。中国在非洲的大型企业约有1000家,但媒体报道的关注点主要还是在矿业投资上,尤 其是有色金属非洲矿业有限公司(NFCA, Non-Ferrous Metals Corporation Africa)在赞比亚(Zambia)经营的谦比希(Chambishi)铜矿。
谦比希铜矿的工作条件及其2200名矿工的情况的确都十分糟糕。然而,西方人还有南非 白人经营的矿区中也是罢工频频,这表明谦比希并不是赞比亚唯一一个劳动条件苛刻的矿区。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银行坚持赞比亚的矿区实行私有化。赞比亚 人认为,私有化实行后,现在所有的矿区都要比以前糟糕得多。另一方面,谦比希矿不管怎么说都不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企业。在尼日利亚,一家中国大型集团公司 雇有2万名左右的员工,其中还有不少当地人担任经理。可是,媒体还是盯着谦比希。
通过比较就可以发现,许多在非洲的企业,不管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其工作条件都十分苛 刻,但西方企业获得的利润要比中国企业高。不同于西方的投资,许多中国企业是合资企业,与非洲公司分享收益。此外,它们中的大多数还为非洲市场进行生产。 和西方公司相比,中国企业更多集中在基础建设和制造业。
西方精英的国家利益观和道德优越感
一名英国著名记者这样描述中国:“漠视非洲的独裁暴君,为了这片大陆的能源和矿物而对 它百般讨好。”但大多数非洲统治者都得到了美国和法国的支持,这两个国家还为他们提供军事援助和合法性。西方国家还涉及非洲的金钱和人口交易。非洲40% 左右的私人财富流入海外(马丁?马里帝兹Martin Meredith, 《非洲的命运:50年独立调查》“The Fate of Africa: a Survey of Fifty Years of Independence,”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 2006年1月20日),其中大多数流向了牟利并为之保密的西方银行。英国、瑞士,而不是中国,将坐享资金外逃、偷税避税的“果实”。西方国家还用本国国 籍换取成千上万的非洲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医生和护士。他们在非洲接受培训,现在却大量从非洲流失。中国则培养了大批非洲的医生、工程师、农业专家等技术 人员,而且其中的大多数都在接受培训后回到非洲。(《中国与50国开展教育合作》“China has Education Cooperation with 50 Countries,” 《每日经济电讯》Business Daily Update, 2005年11月28日)。
“中国在非洲”这一话语缺乏比较分析的视角,反映的是西方精英的国家利益观和道德优越感。其支持者没有对“援助非洲发展”和“促进非洲民主”一类的官方言论产生任何质疑,同时还毫不放过任何假定中国企业在非洲进行剥削的例子。
中国没有以减少社会服务开支为条件向非洲国家提供贷款,这样的做法并不符合新自由主 义。许多非洲人,还有一些西方人,开始质疑这种视西方正在执行新一轮“文明使命”而中国行为“不道德”的二元论视角。他们愈发拒绝这种将人们的注意力从非 洲的剥削以及人权等系统性问题转向对中国进行指责的话语。中国受此话语诟病,实际上并不是因为中国在非洲的所作所为,而是因为中国是西方世界新近觉察到的 战略竞争对手。
沙伯力(Barry Sautman)是一位政治学家、律师,就职于香港科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种族政治和中非关系。严海蓉是一位人类学家,就职于香港理工大学。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