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位大陆女记者进入海地:这里是人间炼狱(组图) |
www.sinoca.com 2010-01-20 新闻晨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核心提示:北京时间1月20日零时,我的同事,上海《新闻晨报》女记者董韵怡,临时中断在美国的采访,辗转抵达了海地太子港地震灾区。她是第一位进入海地灾区的大陆女记者。
然而我们没得选。我们被迫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
北京时间1月20日零时,我的同事,上海《新闻晨报》女记者董韵怡,临时中断在美国的采访,辗转抵达了海地太子港地震灾区。
她是第一位进入海地灾区的大陆女记者。她发回的第一篇报道里说:“海地地震已经过去整整一周,但太子港依然如恐怖的人间炼狱。满目的废墟,散落的尸体,一个个无家可归的人,一双双等待救助的绝望眼神……”
1月10日,小董抵达美国底特律,执行报社“世博・家”报道计划。13日海地发生大地震,她中断世博任务赶赴灾区采访。从天寒地冻的底特律飞往旧金山,再飞往迈阿密,再抵达炎热的多米尼加共和国首都圣多明哥,最后通过陆路交通进入了海地首都太子港,这一路她走了5天,因为困难实在是太多太多。
小董说:“在底特律,看到投影屏幕里播放的撕心裂肺的画面,作为一名职业记者,我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报社同意了,一再嘱咐安全第一,要求每个小时发条短信报平安。然而,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抵达海地?”
这时,她想到了曾经采访过的老朋友,美国旧金山急救协会的讲师古明照(中文名),这位酷爱中华文化的美国老头,曾经在新奥尔良飓风袭击时指挥民众疏散。老头在电话里爽快的答应“一起去灾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我的急救经验,帮助救人”。14日,小董抵达旧金山,老头建议先赴圣多明哥再取道陆路进入地震灾区,因为太子港机场已几乎瘫痪。在旧金山,小董费尽周折终于获得了多米尼加共和国的签证。此时,可爱的美国老头因为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晚一天出发。
飞行7个小时抵达迈阿密,然后飞往圣多明哥,小董发现有不少记者和她选择了同样的路线,这些记者来自澳大利亚、巴西、法国。小董依然是其中唯一的女性。
1月19日,董韵怡终于找到愿意前往海地的车辆、司机。20日零时,她站在了那片千疮百孔的土地上。
此刻,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祝福,祝福小董平安、顺利。
如果我们有得选,我们一定会第一时间派出男记者前往海地灾区采访。这不是对女性的歧视,而是真正的费厄泼来。
2009年春节前夕,我们派出两名男记者进入索马里,采访了海盗。在那个军阀割据、战火纷飞的国度,记者曾玉、张源是在5名荷枪实弹的保镖拱卫下,深入第一线、深入海盗窝进行采访。他们也是唯一面对面采访索马里海盗的大陆记者。
此前,我们有过在汶川地震灾区采访的经历,有过在印尼海啸灾区采访的经历,我们知道灾区是什么样的,知道灾难现场对人们具有何等的冲击力、杀伤力,知道太多的事情其实应该让女性先离开。这也是我们给于维和女民警、救灾女队员更多敬意的原因。
然而我们没得选。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再也不能像奔赴索马里、奔赴印尼灾区那样,第一时间派出记者抵达新闻现场了。就连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新闻晨报》记者的“因公护照”上,签证是16日到期的,而大家知道,温总理18日抵达哥本哈根,大会的高潮也出现在18日之后!这绝对是一个黑色幽默。
作为一名职业新闻记者,董韵怡是幸运的,她将见证、记录一段历史,即使这是一段苦难史。
在迈阿密机场,小董遇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法国的几个同行 美国老头古明照帮助小董获得了口罩等用品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