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 - 交友 - 服务 - 收藏 - 设为主页
加拿大华人网
新闻 | 移民 | 留学 | 工作 | 房产 | 汽车 | 理财 | 美食 | 健康 | 交友 | 情感
分类 | 活动 | 黄页 | 便民 | 网址 | 打折 | 旅游 | 视频 | 直播 | 英语 | 文化
论坛 | 时评 | 吹水 | 军事 | 历史
家园 | 加国 | 快乐 | 亲子 | 厨房
新 闻 加国 | 大陆 | 港台 | 国际 | 财经证券 | 数码科技 | 明星娱乐 | 体育竞技 | 环球军事 | 社会万象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 新闻排行榜 看新闻请收藏本站网址 进入论坛 头条一览

偷渡客赴美满腹辛酸 不惜苦自己换全家幸福(图)

www.sinoca.com 2009-10-22  广州日报   [复制链接]  字体:


  

  长乐、琅岐一带自古多船,当地人水性上乘,这是他们中的一些人敢偷渡海外的底气之所在。
  

猴屿镇的民居和村民集资修建的文化宫富丽堂皇。

  琅岐-美国“光宗耀祖”梦沉加勒比海

  数十名福建偷渡客命丧加勒比海的消息传来,“偷渡”这个经久不衰的黑色名词再一次进入国人的视野。在福州市琅岐岛海屿村,乘坐遇难船只偷渡赴美,3名年轻人的命运让全村7000多名乡亲时刻牵挂着。

  他们为什么要偷渡?为了偷渡,他们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太平洋的对岸,难道真是一块遍地黄金的乐土?

  带着这些问题,昨日记者走进了海屿村。在当事人家长的闪烁言辞中,探究“偷渡”这一黑色地带的真实面貌,以及其中渗透着的中国农民的血泪、梦想与现实。

  文/图 本报特派记者 张强

  琅岐岛,在目光所及的对岸,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出海口。这个美丽的小岛,自古便以海为生、以海闻名。直至今日,它因偷渡而为世人关注,仍与海有关。

  一孩子借钱交偷渡定金

  直到昨日,琅岐岛海屿村的几个年轻人才在网上看到,载有3名本村同龄人的船只早在7月27日就已经出事了。此前几天,村民们都知道有艘船在美国出事了,船上有3名村里的年轻人,2男1女。但他们的生死和近况无人知晓。大家都怕家属伤感,不敢多问,也不愿在背后议论。

  中年男子老温对事态的发展很关注,因为3人之中有他儿子的初中同学。老温的儿子现在外地打工,同学“有出息出海去了”,但谁曾料到会落得如此结局。顺着老温的指引,记者找到了3名“疑似遇难者”的家属,但他们均以“我们村里同名的很多”、“你找错人了”等理由,拒绝接受采访。记者看到,“疑似遇难女孩” 的家里供着佛龛,烧着香,祈祷的意味甚浓,哀伤的神情清楚地写在家人们的脸上。

  他们到底有没有遇难?虽然家属不愿多谈,左邻右里们却不会没有察觉,他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老温叹息道:“如果家里很富,谁愿意偷渡?这3户的家境都不算太好,其中有一个甚至是借钱交‘定金’的。孩子没了,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3名“疑似遇难者”都还只是20出头的稚嫩青年。那位老温儿子的同学,初中毕业后在老家附近打散工,爸爸早几年已成功“潜”入美国,他这回是投亲创业去的。另一位女孩的爸爸平日常给村里的红白宴席掌勺,并为村里干点电工活。

  蛇头每人赔41万~45万元

  剩下一个小伙子,爸爸是水泥匠。他的爷爷于10多天前去世,昨日正是出殡的日子。只是孙子已经没法参加葬礼了。“不知道老人家走之前有没有听说孙子的事。打击太大了!”老温说。

  旅美的福州亭江籍华人林先生此前向美国媒体表示,7月27日事发后,有遇难者家属本想报警,但蛇头威胁他们:“不报警就退钱,报警就不给钱”,并暗示 “背后势力强大”,导致家属迟迟不敢报警。直至近日,在蛇头向多位遇难偷渡客的家属提供赔偿后,这一消息才迅速传开。目前,大部分家属都获得了蛇头提供的 41万元至45万元人民币不等的赔偿。

  林先生说,遇难船只早在6月份就已从福州出发,“7月太平洋风大,是不开船的,所以都是5、6月走的”。他指出,为避免被查,蛇头使用了200多吨的小船,风险极大。在海地换乘的船只,共搭载了近200名海地和华人偷渡客,因海上风浪过大以及严重超载,不幸触礁沉没,74人遇难。

  美国福建同乡会主席郑棋则指出,奥巴马上任后吹起了一股改革风,很多偷渡客因此容易轻信蛇头,抱着能获得移民特赦的希望,冒着生命危险偷渡赴美。“目前中国发展一日千里,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乡亲们根本没有必要冒此风险。”

  上世纪90年代已有偷渡潮

  海屿村是个大村,有7000人。福建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地”之称,人均耕地面积在全国位居“垫底”。和长乐等偷渡频发的地区一样,人多地少的矛盾在海屿村同样非常突出。村民们说,该村的人均耕地仅为一分五,“种地根本填不饱肚子”。他们非常羡慕邻村,因为那个村子的人均耕地有五分――尽管这个数目同样少得可怜。琅岐岛上的农民们,除了种地、捕鱼,还能干什么呢?虽然琅岐早已成立了开发区,但岛上鲜有工业的痕迹,“不走出去就死路一条”是岛民们的普遍心态。

  琅岐的偷渡风气在周边方圆二三十里内,并不算最严重。长乐、福清、连江、亭江等地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大兴偷渡潮;再往前追溯,当地人早在清朝开埠之时就已是我国下南洋、闯美洲的急先锋。海屿村村民阿弟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通过‘蛇头’跑去美国的,现在家里基本上都富了,你去看看长乐的猴屿镇,房子盖得多漂亮啊!那时我们国内的收入水平差美国太多了,美元换人民币1比9,在美国赚的钱寄回国内很好花。而且只要给蛇头不到2万美元就能出去。现在呢?美元换人民币1比7都不到了,蛇头的中介费涨到了8万美元,美国那边经济又不行,过海出去的人相比以前越来越少了。不过,总人数还是很多的,我们村起码有两三百人在美国。”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东南沿海经济持续迅猛发展,那些偷渡客为何愿意舍近求远冒生命危险呢?长乐人陈忠认为,除了“在国内打工赚太少”这一好高骛远的观念外,与当地的宗族文化也密切相关。比如在琅岐岛上,最为夺目的建筑就是宗祠,董氏、朱氏、陈氏、江氏……几乎每一位土生土长的岛民都能找到自己的宗族中心,每逢各种纪念日便家族聚会,虔诚地祭拜祖先。在强大的宗祠文化的影响下,那一带的人们特别看重血缘关系,亲戚――哪怕是远房亲戚之间,都愿意相互扶助,因为,“要光宗耀祖,整个家族有出息才叫真有出息”。

  偷渡中介费已涨到8万美元

  如此一来,偷渡之风便呈“滚雪球”的态势在那一带蔓延,一旦大洋彼岸传来亲戚“我已经在这里站稳了脚跟”的信息,就会有不少沾亲带故的人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子女远渡重洋去投靠他,亲戚也乐得帮忙。“真正吃苦的是最早出去的那批人,他们空手出去,一句英语也不懂,在美国一个熟人都没有,全靠一双手,吃苦耐劳才在那里生存了下来”,陈忠说,“这几年出去的年轻人舒服多了,到美国后至少有个落脚的地方,长辈还可以照顾他们,给他们介绍工作。”

  据了解,目前当地的“偷渡中介费”已经涨到了8万美元左右,偷渡客基本上全是农民,他们哪里掏得出这么多钱?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爹妈们只得四处借钱,正规渠道借不到,就借高利贷。老温向记者透露:“利息高得吓人。借一万块钱,每个月光是利息,就要还一千五。”

  与此同时,鉴于农民们的一次性支付能力有限,而且偷渡失败的风险极高,蛇头们也愿意“退一步”。临出发前,他们一般先收取1万美元左右的定金,等成功偷渡后,再从偷渡客的打工收入中按月提取。偷渡客要想还清偷渡费,在仅维持基本生活的情况下,至少需要3年时间。“现在偷渡的一般都是20出头的年轻人,全家凑钱供他出去。得花3年时间还债,年轻人耗得起,年纪大点的就受不了了。”老温说。

  “一人吃苦,全家幸福”

  偷渡路线如“跳棋”闯关 偷渡客满腹辛酸谁人知

  蛇头们设计的偷渡路线复杂多变,偷渡客往往要几经辗转才能到达目的地,旅途条件也异常艰苦,甚至要冒生命危险。路线有一个共同点――先从易“闯关”的小国入手,然后像下跳棋一样,一步一步跳到目的地的邻国,最后尝试蒙混过关。

  以海地为“跳板”终丧命

  2000年6月,英国多佛尔港集装箱里发现58具偷渡客尸体,他们是活活憋死的。这条路线异常复杂:先从中国到越南或泰国,然后顺着“俄罗斯―乌克兰―捷克―德国―荷兰”的路线来到英吉利海峡边上,最终藏箱闯关。

  此次加勒比海海难中的偷渡客,则试图通过海地这块跳板往美国,不料丧命。

  据了解,几种偷渡的交通方式中,数乘船的条件最为恶劣,数十人甚至一两百人挤在狭小的船舱里,让人窒息。出发前,蛇头往往要求偷渡者把随身携带的水和干粮扔掉;但在途中又以高价兜售水和食品,一个面包竟卖100多元人民币。

  成功到达目的地的偷渡客,会在第一时间投靠亲戚,稍作调整后马上着手找工作。他们深知自己是“黑户”,而且没文化,所以常找餐馆打工。在美国开餐馆的中国人不在少数,他们一般都愿意雇用华人,也不会“揭发”同胞,相对安全、稳妥。

  不做司机 偷渡做厨师

  陈忠有个远房亲戚曾在当地做司机,月入3000多元人民币。6年前,有妻有子的他花了20多万元人民币,在蛇头的帮助下“潜”入美国打工。第一份工作是刷盘子,月薪不到2000多美元;如今他是一名中餐馆的厨师,月薪3000~3500美元,不久前还“以荒唐的理由骗到了绿卡”。刚到美国时他最怕被逮到遣返回国,所以一直藏身于政府管理较松的小城市。

  陈忠说,他的这个亲戚早就已把债给还清了,现在是“收获的季节”。“但我知道他在美国很苦,每天工作12小时,非常非常省钱。这样有什么意思?我看他就是爱面子,老家盖了新房子没人住,说等退休了再回来。还不如当时别出去,当个司机,老婆孩子在身边,不比去美国幸福?”

  吃那么多苦,究竟是为了什么?陈忠认为,一是“回老家装大款,有面子”,二是“一人吃苦,全家幸福”,身在美国的偷渡客春梅便属于后者。

  最大的愿望是不要生病

  春梅因家境贫困离开校园后,受偷渡到美国当厨师的表哥影响,她妈妈东拼西凑了20多万元中介费。为了让爸妈的生活得到改善,这个柔弱女子无奈地走上了偷渡的道路,“大洋彼岸的刷碗工一个月也能挣2000美元,是国内工资的10倍”。临走前母女二人抱头痛哭,春梅说:“我还了债,赚了钱,会回来的。”

  春梅在美国的主要压力在于还债,而更多选择“按揭付款”方式的偷渡客则要面临蛇头集团的长期监控。老温说,蛇头之所以愿意偷渡者在到达美国后从赚取的工钱中分期付款,是因为他们有能力监控偷渡者。偷渡者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要生病,尤其是大病,否则他们就会“断供”。

  每个偷渡者都希望获得美国绿卡,为此,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编造种种子虚乌有的借口,寻求所谓的“政治庇护”,极个别人会尝试代价昂贵的“假结婚”的办法。偷渡者的这个需求,催生了蛇头产业链的延伸:骗取绿卡。

  偷渡背后的“美国镇”

  成功“出去”的偷渡者让城里人艳羡不已 然而豪宅多是空置

  说起偷渡和美国,福州郊县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亭江镇和猴屿镇。两镇豪宅之繁多与华丽,让不少城里人艳羡不已。

  不少豪宅主人都有绿卡

  这些豪宅的主人都是旅美华人,其中以偷渡者居多――他们中的不少人如今已获得了美国绿卡。这些豪宅镶有细致浮雕的白色欧式立柱,造型丰富的屋顶,质地纯正的瓷砖……一系列的建筑元素,让这两个镇博得了“美国镇”的名号。

  在当地的殡具店里,有种奇特的商品――豪宅模型,家里有人去世,当地人就会烧豪宅模型供身在天堂的亲人享用。

  事实上,现在豪宅里住着的年轻人很少,因为他们都“出去”了,留下老人和交给老人抚养的少儿。有些豪宅根本就没住人,很多都是屋主雇人来看家。

  每年汇回外汇上亿美元

  猴屿镇的一栋豪宅前,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抱着一个一周岁多的婴儿百无聊赖地发呆。她说那是她的孙子,儿子在纽约开了间中餐馆,这个孩子是在美国出生的、入了美国籍。“家里人很久没有聚在一起了,四层房子,上面两层都空着没装修。村里的很多孩子都学坏了,爸爸妈妈不在家,爷爷奶奶管不住他们。我儿子说他赚得差不多了就回来,我也不知道该等到什么时候。”

  村里有不少老宅,村民们说都没人住了,“在美国赚到钱去城里买了商品房”。

  猴屿、亭江等旅美乡亲众多的乡镇,每年通过银行汇给家人的外汇均上亿美元,的确起到了激发当地经济活力的作用。因此有观点认为,偷渡问题在当地难以根治也是有深层原因的。

  记者手记

  那么辛苦,为什么?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偷渡者们的观念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们有着重视家庭和亲情的优良传统;可另一方面,他们为了赚钱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在吃苦耐劳的同时,却长时间地与家人天各一方。老人和小孩从他们的血汗里得到了物质生活的改进,与此同时,聚少离多让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淡漠了。

  进城务工人员每年尚能在春节回家,与留守在老家的老小们其乐融融地享受天伦之乐。可远渡重洋的偷渡客们呢?家人几年也难见上一面。

  那么辛苦,为什么?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索马里海盗十特点透视:赤贫一族贪婪无比(组图)
下一篇:法兰克福书展主席:请中国做主宾国是合适的选择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大陆] 为了生存 三位美国公民竟然冒死偷渡·[国际] 华人偷渡赴美途中翻船数十人丧生 十
·[大陆] 三少年藏身飞机储物柜欲偷渡美国 女·[社会万象] 16名外籍人员偷渡香港 却被蛇头带至
·[大陆] 揭秘首都机场偷渡案:蛇头不断发展机·[国际] 荷兰可不是天堂:华人女偷渡客血泪控
·[国际] 美国华人偷渡客中两百万大奖 想调整·[国际] 巴基斯坦发生骇人偷渡案 50人闷死集
·[大陆] 蛇头勾结首都机场人员 13人偷渡加拿
进入焦点图片专题
哪些超级科技掌握在中国人手里?令全球眼红(组图)
哪些超级科技掌握在中国人
《情深深雨濛濛》演员现状:三位主演已去世(组图)
《情深深雨濛濛》演员现状
远比大片凶猛 92年云南平远街缉毒枪战纪实(组图)
远比大片凶猛 92年云南平
探访莫斯科情色博物馆 琳琅满目让人大开眼戒(图)
探访莫斯科情色博物馆 琳
蒋家第三代悲剧:三人不治身亡 一人仕途受挫(图)
蒋家第三代悲剧:三人不治
英国52岁辣妈会保养 与儿子出行被误认情侣(组图)
英国52岁辣妈会保养 与儿
这辈子算是白活了?农村贫困老人的最后两年(组图)
这辈子算是白活了?农村贫
波涛汹涌!街拍:事业线摄人魂魄的波霸美女(组图)
波涛汹涌!街拍:事业线摄人
编辑推荐阅读
本周点击排行
  • 24小时论坛热点
  • 本周论坛热点
  • 本月论坛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