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 - 交友 - 服务 - 收藏 - 设为主页
加拿大华人网
新闻 | 移民 | 留学 | 工作 | 房产 | 汽车 | 理财 | 美食 | 健康 | 交友 | 情感
分类 | 活动 | 黄页 | 便民 | 网址 | 打折 | 旅游 | 视频 | 直播 | 英语 | 文化
论坛 | 时评 | 吹水 | 军事 | 历史
家园 | 加国 | 快乐 | 亲子 | 厨房
新 闻 加国 | 大陆 | 港台 | 国际 | 财经证券 | 数码科技 | 明星娱乐 | 体育竞技 | 环球军事 | 社会万象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际 新闻排行榜 看新闻请收藏本站网址 进入论坛 头条一览

中印印韩四国崛起 21世纪全球格局三猜想(组图)

www.sinoca.com 2009-08-03  中评社  [复制链接]  字体:


  亚洲不仅将是全球经济重心所在,更将成为真正的“全球治理中心”。

  香港8月4日电(记者 亦昀编译报道)“金砖四国”的概念提出后,迅速风靡世界。如今,学者根据“亚洲崛起” 的神话,又编织出一个新概念“KIIC”,作为韩国、印度、印尼、中国(Korea,India,Indonesia,China)之总称。学者认为,在全球力量无可阻挡地转移到东方之际,亚洲不仅将是全球经济重心所在,更将成为真正的“全球治理中心”。而KIIC这几个亚洲国家的领头羊,将在21世纪全球格局变换之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埃维昂组织(Evian Group)创办人、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让•皮埃尔•拉赫曼(Jean-Pierre  Lehmann)近日在美国《全球主义者》网络杂志上刊登长篇论述文章,分别从地理人口、经济发展、文化宗教、种族结构及政治等方面对KIIC四国的情况,及四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出精辟概论,并根据他的观察思考,对以亚洲为中心的未来世界格局作出三大猜想。

  文章摘译如下:

  过去30年来,全球经济中心不断向亚洲转移,目前的这场金融危机更加速了这种趋势。亚洲国家的经济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然而,在国际政治领域,这些国家将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李光耀的首席智囊马凯硕曾说,我们正在亲历一个“新亚洲半球”的崛起,这意味着“全球力量将无可阻挡地转移到东方。” 

  亚洲崛起引申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全球体制框架有必要做出改革。这个以亚洲为中心的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将是什么样子?大家心里都没谱,但其实我们可以从G20的架构中一窥端倪。

  G20的正式成员包括:5个欧洲国家或组织(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欧盟);2个欧亚国家(俄罗斯、土耳其);5个美洲国家(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1个非洲国家(南非);1个大洋洲国家(澳大利亚);6个亚洲国家(日本、韩国、印度、印尼、中国、沙特阿拉伯)。

  在以亚洲为中心的21世纪全球治理系统中,韩国、印度、印尼和中国,无疑是领跑者,他们可以被合称为 KIIC(Korea,India,Indonesia,China)。(本文将掠过日本及沙特阿拉伯不谈,因为日本不算是一个21世纪崛起的新兴经济体,而沙特阿拉伯则是一个阿拉伯国家。)
  

学者提出“KIIC”的新概念,作为韩国、印度、印尼、中国(Korea,India,Indonesia,China)之总称。

  KIIC的“同”与“不同” 

  在面积和人口方面,中国、印度和印尼都是大国,它们涵盖了全世界总人口的40%。相比之下,韩国则只是一个中型国家,仅有4800万人口。

  这四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皆取得不凡的成就。根据联合国委员会的数据,自1950年以来,全球总共有13个国家保持了25年或以上的7%的GDP增长。中国、韩国和印尼都入列。虽然印度早些年比较落后,但它将在不久的未来几来加入这个行列。

  不过,这四国之间也有不小的差异。

  在经济方面,韩国是“富国俱乐部”的一员,而中国、印度和印尼则属于低收入国家。中国即将成为世界上最大贸易和制造业的国家,把印度和印尼全比下去了。印度则在信息技术方面领先全球。韩国是世界领先的贸易国,也是中国、印度和印尼外来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文化和宗教方面,韩国最兴盛的宗教是佛教,并有为数不少的基督徒;印度最大的宗教是印度教,还有占该国人口10%以上的穆斯林群体及其他宗教社团;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但大约有15%的人口由宗教少数群体组成,其中包括基督教徒、佛教徒和印度教徒。中国可以被看作是“儒家共产主义”。

  在种族方面,韩国是一个单一种族的国家;中国以汉民族为主,占92%的人口;印度和印尼则是世界上种族最多的国家,种族管理对于这两个国家来说一直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不过他们都做得颇成功。

  在政治方面,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一直奉行民主;韩国和印尼都从军事独裁和平过渡到民主制度;中国奉行所谓的“市场列宁主义”,结合了开放的市场经济和封闭的列宁主义政治统治。

  这个地区有许多“地缘政治断层”。中国和印度都是拥核大国,而且印度尚未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韩国常年生活在朝鲜的威胁之下,但它拥有美国这个强大的军事后盾。

  这四个国家都与一个或多个邻国有边界纷争,这都可能会导致局势紧张,甚至发生冲突。例如,印度曾与巴基斯坦和中国打仗;中国则有台湾问题;而钓鱼岛问题也可能引发中日争端。

  KIIC四国之间,也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韩国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的“附属国”,故中韩之间有很深的文化渊源,尤其是在儒家思想方面。中韩之间的经济纽带也很紧密,但在地缘政治上,朝鲜仍是中国的盟友。韩国与印度和印尼之间,历来没有什么紧密的联系。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但近几十年来两国之间却存在对抗和猜疑。不过,中印之间的跨境贸易和投资却在飞快增长,两国也在试图建立一个牢固的政治关系。中国与印尼的关系比较疏远,过去曾有几十年两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但印尼有3.5%的华人人口。
  

学者认为,亚洲不仅将是全球经济重心所在,更将成为真正的全球治理中心。

  世界未来局势三大猜想

  二战以来,西方强权不断向世界传播民主、人权、促进开放全球市场等价值观。纵使西方国家往往不能言行如一,但至少这是它们明确的“使命宣言”。

  然而,KIIC是否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共同的使命,或者共同的价值观?目前尚不得而知。

  假设G20取代G8,继续担当“事实上”的全球治理中心,那么KIIC四国必将成为“新亚洲半球”的核心成员。然而,在21世纪全球格局大变换的关键时刻,我们目前只知道参与的主角是哪些国家,却对于世界局势将变成何种景象知之甚少!

  前瞻世界局势之发展方向,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设想:

  第一种可能性,是亨廷顿在“文明冲突论”中描写的景象,但这种论点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因为KIIC不够团结,四国之间尚未形成强力而紧密的纽带。如果算上日本和沙特阿拉伯,那么亚洲诸国看上去更像是一盘散沙。各国之间存在的紧张局势及地缘政治断层,更阻碍了亚洲国家向西方国家一样结成联盟。

  第二种可能性,是世界陷入无序状态。如果在西方体系解体之后,缺乏后继力量取而代之,就可能出现这种状况。

  第三种可能性,是亚洲国家逐渐吸纳所谓的西方模式,并化身成为西方体系的新的演绎者。正如马凯硕在其著作中所论述的,由于西方已经不能再身体力行他们所鼓吹的价值观,所以,当权力转移到东方时,这些价值观将由东方的国家实现。《金融时报》最近发表的一篇马凯硕的文章指出,亚洲很有可能成为全球市场经济及以大西洋宪章为基础的治理结构的看护人。正如作者所说:在亚洲国家渐渐接受亚当斯密的理论,并奉行自由市场经济时,它们的经济就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我们有理由相信,亚洲不仅将是全球经济重心的所在,也将成为真正的全球治理中心。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美国经济吹复苏暖风 是否开始走出经济低谷?(图)
下一篇:美国大学生毕业就失业 状告母校退还学费(组图)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体育竞技] 世界游泳进入战国时代:美国独大 中国·[港台] 直击台湾公娼区 猜想未来红灯区会什
·[财经证券] 大中华经济圈崛起 美国学邓小平摸石·[国际] 中国快速崛起令多数美国人怀疑华裔对
·[大陆] 华盛顿邮报:新兴的中国在崛起时一定·[大陆] 财富新生代崛起 中国80后美女富豪谁
·[明星娱乐] 陈楚生失踪原因大猜想 31日出走后至·[体育竞技] 崔大林调研广东足球 重新崛起加强青
进入焦点图片专题
这辈子算是白活了?农村贫困老人的最后两年(组图)
这辈子算是白活了?农村贫
波涛汹涌!街拍:事业线摄人魂魄的波霸美女(组图)
波涛汹涌!街拍:事业线摄人
中国吃货试吃亚洲鲤鱼 说好的野生无污染呢(组图)
中国吃货试吃亚洲鲤鱼 说
西班牙惊现“情色种子” 可种出阴茎状辣椒(组图)
西班牙惊现“情色种子”
揭秘1936年西路军女将军张琴秋被俘后遭遇(组图)
揭秘1936年西路军女将军张
美到极致 2015年ESPN体育明星全裸美体大片(组图)
美到极致 2015年ESPN体育
华人移民傻眼:回趟国才知道中国物价有多高(组图)
华人移民傻眼:回趟国才知
青岛浴场开启下饺子模式 豪放美女秀事业线(组图)
青岛浴场开启下饺子模式
编辑推荐阅读
本周点击排行
  • 24小时论坛热点
  • 本周论坛热点
  • 本月论坛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