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地处东南亚的新加坡共和国是世界知名的花园城市国家,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航空中心。新加坡别称“狮城”,鱼尾狮(狮头鱼身像)是新加坡的标志性建筑。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分析了新移民的大量涌入,正逐步改变新加坡,文章引述专家观点,强调新移民应走出自身社群,加速融入。
一个星期六上午,记者在四美东福坊的职总平价超市排队付钱,排在前头的一家四口引起我的好奇心。那对年迈夫妇和他们的儿子是白皮肤洋人,可是五官样貌却不是本地人熟悉的欧洲或美国人。
我开始猜测他们会不会是俄罗斯人?还是西班牙人?又或者来自东欧?与那儿子态度亲昵的年轻亚裔妇女,也说不准是蒙古人,还是韩国人……
到过世界很多地方,要辨认不同国家的人不是太难,可是那一天我完全猜不着。更令人讶异的是,我并非身在国外,是在自己生活的邻区里!
你可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组屋住家楼下,遇到洋邻居在遛狗;在邻里咖啡店,看到韩国新移民在用餐,在地铁车厢内,感觉自己处在一个小联合国内,又或者在逛购物中心时,听到中国新移民的南腔北调,甚至自己完全没听过的方言。
我们的社会,社区和邻里,随着新移民的到来,正悄悄起变化。我们之中,多了很多种新肤色,新脸孔,添了很多种新语言,更掺杂着多种异国文化。
一年半前搬到实龙岗花园的戏剧工作者林海燕,发现她所住的那一排房子,六个单位中有两户是法国人。虽然曾努力想和法国邻居打成一片,最后却因为彼此生活忙碌,加上语言障碍,只能停留在简单的打招呼,问好或道谢。
由于那里住了不少法国人,加上附近有一所法国学校,林海燕发现她的邻居,倒是常常带着孩子和法国同乡在儿童游乐场碰面聊天。那一带还有一所澳洲学校,因此也聚集了不少澳洲人。
林海燕说,文化背景不一样的人要沟通,很不容易,换成是来自台湾、中国或香港的华人,文化差异没那么大,也许容易一些,虽然实际上沟通起来也未必容易。
根据统计局的最新数据,华、巫、印以外的其他族群,居民人口增加速度最快。从2001年6月的4万9000多人,增加到2008年6月的10万2300人。
印度族群的居民人口,也显著增加,从2001年6月的26万3000人,增加到2008年6月的32万3000多人。华人族群的居民人口,则从2001年的255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268万人,总共增加了13万。
平均要10年才能完全融入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赖雅英博士说,本地还很缺乏对新移民所展开的学术研究,不过外国的经验显示,新移民要完全融入一个新社会,平均要10年时间。
她说的是加拿大的经验。加拿大对新移民采取开放和优惠政策,尽管如此,新移民还需要很长时间来融入当地社会,由此可见,要融入新社会实在不容易。
赖雅英本身也是新移民,她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从马来西亚移居新加坡,但从求学时代起,她已凭着奖学金,到新加坡求学。
谈到新移民适应新环境所遇到的困难,赖博士说,她还没碰到一个不曾掉泪的新移民!
她说,不管是前来求学的学生,或者到这里谋生的成年移民,初来乍到时,总会有抱头痛哭的时候,新传媒主持人郭亮就曾经承认自己刚来时,因为孤独和彷徨哭过。但是,哭过之后便得想办法适应。
赖雅英说,新移民必须想办法适应新环境,本地人也必须调适自己,以更宽容的态度接纳新移民。
她说,决定让新移民大规模地来到本地是国家政策,如何适应与调适,则是个人须作出的努力,这包括在职场、学校和家庭方面的调适。但赖博士认为,当局既然在决策方面引进大批新移民,也应多花心思,建立各种社会机制,帮助新移民融入当地社会。
她举例说,当局可以考虑在社区或邻里开办各种课程,例如让越南新娘或中国新移民学习英文,也可以提高大家的文化认知,避免以刻板的偏见看待某些国家的新移民。
新移民应走出自己的社群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系助理教授陈庆文说,当我们走在街上,乘搭地铁,上购物中心时,每四个人中便有一个外来移民,而新近注册的婚姻中,有三分之一的新加坡人与外国人通婚。新移民在我们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明显。
陈庆文同意新移民需要时间融入社会主流,但他认为如果只是消极等待,将会出现问题,因此必须更积极主动地促成这个过程。
他指出,由于新移民的人数相当庞大,他们完全可以躲在自己的社群内,只和同乡或相同背景的人来往,这与二三十年前的新移民很不一样,那时的移民数量少,新移民必须和本地人交往。
陈庆文指出,我们现在生活在很不一样的时代,新加坡一方面有大批外来移民人口,另一方面也有15万名新加坡人分散在世界各地谋生。大家都是为了寻找更好机会而迁移,我们现在不说“人才外流”而说“人才流动”,是希望至少能维系某种关系,保持联系。
他指出,世界各国都在争取人才,这已是一场无形竞赛,新加坡一方面流失本地人才,同时也努力招揽外来人才。
他觉得在这方面,那些承认双重国籍的国家,可能会占优势。目前已约有60个国家愿意承认双重国籍。
新移民的大量涌入,肯定会带来各种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例如新移民会不会在政治方面,要求有自己的一把声音?
陈庆文指出,尽管新移民在我们之中生活了至少十年,本地人和新移民之间,仍然对彼此持有很多负面看法与偏见。一些来自单一文化背景的新移民,则可能对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课题不够敏感,有必要提高这方面的意识。
他认为,强调和夸大差异是人性特点,一有偏见便不愿意与对方主动接触,也是很自然的现象;加上一些本地人视外来移民为竞争者,缺乏好感,都会成为彼此接触的绊脚石。
陈庆文认为,如果新加坡社会能克服这些障碍,成功地把新旧居民融为一体,加强社会凝聚力,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丰富多姿,文化上也变得更精彩。他提醒大家,不要忘了70至100年前,我们的祖先也是新移民。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