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看,原本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个例和刑事案件,但在刻意的隐瞒和夸张之下,却被渲染成了一个“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讽刺事件,从而成功地操纵了大众的情绪。
可以想见,假如把上述这些真实的细节一一说明,就不会有任何戏剧性,也就达不到病毒传播的目的。
微博上有人愤愤不平,可惜,这样的声音太少。
4、
如今,以公众号为代表的中国社交媒体竞争已经趋近于白热化,每天我们都能读到大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感人肺腑的好人好事、励志鸡汤、让人拍案叫绝的奇闻趣事,等等等等。
可是,这个世界上真的每天都在发生那么多让人感动让人愤怒让人啼笑皆非的新闻吗?那些经过二手传播才被喂给我们的信息,其中充斥着多少像“诺贝尔哥”和皮帕之死那样刻意为之的隐瞒、夸张、扭曲和捏造呢?相比这些有意而为之的“编辑”,因为翻译不精确而造成的失真反而是可以原谅的了。
我们都知道,绝大多数的人善良热血而盲目,没有什么耐心、也没有习惯去考究事实和细节。他们往往被动而心甘情愿地吞下被投喂给他们的一切信息,不经思考、不加分析,给点阳光就灿烂,闻到点味道就高潮。
这个“善良而盲目”的群体有多大?我一开始没有概念。直到看到上面提到的那篇讲“诺贝尔哥”的文章,点赞9万多次(不是阅读量,是点赞,今天再看已经超过10万+),赞赏1万多次(当时该账号设置的最低赞赏金额是8元,估计这篇文章收到的赞赏金额超过10万元;现在腾讯已经取消了该账号的赞赏和原创标记)。
按照我的经验和估计,这种文章的点赞和阅读量的比例很低,一般来说是0.5%甚至更低。即使是按照1%的比例(每100人阅读会有1人点赞)和10万的点赞量来计算,阅读量也达到了惊人的1000万次。
我被彻底地吓到了。
有机构统计过2015年去年阅读量最高的十篇微信文章,第一名的阅读量是3689万,第十名也有717万。和这些文章比起来,10万+的文章简直弱爆了。
然而,这些文章无一例外地都耸人听闻而且特别粗糙。要制造这样的百万乃至千万级别的爆款文章,其实完全没有任何技术门槛,只需要配上耸人听闻的标题和文字、把事实做一些扭曲和夸张,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
即使是在美国,那篇虚假的网文也在社交媒体上被分享了41100次,即使按照每次分享只有10个人阅读的最保守估计,阅读量也达到41万。那个网站的性质,和我们的许多公众号也相似,都是用同样的手段来达到病毒传播的目的,阅读量巨大。甚至在文末,都一样会有“请转发扩散”之类的诱导性文字。
所以高阅读量,真的不是一件什么值得沾沾自喜的事。
越大胆、越偏激、越豁得出去,阅读量就越高。
我们需要有一些自我的约束。不盲目追求阅读量,不因为阅读量而扭曲事实、操纵情绪,保证真实、尽量客观,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以夸张的表演来吸引关注,总是容易的。难的是低调而仍有人默默追随。
以此,给我自己以及所有的公众号编辑和作者们,共勉。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