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认曾预估研究经费需要150亿
北青报:“天琴计划”所需的研究费用是否如网传的在150亿左右?
李淼:我们从来没有给出过“天琴计划”的具体预估研究费用是多少,我也不知道这150亿是从哪里来的,很可能是因为最早时候我们给出过100亿到200亿之间,所以被他人传出了150亿的预估。
北青报:“天琴计划”需要的资金很庞大,所需的资金有多少?
李淼:“天琴计划”是20年的计划,资金只能随着研究一步步地来,现在无法严格预估出需要多少钱。
北青报:研究的资金来源呢?
李淼:每一个部分都不一样,因为资金过于庞大,来源也是多方面的,不排除地方、民间企业的赞助。
“天琴计划”立项审核尚需一步一步进行
北青报:“天琴计划”是2015年就有的项目,为何现在才发布?
李淼:所有的大科学研究都会涉及很多方面,无法一开始就向外界发布。
北青报:2015年就启动的项目为何现在还在立项中?
李淼:所谓启动只是中山大学在启动,而立项需要每一个部门进行立项审核,需要一步一步来进行。
北青报:“天琴计划”与美国的研究有何区别?
李淼:主要的区别在于最后一步,美国研究的是地面探索,我们所研究的是太空的探索,是完全不同的研究,探索的方向是不同的。
文/实习记者王天琪
LIGO核心成员陈雁北——
“天琴计划”与LIGO的探测方式不同
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和欧洲引力天文台11日宣布首次观测到引力波的消息后,一直“默默无闻”的中国本土引力波探测工程“天琴计划”被媒体报道出来,一时有关 “天琴计划”是效颦还是开创之举的讨论非常热烈。LIGO科学联盟核心成员、加州理工学院教授陈雁北昨天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内科学界尚没有引力波的实验项目,希望此次LIGO探测到引力波的事实,能够对“天琴计划”起到推动作用。
广州中山大学于去年7月启动“天琴计划”,目前正在立项中。完成全部4个子计划大约需要20年时间,投资约150亿元人民币。中山大学校长罗俊此前曾透露,学校将在珠海校区凤凰山挖山洞,建立山洞超静实验室。此外,激光测距地面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启动,部分关键技术研究也有了具体进展。
作为直接参与LIGO探测引力波工作的科学家,陈雁北教授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国内虽然还没有引力波的实验项目,但已经有了一些研究团队:包括北师大的朱宗宏、张帆教授在研究引力波天文学;中科院有学者曾想推动中国空间探测引力波的项目;中科院一些科学家还参与了欧洲合作的空间引力波探测项目;当然还有清华大学团队直接参与了LIGO的探测工作。
对于“天琴计划”与LIGO探测的关系,陈雁北教授表示,中山大学的罗俊院士是中国引力物理界的领军人物,他对引力常数的测量、引力定律检验的研究,都处于世界的前沿。罗院士的团队提出的“天琴计划”与LIGO的探测方式截然不同:LIGO是在地面探测引力波,而“天琴计划”是想在空间中进行测量。“空间中,我们可以测量频率更低的引力波。一方面可以从侧面验证LIGO引力波源、引力波传播的性质,另一方面,也可能探测到大质量甚至超大质量的黑洞。我希望这次LIGO探测到引力波,对‘天琴计划’是一个推动。”陈雁北教授认为,“天琴计划”现在处于起始阶段,还在论证天文学上的意义、仪器上的可行性等。国内科学家们还要讨论如何把它变得更完善,需要一个理论物理学家、实验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们讨论的过程。虽然大家对中国空间引力波探测的研究还没有太多共识,但LIGO探测到引力波的事实可以成为一个契机,让大家考虑一下,下一步中国应该怎样最好地发挥自身特点,在引力波的研究中找到一个有自己特色的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LSC研究团队负责人曹军威研究员也认为,中国在引力波方面的研究基础还相对薄弱,目前尚没有自主建设的引力波天文台。随着国际上引力波直接观测的成功和引力波天文学时代的开启,中国亟需自主建设引力波天文台,一是要脚踏实地从培养人才入手;二是要有开放合作的心态,充分借鉴国际上已有的研究和实验成果;三是要大力加强科学目标引领下的跨领域合作,才有可能带动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科学发现,进一步推动我国引力波科学研究的发展。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