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11日夜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引发全世界关注。与此同时,有消息称中山大学也在2015年启动了中国本土重大的引力波探测工程“天琴计划”。
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中山大学求证得知,中山大学确实在进行关于引力波探测工程“天琴计划”的研究。“并非网上所说的是‘炒作’”,研究的初步想法产生于2014年,已于2015年7月份正式启动了此项研究计划。
北青报记者从引力波论文作者之一、LIGO科学联盟核心成员、加州理工学院陈雁北教授那里了解到,早在去年中山大学就已经与陈教授在关于“天琴计划”的研究方面上取得了联系,并一直在讨论如何帮助“天琴计划”更好地实施。
“国内有许多大学、科研组织等虽没有进行相关的实验,但是都有参与引力波的研究讨论。”陈教授说。
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教授——
中大将在山上建五千平方米观测区
“天琴计划”的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广泛的热议。昨日,从事“天琴计划”研究的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教授接受了北青报记者采访。
计划将持续20年发射六颗卫星助研究
北青报:“天琴计划”最初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李淼(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想法是2014年的时候就有的,2015年时候启动的。
北青报:为什么想做关于引力波的研究?
李淼:最开始提出研究想法的是罗俊校长。其实中国已经就引力波的研究讨论了将近10年的时间了,罗校长认为我们中国也可以有、需要有这种立足本国的与国际合作的大的科学研究项目。
北青报:“天琴计划”是什么样的科研计划,需要如何实施?
李淼:“天琴计划”是一项很大的科研工程,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简单地说,首先是“月地测距”,就是月亮到地球的距离。这在中国是从来没有过的首次测量。通过测距测得月亮以及地球的动态变化。同时检验牛顿万有引力常数的变化。
“月地测距”研究过后会发射一颗卫星做“天琴”前期的研究,来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原理,以及“天琴”未来研究所需要的技术。
而后发射两颗卫星,一前一后绕着地球转,通过两颗卫星之间的激光测距来测两颗卫星之间距离的变化,由此可测量出地球质量的分布、内部的矿产资源等等。
最后,放三颗卫星到距地球50万公里的高轨上,主要用来测量引力波。
“天琴计划”第一步正在启动立项准备建五千平方米天文观测区
北青报:现在“天琴计划”进行得怎么样了,进展到哪一步了?
李淼:四个部分要一步步地来,现在才刚刚开始,第一步正在启动、立项。
北青报:“天琴计划”会在哪里开展?
李淼:我们已经计划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建设“天琴”的研究中心,初期计划中心占地面积约三万平方米,会在凤凰山中建立约一万平方米的实验室,山上建设约5000平方米的天文观测区。
课题组曾在网络上招人
北青报:“天琴计划”是中山大学自己研究的还是合作项目?
李淼:是以中山大学为主与其他大学联合研究的项目,同时也会有国际上的合作,与俄罗斯合作,也不排除与欧美等国家作交流。
北青报:会不会同已参与美国引力波研究的清华大学科研组合作?
李淼: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与清华大学以及国内其他大学合作,这个项目需要国内各个方面人才间的合作。
北青报:之前课题组在网络上招人,现在招得怎么样了?
李淼:是有招人,现在还在逐步发展,但是依然不太满意,开学之后会想新的办法。
北青报:现在有与参与引力波研究的LIGO科学联盟专家接触过吗?
李淼:是的,是有与加州理工的陈雁北教授有接触。
北青报:现在有开展关于“天琴计划”相关的课程吗?
李淼:课程没有开设,但是我们有计划会在未来培养一些关于此方面的人才。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