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希
陈天石
李巨
中科大少年班出身的尹希2015年9月初当选哈佛大学最年轻华人正教授后,沉寂数年的少年班再次回到公众眼前。
之前媒体关于少年班的最后一次大讨论,是在2008年。当时,南方周末刊文《宁铂,远去的少年天才》,讲述昔日“第一神童”进入少年班后,“一面陷入自卑的痛苦,一面又不得不武装成一个天才的样子”,最终遁入空门。
一时,少年班“拔苗助长”的声音一时铺天盖地,不少观点认为,少年班已成“黑洞”,令部分“神童”泯然众生。
真实的少年班,是否是急功近利的试验场?
近日,澎湃新闻走访数名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生,得到了否定的答案。
“讨论少年班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没有意义。”曾经的江西省高考状元、在中科大与少年班混合编班共同接受少年班教育的刘志峰回忆,“
碰到像这些真正的聪明人,你让他按部就班一定要上完高中三年,反复温习,其实是种摧残。
“少年班对我科研事业成长有极大的帮助,总体来说应不逊于地球上任何一所大学的任何program(项目)。” 从少年班近代物理系毕业21年,李巨已是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终身正教授,他认为自己在少年班收获了异常扎实的基础理科教育。
中国科学院计算研究所研究员、人工智能专家陈天石回忆少年班生活说,他们当时一样踢球、看电影、甚至打架,非典时跳窗翻墙到网吧打游戏。
这些少年班成员也不认可“神童在少年班普遍变平庸”的说法。刘志峰每年都与少年班同学聚会,他们“有的是公司董事长、行业的领头人,或是一家公司的技术负责,平均生活幸福指数不错,极少有生活状态非常差的”。
他也略知宁铂近况,他说,当年出家的宁铂在佛法上的造诣颇深,还俗后在学校教学量子力学课、中医课,佛学课,“依然是优秀的大学教师”。
还原真实的“少年班”
1978年,21名15岁左右的早慧少年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时间,少年班名动天下。
中科大少年班堪称中国学术精英的黄埔军校。从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华人院士庄小威、9月跟随习近平访美的百度总裁张亚勤,到打破了华人年龄纪录晋升的哈佛教授尹希、发明原子陷阱追踪分析法的卢征天、发现世界上最小的纳米碳管的秦禄昌、兰亭集势CEO郭去疾,目前,超过70%少年班校友活跃在海内外经济、IT、金融、制造等领域,其中三分之一获得博士学位,一般30岁左右就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
如今,37岁的中科大少年班已从单独的班级发展成为独立的学院。少年班针对早慧儿童设立,招收年龄16周岁以下的非应届高中生。之外还有针对高考成绩优异学生的“教学改革试点班”、先面试后高考录取的“创新试点班”,办学理念也从“早出人才、快出人才”,转向培养“能引领中国发展的创新性人才”。
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负责人刘志峰自称是全世界最了解少年班的人之一。1995年,他以江西省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教改试点班(也称“00班”)。
刘志峰那一届,中科大将少年班和“00班”的学生混合编班,共同接受少年班的教育。“这样有利于互相借鉴。年龄大的孩子自制力好、基础也扎实,年龄小的特别聪明、有灵气。”
比他高5级的学长李巨也成长于混编班。回想当年,他说:“30名少年班同学跟30名大两三岁的00班同学混住在一起,一起上课。总体来说,相当友爱,气氛融洽。我中高级计算机的编程技巧基本都是从同学那里学到的”。
李巨是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正教授、核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兼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一晃,他从少年班的近代物理系毕业也已经21年了。
他告诉澎湃新闻,少年班的学习节奏可谓相当紧张,可当时他不觉得,“也许是因为除学习没有别的想法和压力”。
大学四年,李巨收获了异常扎实的基础理科教育。“少年班对我科研事业成长有极大的帮助,总体来说应不逊于地球上任何一所大学的任何program(项目)。”李巨说。
在麻省理工学院读博期间,他自愿修习了36门研究生课,这是该校核工系博士学分要求的4倍,涵盖了7个理工系,并且,李巨的成绩单没有B——36课全A。“天赋和勤奋之外,还需要好的运气。”李巨觉得自己运气不赖。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