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初,津巴布韦万基国家公园内的著名狮王西塞尔被美国猎人帕尔玛先用弓箭击伤,逃亡40小时后终被猎枪杀死。
周日晚上,美国纽约帝国大厦用33层楼的墙面,在三个小时内循环亮灯展示了包括上月被猎杀的狮王西塞尔在内的共计160种濒危动物的图像。
事发之后,津巴布韦职业狩猎协会第一时间展开了调查,津巴布韦国家公园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已经对时间给出非法猎杀的定性,依据是:
1、未依法取得狩猎证(所以一开始有传闻是西班牙人干的)
2、未依法得到狩猎配额
据此,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警方对此次狩猎的津巴布韦白人职业导猎和猎场主发出了刑事起诉。
如果以下任意一件事情发生,狮王西塞尔的悲剧就可以避免:
1、狩猎代理公司发现手续不全主动叫停狩猎
2、猎场主发现手续不全主动叫停狩猎
3、职业导猎发现猎人用弓箭狩猎及时制止
4、猎人观察到项圈后主动拒绝射击
可惜,这些都没有能够发生。美国猎人帕尔玛或许事先根本没想到,自己明明出了比在南非打罐头狮子高两倍的钱到津巴布韦来合法狩猎野生狮子,却最终干了与盗猎份子无异的勾当。
津巴布韦国家公园局的名狮塞西尔照片,摄于2012年10月21日。
狮王西塞尔之死让许多非洲以外热爱野生动物的人们感到很悲痛和愤怒,非洲以外的人们显然有充分理由认为,狮王西塞尔活着更有价值。然而,在非洲当地,野生动物真的是活着更有价值吗?
一些动物保护组织喜欢举的例子是,位于东非的小象孤儿院曾经做了一项研究,一头大象如果活到70岁,它能带给人们160万美元的价值,而如果被合法狩猎,它只能实现几万美元的价值,因此,大象活着更有价值。
就从这个例子谈起吧。大象活到70岁能带来160万美元价值是有前提的,这头大象必须幸运,首先,它必须生活在有充足游客的地方;其次,它必须生活在一个能平安活到70岁的地方。2014年象王萨陶之死告诉我们,这样的地方,只可能是有边界围栏的少数几个南部非洲国家公园。显然这头大象只能代表大象中的很小一部分。
国家公园之间的竞争,一方面是交通便利,另一方面就是野生动物的种类和可见度,因此,对于国家公园经营者来说,“活着更有价值”几乎是无条件成立的,只要某个物种数量不要过剩到显著影响其他物种的可见度。同样的情况,对于不经营狩猎的中小型私人野生动物观光园和农场也是成立的。
小象孤儿院为代表的非洲当地野生动物“救助站”,其野生动物利用模式是活体利用模式,由此决定了其对大象价值的计算方式。然而,一头大象如果在年幼的时候不幸被其宣布为“盗猎孤儿”并虏走,它的一生绝对实现不了160万美元的价值。当小象年幼时期的募款价值被剥削殆尽后,它会被孤儿院无情驱逐到附近的区域,然后自生自灭,别说70岁了,活到20岁的机会都非常渺茫。我们得重新帮小象孤儿院计算一下,经它手的大象到底一生能为它实现多少价值。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可以剥削的时段,小象每多活一天,就能为孤儿院多创造一天价值,之后就各安天命,“活着更有价值”,是有前提条件的。
开放狩猎的南部非洲国家,野生动物经营者对可用于狩猎的野生动物利用模式,在理想状态下就是能先活体利用,再致死利用,最典型的就是南非狮子和犀牛了,年幼还不够格成为狩猎纪念物的时候,与狮漫步或农场犀牛观光,等到了年纪,就卖给狩猎机构,狩猎机构再加上狩猎服务费卖给猎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样的模式下,“活着更有价值”贯穿野生动物的一生、各种年龄段、不同性别都成立,直到最后一刻。就算一些物种无法先活体利用,只能致死利用,“活着更有价值”同样最终成立。
然而,非洲大地真正的主人们,那些生产生活于野生动物栖息地及周边地区的当地人,如果既不能活体利用野生动物(远离观光游客区),又无法致死利用野生动物(无法从狩猎获取实惠),野生动物对他们来说,无论作为食物、换点可支配收入、还是作为农耕畜牧祸害,都是“死了更有价值”,而且无条件成立。
还有一伙人,非洲大地历史遗留问题,非籍欧裔,其中一部分,雇佣了没有其他可靠生活来源的黑人,成立了盗猎团伙,活跃于各国边境地带,通过猎杀高价值野生动物来获取野生动物制品获利,典型的就是犀牛角和象牙,举几个常见作案地:南非东开普地区、南非莫桑比克交界大克鲁格地区、赞比亚津巴布韦交界赞比西河谷地、肯尼亚坦桑尼亚边境地区、喀麦隆中非刚果共和国三国交界处等等。对这些人来说,野生动物毫无疑问是“死了更有价值”,而且越是珍稀越是有价值。
在非洲大地上的不同人群,为了能实现“更有价值”这个目标,有的要野生动物死,有的要野生动物活。非洲野生动物最后究竟是死还是活,需要非洲以外的人们更多理性的思考与行动。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