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已将“自拍成瘾”认定为一种精神疾病。如果说自拍真的是种病,那病入膏肓的不在少数。
自恋文化在高压生活中尤为兴盛
从心理学看来,自拍是一种自我强化的过程。人们都或多或少有着自我关注的倾向,即“自恋”。“自恋”一词最初来源于精神分析学,由弗洛伊德的《论自恋》而广为人知。
自恋的第二阶段是病理的自恋主义,自拍成瘾无疑属于这种阶段。精神分析学家康巴克描绘了自恋主义者的人格特质:“具有野心勃勃、夸大妄想、劣等感以及极度渴望从他人那里获得赞赏与喝彩的多重人格特征”。请复制这段话,粘贴在你朋友圈自拍党的评论里。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具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的自恋主义者的大量涌现。“与病态的自恋主义有关的这些性格特征以较普遍的形式大量地出现在我们时代的日常生活之中。”前精神分裂症的、边缘性的性格紊乱——自恋主义成为消费社会普遍的人格特质。
人作为群体性社会动物,都有分享和交流的欲望。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压力变大,自拍是一种对压力的释放。
人们把生活照贴到网上,在网络平台上渴望受到关注和肯定,满足“被看”的心理需求,使得默默无闻的大众也能展示自己,得到虚拟的关注,人们或多或少的“自恋”从而产生满足感。或者看到别人晒自拍照,也想主动尝试自拍。每个人本能的“窥视欲”也会使这种具有私密性质的自拍照更能受到关注。这些心理需求工作作用,让网络自拍成为热潮。
自拍真的会上瘾?
回到自拍成瘾的英国男孩Danny Bowman,他自杀的原因是始终拍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人们自拍成瘾有着普遍的心理疑虑,总是觉得照片中的自己不如现实中的自己好看。
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名词叫“曝光效应”,是指某样事物出现的次数越多,人对其产生的好感度也越高。又谓多看效应、(简单、单纯)暴露效应、(纯粹)接触效应等等。
由于曝光效应的存在,我们会对镜中的自我更有好感。因为在自拍之前,我们已经无数次看到过镜中的自己了,而自拍的时候,由于角度、定格的效果不同,会让人觉得陌生,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会被自拍照片丑哭,接着不断拍不断拍,直到自己满意,或者永远不满意而心里膈应。
而另一方面,人们不断拍不断拍,由于“曝光效应”也渐渐觉得照片中的自己越来越美,从而收不住手,重复地自拍po图,晒出自己觉得好看的图来增强自信。何况有了各种自拍神器、美图软件等来为自拍美图加分,这种虚妄的自我欣赏和陶醉,就让人难以自拔了。
所以,小编劝大家,生老病死自然规律,继续自拍吧...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