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4日到16日举行的第5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上,美国队“居然”赢了中国队,得了金牌。从上次1994年夺冠到这次雪耻,其间历时21年,真是“卧薪尝胆”啊。怪不得英国《卫报》称之为“破天荒”。中国队这次只以4分之差屈居第二。然而,4分之差也是输,这在网络上引起了小风浪,从用精神胜利法来反败为胜,到由“奥数”想开去,想到奥数万恶,取消奥数高考分大快人心,到奥数启示中国教改等等。国人之所以如此纠结于奥数,说到底是因为中国奥数强国的口碑,“数学世界杯”俨然非中国莫属的样子。
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的科目除了数学,还有物理、化学、信息学、生物和哲学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支持,与奥数的热火朝天相反,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竞赛之与中国的交情是最薄弱的。2013年,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的杨时雨是第二个自己通过网络申请取得参赛资格的中国人,中国从未派国家队参赛过。
2013年,新东方外国语扬州学校的杨时雨(右)是参加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的第二个中国人。
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竞赛(IPO,以下称奥哲)从1993年开始举办,2015年度第23届赛事刚在今年5月完成。跟其他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一样,奥哲是中学生竞赛,由尚未接受系统高等教育的中学生参赛。2001年起,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竞赛由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FISP)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管理。奥哲的目标是促进中学哲学教育、培养中学生对哲学的兴趣,促进创造性思考,推进对文化和社会生活做哲学反思等。比赛拟4个题目,参赛者从中选一个,在4小时内以英文、法文、德文或西班牙文作论文一篇,参赛者所选作文的语言不能是其母语或其国家的官方语言,比如,法国参赛者不能选法语来作文。论文的评核标准有五:跟题目相关;对题目的哲学理解;自圆其说;论证有力;独创性。比赛设有金奖、银奖、铜奖、荣誉奖。
把共23届的奥哲英雄榜扫一过,可以搜罗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曾经夺冠的有出产了黑格尔和康德的德国,东欧的波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南欧的意大利、北欧的丹麦和芬兰等。这些国家夺冠不难理解,因为题目本身百分之九十九取自欧洲哲学传统,尤其欧洲大陆哲学传统。那么,土耳其、阿根廷、以色列、韩国、印度、以色列之跻身英雄榜作何解释?最接地气的原因是,这些国家中学有哲学课程,而且是关于西方哲学史的。挪威是一个反例。到2005年,挪威才第一次参赛;到2007年,哲学史课程才在挪威中学普及起来。从2003年到2011年,美国都没有参赛,多是因为语言的局限。直到2011年,当参赛论文的写作语言加入了西班牙文,而在美国,有中学开始用西班牙文教授哲学史,美国才能够重新参赛。
而想想在中国,中学课程中跟哲学沾边儿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政治经济学等,这些是否能满足奥哲竞赛的要求呢? 看下面题目体会一下吧!
(翻页见历届真题)
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竞赛(IPO)历届真题
1993年
与风物景色相较,家乡更是一种心智情感状态。(巴什拉)
孩童是历史悠久、存续至今的古物。(巴什拉)
我们所见的每样东西都可能与我们所见的不同。(维特根斯坦)
没有“当前眼下”就不会有时间;没有时间就不会有“当前眼下”。(亚里士多德)
1995年
每个人都是一个别的、跟他自己不同的人,没有人是他自己。(海德格尔)
实际上,要认为我们自己不存在是不可能的。(乌纳穆诺)
我们是否应该立足于这样一个前提: 无论在何种情形下,一个人都不允许做不公正的事;或者,我们是否应该认为不公正的事在某些情形下是被允许的?(柏拉图)
做一个哲学家意味着无时无刻都在旅行;哲学中的问题比这些问题的答案对哲学更加不可或缺。(雅斯贝尔斯)
1996年
没有什么是千真万确的,任何事情都有发生的可能。(尼采)
这个世界的邪恶总是源于无知;如果不是被赋予知识和洞察力,善意可以导致与恶意所导致的等量的伤害。(加缪)
你语言的界限就是你生活现实的界限。(维特根斯坦)
那么请依此行动:把你自身的人性,以及所有其他人身上的人性作为一种目的,而永远不要作为一种手段来对待。(康德)
1997年
哲学是一种科学吗?
没有强制力的公义是无能为力的;缺乏公义的强制力是暴虐的、压迫性的。(帕斯卡尔)
为真理本身而寻求真理,这样的观点在我们实用主义者看来难以理解。我们研究一件事,其目的不能被看做是为了发现真理。相反,其目的是为了人们能达成一致 -- 关于该做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结果,以及藉什么手段达到这些结果。[...]我们能对事物作出的描述都是与我们的目的性相一致的。[...]我们所必须知晓的只是是否存在与这种描述相抵牾的、对实现我们的目的更有用的描述。(理查德·罗蒂,《相对主义:发现与发明》)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