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呈卵形,重37.7斤
黄达洸考虑把它当传家宝珍藏起来
龙岩永定区抚市镇村民黄达洸近半年来有点忙,他跑上海走澳门,身边还携带着一件石头“宝物”。这块宝物是他去年在河边偶然捡拾的一块石头。据他介绍,自己多方寻找专家鉴定,确定这是恐龙蛋化石,且体积大保存好而少见。
不过,昨日,龙岩市博物馆馆长黄祖洪表示,龙岩曾有生存恐龙的地质条件,但之前从未发现过恐龙蛋,而黄达洸捡到的这颗是否是恐龙蛋化石,还需专家鉴定。
河边散步捡到一块恐龙蛋?
昨日,在黄达洸家中,海都记者见到他所说的恐龙蛋化石。一眼望去,这就是一块石头,呈灰色卵形,但表面附有一层暗黄色的壳,还有不少的裂缝。黄达洸说,这表面一层是蛋壳,只是因为清洗脱落了不少。记者试着抱起它,可以明显感觉到,这块石头,比同样大小的一般石头要重许多。这石头可不轻,经过测量,重有37.7斤,长33cm,宽23cm,高18cm。
黄达洸说,去年5月的一天,他独自一人在家旁的抚溪河边散步,无意间瞅见河滩上一块蛋状巨石,“石头表面为暗黄色,我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对蛋形比较敏感,觉得这块石头有点特别,就带回了家。”
将石头带回家后,黄达洸随手将它放在家门口水龙头底下,并没有多在意。之后几天,他晚上躺在床上,想起这块石头,似乎跟别的不一样,便用水将石头刷了一遍,“表面看像泥土,后来才知道是蛋壳。”黄达洸说,自己越看越觉得这块石头很奇怪,就怀疑这会不会是颗恐龙蛋,便立即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和图片,经过与网上的恐龙蛋对比,发现“确实很像”。
多方鉴定有人说是有人否认
对于这块石头是恐龙蛋化石的说法,起初连黄达洸的家人都不相信,“妻子曾说放家里把瓷砖都压坏了,要不扔了吧。”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黄达洸开始联系专家鉴定这块石头。
黄达洸毕业于福建省农林大学,他首先向母校的教授求助,看是否有相关专家能做鉴定。随后,他联系上一位省内地矿局的专家,专家看了照片后觉得不是,说这么大的没见过,而且只有一个蛋,如果是一窝还好确定。随后老黄又找到一位四川博物馆专家,但同样遭到否定,“专家说这是胆包石(编者注:一种石头),不是化石。”
连遭否决,黄达洸并未放弃,去年7月底,他带着这块石头到了上海。他说,先后有两位专家鉴定石头为恐龙蛋化石,“上海一位老专家用20倍放大镜,看到蛋壳表面还有气孔”。7月28日,他又找到故宫博物院一专家,专家说“这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恐龙蛋”。
其他村民也曾挖到类似石头
黄达洸告诉记者,除了他,以前镇里其他村民也多次挖到过类似恐龙蛋化石的石头,不过因为大家都不认识,所以只是怀疑,并没有保存下来。
抚市社前村的赖先生是黄达洸的朋友,赖先生告诉海都记者,大约30年前,他在离抚溪村一两公里外,里兴村的一座山上挖土方时,有挖到3个类似的椭圆形的石头,“东西比较软,由于当时并不懂,就扔掉了。”
一位村民王先生也说,十年前,他在一座山中挖煤,在地下一米多深的地方挖出一片椭圆形的石头,“有几百个,比鹅蛋大一点,每个大概一斤左右。”当时王先生并没有在意,随后将其掩埋。
对于自己的石头,黄达洸说,虽然到各地寻找专家鉴定,得到不少专家的认可,但一直没有做一份权威的鉴定书,这也让不少人对这产生疑虑。他决定,春运过完就想去参加河南卫视的《华豫之门》节目,申请鉴宝,“会有专家签名的鉴定书”。
他也表示,对于这颗石头,他有考虑过当作传家宝,珍藏起来。
博物馆:真假还需鉴定
昨日下午,海都记者联系龙岩市博物馆馆长黄祖洪。黄祖洪告诉海都记者,恐龙生活的地质条件大约在六千万至一亿四千万年间的红壤土和红砂岩,龙岩确实有这个地质条件。
黄祖洪说,2007年至2011年,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龙岩也组织了专题考察,其中有一个古生物化石、古人类化石专题,也对找恐龙蛋设了个专题,在龙岩寻找恐龙蛋化石,当时并没有找到,但不敢说没有。
黄祖洪说,2012年,也有人拿着造型恐龙蛋化石东西到博物馆,但经过鉴定,并不是。对于黄达洸发现的恐龙蛋,黄祖洪看了图片后表示,是不是恐龙蛋,不敢贸然下结论,要经过专家鉴定。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