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微软王朝至今仍仰仗于“盖茨的金矿”—Windows与Office,但破局者立现。身居全球科技公司华人最高职位,人们仍对其仍知之甚少。他是谁?
在Office 365上海发布会上,很多人首次见到了穿西服演讲的“神秘人”陆奇。
这是这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应用与服务部门负责人的公开首秀。会前,陆奇特意彩排了两次。他没有任何大佬的做派,名片都是直接揣在衬衫口袋里。工作人员递给他激光笔,接过时都是满脸笑容。下属们因此会不约而同地用“谦虚”、“平易近人”、“友善”等词汇形容他。
但陆奇却认为这些评价并不真实。相反,他自认为很难共事。“他们讨厌我(They hate me)。”陆奇对《环球企业家》说。他是那种有工作洁癖的人—会前一直忙于修改幻灯片和演讲稿,直到最后一刻。
演讲是陆奇试图从微软前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身上学到的最重要一课—尤其是在如此重要的产品发布会上。不过,较之于性情急躁、口若悬河的鲍尔默,慢条斯理的陆奇却并不擅长在舞台上汗流浃背地演出。
举重若轻地掌管着全球最大、最令人生畏的软件公司最核心的部门,但对一场演讲的过程却无法释然,如此反差不禁令人讶异。了解陆奇的人明白,上述行事风格来自于他在IBM所获的最重要的商业建议。初入职场时,一位曾参加过美国海军的主管告诫他:“第一,我不管你努力的过程,我只看结果。第二,你要清楚什么是规矩(rules),什么是指导原则(guidance)。”
正是对结果和规则的敬畏,陆奇在微软才最终成为一言九鼎的人。他负责制定这家超级软件巨兽生产力、通信、搜索及其它信息服务相关产品的远景规划、战略发展及总体方针,并领导包括Microsoft Office、Office 365、SharePoint、Exchange、Yammer、Lync、Skype、必应搜索、必应应用、MSN及广告平台在内的产品研发与相关商业团队运营。这些最大、最神秘的部门正是微软转型的中枢。
不过,较之于领导这些举足轻重的业务,聚光灯下的陆奇仍略显紧张—上台前,他提了提袜子,放下手中的Surface平板,整理下衣袖,焦急地等待主持人的串场。待他用英文介绍完Office 365对于微软的战略意义之后,演讲的接棒者是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我是上海人。”陆奇握住张亚勤的手,突然改用上海话说。颇感意外的张亚勤也只用上海话回应说:“我也是上海人。”
善意的听众们哄堂大笑。
窘境
五十三岁的陆奇别来无恙,依旧是短而利索的头发、精瘦的身材、金属细框眼镜—除了一身宽大的西服和棕色系带大头皮鞋。
T恤和牛仔裤是陆奇的着装铁律,如此盛装来到上海,源于被他视作整个业务火车头的Office 365的势态不错。它将整个办公组合搬到了云上,同时结合在线企业通讯和协同协作服务,成为微软有史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商用产品。在陆奇的领导下,Office系列软件成为微软取之不尽的现金奶牛。仅刚刚过去的一年,它就为微软带来超过25亿美元的收入,相当于Facebook整个季度的营收。“如果把Office客户的现有业务模式进行迁移,它能够带来的终身价值会有成倍的增加。”陆奇骄傲地说。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陆奇要求Office 365团队逐月汇报,并列出改进清单。例如中国的Office 365缺少哪些功能,与全球版本的差异缺口在哪等等。他亲自督促美国工程师们的及时实现,以使Office 365在全球各地真正本地化。
Office 365的胜利对于暮气沉沉的微软来说不啻为一个重大的象征性胜利。Office 365收益增长超过100%,商用领域增长接近一倍,这个数字再次证明了微软云生产力解决方案在商用领域的强劲势头。但这仅是陆奇所掌管业务的一隅,除此之外,他掌管的其他如Lync,SharePoint和Exchange等生产力服务业务也整体实现了2位数增长。
如果上述业务能告别封闭和垄断思维,令微软走向开放和竞争,陆奇就能为微软赢得明天,但他仍需要解决那些积重难返的难题。时至今日,微软的主要收入仍来自于盖茨时代的金矿:Windows和Office。这一局面并未彻底改观。苹果、谷歌均朝硬件+软件的方向成功转型,但微软除了Xbox One,其他硬件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诺基亚的集成即是如此。
在华尔街看来,较之于股价一骑绝尘的苹果和谷歌,当年的PC霸主微软已是昨日黄花,其股价一直停滞不前。2000年初,微软股价达到峰值,接近60美元,此后14年间基本仍在25美元到40美元之间徘徊。尽管从那时起微软的营收和每股收益已增长了两倍多,但股价却没能同步上涨。作为全球最挣钱的公司,微软似乎“穷”得只剩下钱了—人人都离不开它,却没人把它和“酷”、“极客”、“未来”联系起来。
一成不变地靠卖软件挣钱令微软形成了路径依赖,鲍尔默因此被诟病在互联网时代频失战机,最终这位服务微软三十四年的金牌销售被另一位老兵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取而代之。
陆奇终于攀升到人生的顶点—他出现在纳德拉发给全体微软员工的内部备忘录里。在其中,萨提亚提到了五个人:创始人比尔·盖茨、前任CEO史蒂夫·鲍尔默、新任董事会主席约翰·汤普森(John Thompson)、诗人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以及陆奇 。“陆奇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说得很好,微软用独特的方式帮助人们‘做得更多’。”萨提亚这样写到。之后,陆奇的隐秘工作也进一步为人所知。正是在他的帮助下,萨提亚才明确以下三个工作重心。第一,明确公司上下协调推动的战略目标。第二,要以非常快的速度去部署工作。第三,要在云服务方面发力。
微软正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如果陆奇能帮助纳德拉能够开启一个新王朝。它将有别于以温和增长、进军企业级软件为特征的鲍尔默王朝,也将更进一步远离以铁拳统治PC软件领域的盖茨时期。纳德拉治下的微软看似是一家参与市场竞争而非控制市场的公司。
如此行事乃是迫不得已。正如三十多年前个人电脑的兴起,云计算、移动计算等新技术的崛起引领IT业全面转型。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在云端变成像水电一样的基础资源,随用随取。而基于云计算、跨平台的移动计算和设备已占领了用户的桌面、客厅和手掌。这正是纳德拉与陆奇两人的工作经验所涉及的未来技术—云计算、多平台、移动性、大数据,但恰恰是缔造微软辉煌历史的专有软件的对立面。“真正好的公司敢于面对自己,我们有很多挑战,但是必须向前。”陆奇说。
起步
他必须直面逆境,而这曾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陆奇生于上海,文革期间随祖父在不通水电的江苏村庄里长大。“这些村庄里面可能只有一个老师,但是什么科目都教。”陆对《环球企业家》回忆说。
奋斗动力来自饥饿以及对知识的敬畏。饥馑年代里,村庄都实行口粮制度—农民只有9个月的口粮配给,老师则有12个月。令他心生艳羡的是授课老师能每天去一户人家吃饭。“当时吃肉很难,可能只在过年时吃一次。老师像国王一样生活,每天都能吃上肉,而且百分百能吃饱饭。”陆奇说。
如此艰苦的环境教会他一件事:“不要把任何事情想当然。”人要有很强的职业操守,要非常努力的工作和学习,要尽最大可能地奋斗。“表面上看这是非常艰难的过程,但它教会你很多宝贵的经验。有人说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在另外一个环境里,我可能就得不到这样的人生教训。”陆奇说。
他曾倒霉透顶—因为个子太矮,他无法进入当地造船厂;因为近视和色盲,他与大多数理工科系绝缘。填报志愿时,他选报了计算机科学,所想的不过是能在无线电厂找个工作。幸运的是他终于考上了大学。
1980年至1988年,陆奇在复旦大学度过。当时的他剃着学生头,常穿一件浅灰色拉链夹克衫,带一副浅黄色的赛璐璐眼镜,最爱读的两本书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匹克威克外传》。多数时候,他都是一副安静沉稳的模样。体育是为数不多能点燃他的东西。在宿舍一楼公共活动室曾有一台电视机,男生们会挤在一起观看体育比赛,住在四楼的陆奇也是这里的常客。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